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系青年”的常用語是“都行”“可以”“随它去”“沒關系”。有人說“佛系”太喪,毫無鬥志;也有人說“佛系”正好,雲淡風輕。
“佛系青年”的這個說法,是一種語言調侃,是釋放忙碌壓力的體現。但是不可因此将青年界定為毫無鬥志,而應看到佛家的無欲無求與儒家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并不相悖,“佛系”和奮鬥之間也不矛盾。
這一現象普遍産生的原因有兩個:一是從宏觀方面而言,當今中國已經形成了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中等收入群體,邁入中産化階段。年輕人生活在一個相對富裕的社會,難免會産生個别懈怠、動力不足的心态。二是從微觀方面而言,年輕人的就業、就醫、住房等方面壓力巨大。現實生活中維持體面的生活并不難,然而想要生活的更加優渥,需要付出巨大的代價,容易産生“佛系青年”。
但是也應看到,這種心态過分流行,也會産生年輕人奮鬥拼搏不足的危險。因此,如何讓年輕人找回奮鬥的青春,是我們需要直面的問題。一方面,樹立模範青年典型。由主流媒體報道優秀青年,如安徽砀山縣農民李娟,全身除脖子以上,其他部位都處于有知覺而無力量的狀态,她身殘志堅、自學做微商,在微信上賣出幾萬公斤水果,并帶動其他人走自立脫貧道路。另一方面,營造奮發有為的環境。鼓勵更多的青年人投資創業,給予免息貸款、稅收優惠等政策扶持,讓他們的付出有彙報,讓青年擁有更多的獲得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