豎在漢字中是一個極為常用的筆劃,理論上,凡是豎,都可以用垂露豎,但有些字,使用懸針豎能讓字更漂亮。我在昨天的發文裡說過,筆鋒對字的修飾作用是很大的,但表現筆鋒也是楷書的一個難點。書法是一個細節藝術,在寫的時候,稍一猶豫,就會在字形上露出瑕疵,所以,在寫字時,書法上講究意在筆先,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胸有成竹。
對于初學書法的朋友,在寫豎的時候,往往不知道什麼情況下使用懸針豎,在收筆的瞬間不知道是該出鋒啊,還是不出鋒,一遲疑,導緻豎寫敗了,進而整個字也不能要了!舉個例子,寫″十″字的時候,用懸針,寫到″木″字時,還用懸針嗎?″木″字也有個"十"字在裡面啊!寫″早″字時用懸針嗎?進而寫″章″字用不用懸針?下面,我結合硬筆楷書,總結一下懸針豎的用法。
懸針豎的選用原則,大緻有如下幾條:
一、最後一筆是豎,這是用不用懸針的首要一條,如果豎不是這個字的最後一筆,則通常不選用,因為字要書寫順暢,本筆要為下一筆提供一個指向性動作,豎不是最後一筆,很多情況是要出鈎的,出鈎就是提供一個指向,就是不出鈎,也用垂露而不用懸針豎。比如″斤″字。
在硬筆書法中有一個例外字,就是″書"字,它的最後一筆不是豎,而豎用懸針。
二、筆劃較少,比如″十″字。
三、字形大緻左右對稱,比如″中″字,"申″字,″聿″字。
四、豎基本上下方向貫通全字,比如″千″字,″早″字。
五、沒有太多的鋒芒。字的鋒芒太多,給人不安的感覺,比如″個″字,撇、捺都出鋒了,豎再出鋒,狀如竹葉,很難看!如果在一幅作品中,幾個懸針豎的字上下或左右都集中到了一起,形成了排比之狀,也改動一下讓它們打破排比。
六、上面是獨體字的懸針豎選用一般規律,至于獨體字作為偏旁組成新的合體字,懸針豎很多是化作整體偏旁特點帶入新構成的字的,比如″新″字,"審″字,原來獨體字的懸針豎的寫法也被帶到了新構成的合體字中了。
以上懸針豎的選用規則是不是絕對呢?也不能教條化,這就是藝術,允許個性,允許差異!我們理解了懸針豎的使用原理,就不難作出選擇,原理就是,古代文字豎寫,現代的字形審美繼承了太多的傳統審美觀。最後一筆是豎,方便為下一個字的書寫提供一個指向性動作,垂露堅傳統寫法愛起鈎,也是這個原因。第二,字中有斜筆或字形不對稱因素,使用筆直舒展的懸針豎給整個字定義上下方向,其它筆劃以此筆為參照,把字寫正。如果一個字中不對稱因素很少,也不用懸針豎,比如″千″字有斜筆用懸針豎,而″幹″字沒有斜筆,基本自身很平衡對稱,因而不用懸針豎。
如果豎很短,不易舒展,也多不用懸針豎,比如″十″字用,"早″字用,″章″字難用。
但也有過渡地帶,比如″甲″字,″斤″字,
末筆豎懸針豎和垂露豎的寫法都有,"本″字傳統寫法豎易起鈎,但有一種異寫,是″大″字下面加個″十″字,也就可用懸針豎了。
就是″章″字,也有用懸針豎的(見上上圖)。
在硬筆楷書中,懸針豎和垂露豎的區分不十分嚴格,有時不必刻意在書寫上區分,無非是出鋒與不出鋒的事,順其自然書寫就是了,有鋒就有了,無鋒也無礙,比如"木″字的豎,″斥″字的豎。關于豎的分類和用法,我在《硬筆楷書譜》中專門設置了一個話題進行論述,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參看一下。
如果在實際書寫中到底該選用什麼豎發生了疑問,不要猶豫,直接用垂露豎,一猶豫,字很容易寫壞。
(注:圖片不是同一光源拍攝,存在色差)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