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身處鬧市而孤獨的詩詞

身處鬧市而孤獨的詩詞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16 21:13:17

漁家傲·秋思

範仲淹(宋朝)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裡。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裡。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将軍白發征夫淚。

身處鬧市而孤獨的詩詞(有内涵的詩詞賞析)1

譯文

邊境上秋天一來風景就全都不同了,向衡陽飛去的雁群毫無留戀的情意。

随着軍營的号角聲響起,四面傳來戰馬嘶鳴的聲音。像千裡屏障一樣并列的山峰,煙霧彌漫中,落日朦胧,隻見四野荒漠,一座孤城緊緊關閉着。

空對愁酒一杯,離家萬裡,思緒萬千,想起邊患不平,功業未成,不知何時才能返回故裡。

羌笛的聲音悠揚,寒霜灑滿大地。将軍和征人們不能入寐,他們都愁白了頭發,流下傷心眼淚。

身處鬧市而孤獨的詩詞(有内涵的詩詞賞析)2

注釋

①漁家傲:詞牌名,雙調六十二字,仄韻,上下片各四個七字句,一個三字句,每句用韻,聲律諧婉。

②塞下:邊界要塞之地,這裡指西北邊疆。風景異:指景物與江南一帶不同。

③衡陽雁去:“雁去衡陽”的倒語,指大雁離開這裡飛往衡陽。相傳北雁南飛,到湖南的衡陽為止。

④邊聲:指各種帶有邊境特色的聲響,如大風、号角、羌笛、馬嘯的聲音。

⑤角:古代軍中的一種樂器。

⑥千嶂:像屏障一般的群山。

⑦長煙:荒漠上的煙。

⑧燕然未勒:指邊患未平、功業未成。燕然:山名,即今蒙古境内之杭愛山;勒:刻石記功。據《後漢書·窦憲傳》記載,漢和帝永元元年(89),東漢窦憲追擊北匈奴,出塞三千餘裡,至燕然山刻石記功而還。

⑨羌(qiāng)管:羌笛。出自古代西部羌族的一種樂器。

寫作背景

宋康定元年(公元1040年)至慶曆三年(公元1043年)間,範仲淹任陝西經略副 使兼延州知州。據史載,在他鎮守西北邊疆期間,既号令嚴明又愛撫士兵,并招徕諸羌推心接納,深為西夏所憚服,稱他“腹中有數萬甲兵”。這首題為“秋思”的《漁家傲》就是 他身處軍中的感懷之作。

賞析

宋仁宗朝,西夏是從西北方面侵擾中原的強大敵人。公元1040年,範仲淹任陝西經略副使兼知延州(陝西延安),在邊城的防禦上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朝廷腐敗,敗多勝少,隻能堅守以穩定大局。本詞即作于此時。

上片着重寫景。“塞下”二句首先點明地點,時間和邊地延州與内地不同的風光,其次具體地描述風光的不同,西北邊疆氣候寒冷,一到秋天,寒風蕭瑟,滿目荒涼,大雁此時奮翅南飛,毫無留戀之意。“四面邊聲”三句寫延州傍晚時分的景象,邊聲伴着軍中的号角響起,凄恻悲涼。在群山的環抱中,太陽西沉,長煙蒼茫,城門緊閉,“孤城閉”三字隐隐透露出宋王朝不利的軍事形勢。千嶂、孤城、長煙、落日,這是靜;邊聲、号角則是伴以聲響的動。動靜結合,展現出一幅充滿肅殺之氣的戰地風光圖畫,形象地描繪了邊塞特異的風景。

下片抒情。“濁酒一杯”二句,先自抒懷抱,作者為前線三軍統帥,防守邊塞,天長日久,難免起鄉關之思。想要借一杯濁酒消解鄉愁,路途遙遠,家人在何方?更重要的是,戰争沒有取得勝利,還鄉之計就無從談起。而要取勝又談何容易,因此更濃更重的鄉愁就凝聚在心頭,無計可除。“羌管悠悠霜滿地”,寫夜景,緊承“長煙落日,”到了夜晚,笛聲悠揚,秋霜遍地,更引動了征人的鄉思。全詞結束在“人不寐,将軍白發征夫淚”二句上,此二句從寫景轉入寫情。戍邊将士上下一心,同仇敵忾,本可以戰勝敵人,無奈朝廷奉行的是不抵抗政策,戍守艱苦,又無歸計,人怎麼能睡得着呢!曠日持久的守邊白了将軍的頭,使征夫灑下許多思鄉的熱淚。

身處鬧市而孤獨的詩詞(有内涵的詩詞賞析)3

把西北邊陲的羌管笳鼓聲帶進詞壇,使詞進一步向社會化靠攏,旁枝獨秀于豔詞之外,本篇即為發端者之一。語氣沉郁雄渾,風格蒼涼悲壯,上下片之間情景相生,渾然一體。上篇“雁去無留意”移情于物,生動地表現了征人久戍邊關,更無留意的内心感受。“千嶂裡,長煙落日孤城閉”,在描寫邊塞風光的詞篇中,可稱警策。作者愛國主義的英雄氣概充滿了字裡行間,氣象開闊,開蘇、辛豪放詞之先河。

提到範仲淹,人們很容易想到他那篇有名的《嶽陽樓記》,而很少記起他的詞作;同樣,因為文章,人們大多認他作文官,而很少當他為武将。這首詞,可以彌補這種認識的不足。

1040年(宋康定元年)至1043年(慶曆三年)間,範仲淹任陝西經略副使兼延州知州。據史載,在他鎮守西北邊疆期間,既号令嚴明又愛撫士兵,并招徕諸将推心接納,深為西夏所憚服,稱他“腹中有數萬甲兵”。這首題為“秋思”的《漁家傲》就是他身處軍中的感懷之作。

範仲淹《漁家傲》一詞開篇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一句極力渲染邊塞秋季風景的獨異,上片寫景,描寫的自然是塞下的秋景。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裡,長煙落日孤城閉。從視覺聽覺等方面表現了邊塞地區的蕭條寂寥。

身處鬧市而孤獨的詩詞(有内涵的詩詞賞析)4

起句“塞下秋來風景異”,“塞下”點明了延州的所在區域。它處在層層山嶺的環抱之中;下句牽挽到對西夏的軍事鬥争。“長煙落日”,頗得王維名句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之神韻,寫出了 塞外的壯闊風光。而在“長煙落日”之後,緊綴以“孤城閉”三字,把所見所聞諸現象連綴起來,展現在人們眼前的是一幅充滿肅殺之氣的戰地風光畫面,隐隐地透露宋朝不利的軍事形勢。上片一個“異”字,統領全部景物的特點:秋來早往南飛的大雁,風吼馬嘯夾雜着号角的邊聲,崇山峻嶺裡升起的長煙,西沉落日中閉門的孤城……作者用近乎白描的手法,描摹出一幅寥廓荒僻、蕭瑟悲涼的邊塞鳥瞰圖。邊塞,雖然經過了曆史長河的淘洗,但在古詩人的筆觸下,卻依然留着相同的印迹。

下片起句“濁酒一杯家萬裡”,是詞人的自抒懷抱。他身負重任,防守危城,天長日久,難免起鄉關之思。這“一杯”與“萬裡”數字之間形成了懸殊的對比,也就是說, 一杯濁酒,消不了濃重的鄉愁,造語雄渾有力。鄉愁皆因“燕然未勒歸無計”而産生。燕然未勒也是《封燕然山銘》這個典故而來:東漢和帝永元元年,車騎将軍窦憲北伐匈奴,大破之,在漠北燕然山刻石記功,由班固執筆,頌漢威德,就是所謂“勒石燕然”。勒字此處是雕刻的意思。

“羌管悠悠霜滿地”,寫夜景,在時間上是“長煙落日”的延續。“人不寐”,補叙上句,表明自己徹夜未眠,徘徊于庭。“将軍白發征夫淚”,由自己而及征夫總收全詞。總之下片抒情,将直抒胸臆和借景抒情相結合,抒發的是作者壯志難酬的感慨和憂國的情懷。

身處鬧市而孤獨的詩詞(有内涵的詩詞賞析)5

這首邊塞詞既表現将軍的英雄氣概及征夫的艱苦生活,也暗寓對宋王朝重内輕外政策的不滿,愛國激情,濃重鄉思,兼而有之,構成了将軍與征夫思鄉卻渴望建功立業的複雜而又矛盾的情緒。這種 情緒主要是通過全詞景物的描寫,氣氛的渲染,婉曲地傳達出來。綜觀全詞,意境開闊蒼涼,形象生動鮮明,反映出作者耳聞目睹、親身經曆的場景,表達了作者自己和戍邊将士們的内心感情,讀起來真切感人。

作者簡介

身處鬧市而孤獨的詩詞(有内涵的詩詞賞析)6

範仲淹(989年8月29日-1052年5月20日),字希文,漢族。蘇州吳縣人。北宋傑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

範仲淹幼年喪父,母親改嫁長山朱氏,遂更名朱說。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範仲淹苦讀及第, 授廣德軍司理參軍,迎母歸養,改回本名。後曆任興化縣令、秘閣校理、陳州通判、蘇州知州等職,因秉公直言而屢遭貶斥。康定元年(1040年),與韓琦共任陝西經略安撫招讨副使,采取"屯田久守"方針,鞏固西北邊防。慶曆三年(1043年),出任參知政事,發起"慶曆新政"。不久後,新政受挫,範仲淹被貶出京,曆知邠州、鄧州、杭州、青州。皇佑四年(1052年),改知颍州,範仲淹扶疾上任,于途中逝世,年六十四。追贈兵部尚書、楚國公,谥号"文正",世稱範文正公。(原作者已無法考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供學習參考,同時感謝原作者為此所作的付出。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