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幼升小幼小銜接

幼升小幼小銜接

教育 更新时间:2024-06-08 09:23:31

幼小銜接八大能力準備

幼升小幼小銜接(育紅小學幼小銜接)1

幼升小幼小銜接(育紅小學幼小銜接)2

孩子從幼兒園到進入小學,是成長道路上的又一個重要的适應與挑戰。為了幫助孩子更好的适應小學生活,北京師範大學教授、教育部學部委員錢志亮教授團隊提出了幼小銜接八大能力準備,全面對接幼兒園和小學課程。讓我們一起了解:

1視知覺能力,負責讀寫。

視知覺能力是什麼呢?視知覺能力由空間知覺、視覺記憶、辨别功能、視覺想象、視覺注意力構成。視知覺能力不足會關系到孩子的閱讀、書寫、觀察和視覺能力,和未來的學習都有着密切聯系。很多家長在孩子上了小學後發現,他們都存在“認字難”、“讀錯字”、“漏讀字”等現象。其實這不是孩子怎麼教都教不會或者粗心大意太笨了,其實這都是視知覺能力欠缺造成的!

那家長平時應該怎麼有意識訓練孩子視知覺能力呢?

1.七巧闆拼圖遊戲。

2.找不同遊戲。

3.匹配遊戲,通過匹配遊戲讓兒童對字母、數字、簡單詞語進行匹配和辨認,一邊鍛煉視知覺一邊學習閱讀準備技能。

幼升小幼小銜接(育紅小學幼小銜接)3

2聽知覺能力,負責聽說。

聽講能力又叫做聽知覺能力,是兒童的重要的學習能力。聽知覺能力關系到孩子的拼音學習,聽寫記憶,語言表達聽說理解等與聽覺有關的能力。很多孩子表現出注意力不集中,有心事,不會聽講,多動等,其實就是孩子的聽知覺能力沒有發育好。

為了訓練這個能力,家長可以這麼做:

1.多聽故事少看電視,帶孩子出門多交朋友。

2.多跟孩子講話和交流,背誦一些節奏感比較強的古詩。

3知覺轉換,負責對包括課堂聽課在内的指令執行。

知覺轉換能力包括哪些方面?它涉及孩子的手眼腦協調能力,是視覺信息、聽覺信息、語言信息相互轉化的能力,關系到孩子的讀寫水平、聽寫水平、看圖說話水平、作文描寫水平等。知覺轉換是将一個通道的信息轉換到另一個通道的神經活動過程。孩子在學習活動中,往往需要把聽覺輸入系統接收的信息轉換或整合到視覺與動作系統,這就是所謂的聽覺---動作---視覺的“通道間轉換”過程。

4運動協調能力。

運動協調能力,涉及孩子的大肌肉運動和精細肌肉運動,如果孩子跑步姿勢不協調、易摔跤、不會跳繩、體操動作記不住、唱歌跑調、咬字不清、寫字歪歪扭扭、作業紙髒亂不整齊、書包雜亂肮髒等,都是運動協調能力不足的表現,甚至影響孩子的語言表達邏輯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所以,家長可以通過打籃球、跳繩、鑽筒、滑梯、平衡木等肢體協調能力訓練。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做家務活也可以很好地平衡孩子的左右腦。擦桌子、掃地這種事,對我們來說輕松,對孩子來說,卻需要充分調動左右腦,才能夠協調和完成這個動作。

5語言能力。

語言溝通影響着孩子生活的諸多方面,考量着多方面的能力,比如:口語表達、語氣表達、情感語言、音量、詞彙積累、态勢語言、看圖講話、言語理解。

幼升小幼小銜接(育紅小學幼小銜接)4

6數學準備能力

0-6歲是孩子的一個敏感期,也是培養孩子數感的一個最佳階段。

如果在孩子更小的時候,你沒有帶孩子做數學啟蒙也沒關系。在幼小銜接階段,也可通過一些生活中的遊戲來進行數感培養。

那麼如何在生活中,培養孩子的量感?

1.“量一量”,讓孩子用自己的小手,去測量一下,通過動手,讓孩子更直接地感受長短。

2.“比一比”,比如可以将彩筆分成兩堆,讓孩子感受總共的數量是沒有因為時間、位置發生改變的。

3.“分一分”,将買回來的水果讓孩子去分一分,讓他們看哪一堆多或者少。

想要在家培養學齡前孩子的數感,玩準遊戲是非常關鍵的。學齡前兒童在家培養數感推薦了幾個小遊戲。

1.“開小賣部”,讓孩子來當店老闆,

2.“零食管理員”,将家裡的零食交給孩子保管,讓孩子負責給家庭成員分吃的,讓孩子掌權。

3.“數座位”在孩子坐公交車,或者坐汽車的時候,讓孩子先數有多少個人,再數有多少個座位,問問孩子會有多少個人坐不上位置?或者空了多少個座位?讓孩子用生活中看得見的東西感受做減法。

4.“以物易物”和孩子玩交換的遊戲。

7社交情緒能力。

幼小銜接階段,父母最容易忽視的是“情緒教育”。畢竟孩子到了一個新的環境,适應能力還沒那麼強,有情緒非常正常。情緒與社會性發展被納入幼兒學前準備的範疇,具體包括自信心、堅持性、自我認同、情緒表達、遵守社會規則、助人問題、對他人感受的同理心等。而培養孩子的人際交往力,父母其實是孩子的“第一老師”。

8學習品質,包括好奇心進取心注意力等在内。

這個需要家長以身作則,影響孩子。隻要這些能力準備好了,小學學習自然就會輕松,學習成績再差也差不到哪裡去。

孩子在幼兒園主要以遊戲為主,活動豐富多彩,趣味性極強,而到了小學,大量的文字、數字和符号代替了圖片,學習内容難度加大。因為每個孩子個體發展有差異、不均衡,必然會在學習與生活中出現不同的表現。我們家長要多學習,不斷提高育兒能力,以合适的方式,适量的對孩子進行入學适應準備。

來源:育紅小學

編輯:李倩倩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