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劉江江導演風格

劉江江導演風格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8-26 15:12:56

央廣網北京7月4日消息 據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中國之聲報道,“我愛這離合愛這悲歡,愛這煙火的人世間,對你的眷戀總讓我,魂萦夢牽……”這是電影《人生大事》的同名主題曲,唱出了很多人的心聲。

網友觀後感:珍惜眼前人,人生并沒有太多的來日方長,總有那麼一個人陪了一程,卻陪不了你一輩子!一程有一程的喜怒哀樂。

用喜劇方式講述生與死,通過二代殡葬師的成長和自我救贖透視人間情與愛。電影《人生大事》6月24日一經上映,好評不斷,口碑持續升溫,引發了人們有關生死與超越生死問題的思考和讨論。

劉江江導演風格(讓溫情好看的故事抵達觀衆内心)1

什麼是“人生大事”?影片的哪些細節戳中了你?我們該怎樣終老無憾地“好好活着”?近日,導演劉江江接受了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中國之聲《朝花夕拾》節目的專訪,分享了他的成長經曆與電影創作背後的故事。

劉江江導演風格(讓溫情好看的故事抵達觀衆内心)2

導演兼編劇 劉江江

電影的最終歸宿是要抵達觀衆

對于電影《人生大事》成為近期票房黑馬,導演劉江江說,“好幾個沒有想到”,沒有想到自己寫了這個本子,沒想到從電視欄目劇導演轉變為一名電影導演,沒想到電影院線規模的擴大。

電影《人生大事》在去年順利殺青,但上映可謂一波三折。為了疫情防控,中間經曆了撤檔再定檔,用導演劉江江的話來說就是“一言難盡”。不過,他表示,重新定檔使得自己的複雜情緒一一消解,就像拍電影的過程,拍攝期間可能“一地雞毛”,但最後拍完剩下的隻有成就感。

電影上映後,劉江江看了一些評價,感慨道:“看電影和拍電影是兩碼事,看電影就像看萬花筒一樣,每個人看到的圖案都不同,每個人看完電影的感受也不一樣。”他說,一開始會給自己很多預設,擔心大家不喜歡這部電影,對口碑票房都有過預期,但一切順其自然地發生了之後,心情似乎也逐漸平靜。“一方面,自己的職業夢想終于發芽開花了;另一方面,我認為電影的最終歸宿是要抵達觀衆。在武漢路演時,我們能夠與觀衆一起觀看電影,對我而言就是非常有幸福感和成就感的。”

劉江江導演風格(讓溫情好看的故事抵達觀衆内心)3

葬禮是我文藝愛好的啟蒙

談到電影《人生大事》的劇本創作,導演劉江江表示,這與他少年時代的經曆有關。他從小生活在河北石家莊的郊縣,伯伯和二爺都是木匠,專做棺材生意,他從小就看到家裡院子擺滿了各種木材的棺材。而這些棺材也成為了他的“玩伴”,他經常躺在裡面玩捉迷藏,然後聽伯伯收音機裡放的評書。“到現在,我還能記得那種刨花的香味,這是我童年最美好的回憶,也是這部電影采用兒童視角的想法來源,我覺得孩子眼裡是沒有生死這件事情的。”

據劉江江介紹,在他們當地,誰家有白事,他的二爺就會去做“大了”。所謂“事了拂衣去”,“大了”是當地的方言,類似于電影裡莫三妹(三哥)的職業殡葬師,給逝者穿衣入殓,操持喪事。小時候,劉江江經常跟着二爺去參加各種葬禮,當時的葬禮非常熱鬧,會放露天電影還會邀請民間戲班演出。“這是我最初的文藝啟蒙,後來上學我也成為了班裡的文藝積極分子。”

劉江江導演風格(讓溫情好看的故事抵達觀衆内心)4

孩子眼中的葬禮和成年人眼中的葬禮完全不同。劉江江說,當自己長大後,參加周圍逝世親人的葬禮,看見了葬禮的另外一面。“葬禮上可以看到一個人的一輩子,你能知道周邊親戚朋友如何評價你,可以看到一個家庭中成員之間的關系親疏,甚至看到遺産分配矛盾等。所以,我覺得葬禮可以作為電影的一個切口。”

在成為電影導演之前,劉江江是河北電視台某欄目劇的導演,也曾拍過與葬禮相關的片子,所以一直有個念想,要寫一個葬禮題材的劇本,但一直沒想好怎麼寫。某天下班時,劉江江路過單位附近的一家殡儀店,突然就被眼前的畫面所吸引:一家殡葬店老闆正在店門口的面包車中整理喪葬用品,而店裡坐着一位正低頭寫作業的小姑娘,一束暖黃色的燈光打在她的身上,那種在角落裡也有春天的感覺擊中了他,觸動了他的内心,同時也成為電影裡的經典一幕。“我覺得整個畫面充滿了張力,在世人眼中如此‘冰冷’的職業背後居然有這麼溫暖的内核,它是一個家。”由此,《人生大事》的前身、第一版劇本——《上天堂》誕生。

劉江江導演風格(讓溫情好看的故事抵達觀衆内心)5

我隻寫自己相信的東西

電影最終定在武漢取景拍攝,除了有演員朱一龍是武漢人的因素之外,更重要的是這座城市煙火氣十足,“我們想要的就是那種鮮衣怒馬、活色生香的充滿煙火氣的故事。”

談及人物塑造,劉江江也多次稱贊:“朱一龍帶來了很多驚喜。”回憶起與朱一龍的第一次見面,他仍記憶猶新:“當時在心裡打了一個很大的問号,就覺得他整個人的氣質不是說不符合三哥,而是完全是三哥的‘反義詞’。”但在第二次見面時,他感受到朱一龍“很快找到了那扇通往莫三妹的門”。之後的定妝、預拍,就像孫悟空完成了七十二變,他認為朱一龍就是莫三妹。

“朱一龍非常有天賦,把我們的造型設計都可以作為他的表演工具,比方說武漢當地胡同青年街溜子的标配花襯衫,他會在吃完飯後撩起衣服下擺擦嘴角;還有殡葬師都有一個手串,他在每次入殓之前都會搓一搓。他能把這些細節融入到表演裡,塑造得人物非常飽滿和真實。”

劉江江導演風格(讓溫情好看的故事抵達觀衆内心)6

劉江江還談到,每場戲開拍之前,朱一龍都會找他聊劇本,甚至細節到鞋應該趿拉着走還是踮着腳後跟走。“在正式拍攝之前,我們觀察生活,他看到有人在殡儀館門前坐在車裡拿着手機發微信,他覺得那就是三哥,立馬找到了角色内核,之後這一幕也成為了三哥的出場方式。包括劇中三哥不同場景下對純武漢話和武漢塑料普通話的運用,都是源于現實生活。”

除了男主人公莫三妹,本片另一位小主人公武小文的扮演者楊恩又也受到了極大的關注。劇中她的幾場哭戲極具感染力,也被很多觀衆評價為“天才童星”。其中有一場武小文誤吞彈珠的戲份,和她有對手戲的朱一龍在現場甚至以為她真的吞了彈珠,還慌忙問“你真卡住了?”發現是楊恩又表演到位,才放心下來。而這場戲也源于導演劉江江的親身經曆,他的兒子曾因誤吞東西就過醫,所以感觸頗深。“我給自己的要求就是盡量寫熟悉的内容,我不相信的東西我不寫。”

劉江江導演風格(讓溫情好看的故事抵達觀衆内心)7

我想做一個好看的故事

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中國人似乎忌諱談與“白事”相關的事情。但在導演劉江江看來,中國人對待死亡非常浪漫,态度豁達。“中國人的葬禮是彩色的,有紙紮、擡棺号子、器樂班子等,整個流程就是一個治愈的過程。大家把已逝去的人當作還在世一樣溝通交流,就是豁達的體現。”他認為,這件事情不應該被忌諱,就像婚慶一樣,與千家萬戶打交道,同樣煙火氣十足。

影片中在小細節上也有技巧性的展現,例如“上天堂”殡葬店旁邊就是一家婚紗店,對比感強烈。劉江江表示,這是實際走訪調研後結合自身感受的設計,就像做一篇新聞報道,要有多視角,不能隻聽一家之言。

當被問及通過這部電影想向觀衆傳達什麼時,劉江江說:“沒有什麼目的,就想把這件事情真實呈現出來,我還是想做一個好看的故事。”他希望觀衆在觀影的過程中,能收獲一個好看的故事,與之産生共鳴或者使自己變得更豁達、更開心就足夠了。

劉江江導演風格(讓溫情好看的故事抵達觀衆内心)8

在拍攝過程中,劇本經過多次修改,但莫三妹與武小文的故事線卻從未變過。這兩個角色像童話裡的故事人物——暴躁“小哪吒”和不得志的“孫悟空”在現實生活中相遇了。怎麼想到搭配這樣的組合?劉江江解釋,一方面,可能與自己之前做電視的經曆有關,天然多一層觀衆視角,了解觀衆喜好;另一方面,他自身很喜歡中國古典章回體小說,而哪吒和孫悟空的共同點就在于都有叛逆的性格,也都經曆過重生,與莫三妹、武小文的性格特質非常相似,甚至包括其他角色王建仁和銀白雪,他們四人都曾被“抛棄”,因此遊離、重組,重新尋找生活的意義。

“我想表達的是,就這麼看起來不着調的一幫人,既沒有血緣關系,也沒有地緣關系,處于無序狀态的幾個‘壞孩子’,他們抱團取暖、共同成長,漸漸産生了不是一家人而勝似一家人的感情,這是讓我很着迷的一種故事氣質。”

劉江江導演風格(讓溫情好看的故事抵達觀衆内心)9

“天上的每一顆星,都是愛過我們的人。”這一影片中的經典台詞讓人動容。影片中,殡葬師被比喻成“種星星的人”,劉江江解釋,他小時候就聽奶奶說:“地上少一個人,天上就會多一顆星星。”中間在做這個事情的擺渡者,就是從事殡葬行業的人,所以“種星星的人”是這麼來的。

“這是一個有情有趣,老少鹹宜的故事。”劉江江如是說。

監制:郭靜 白中華

記者:程穗兒

編輯:張祎 程穗兒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