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實驗中學的同學們在防欺淩橫幅上簽名。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實驗中學的同學們進行反欺淩主題班會課。
華師附中實驗小學的同學們觀看安全教育日主題宣傳闆。
全國中小學生安全教育日
昨日是第27個全國中小學生安全教育日。廣州市多所中小學開展相關主題的安全教育活動。有的同學在班會課上學習防欺淩,尤其是防隐性欺淩的相關知識。他們明白,遇到欺淩時要勇敢站起來;更不該當旁觀者,要為他人勇敢站出來、成為自己和他人的“小能量”。有的同學則擔當宣講員,以自己的“小能量”,向同學們宣講安全知識,讓更多人獲得滿滿的正能量。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謝澤楷、王婧 見習記者林欣潼 通訊員鄭少玲、鐘智超
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謝澤楷
同學被欺淩 勇敢站出來
昨日,華師附中實驗小學“國旗下講話”的主題是“共防共治學生欺淩,共建共享和諧校園”。校方向同學們普及防欺淩的相關知識,鼓勵同學們從自身做起,對他人有禮貌、抵制不良引誘,同時要加強自我保護意識,受人欺侮、遇到危險或可能發生危險時要主動及時聯系老師家長。
在安全教育日當天,該校印制大量宣傳畫并張貼在校園顯眼位置的宣傳闆上,内容包括防欺淩、防溺水、交通安全等。但安全教育不僅限于安全教育日。周一到周五,該校會在午休結束後的14點20分,進行安全教育廣播,内容涵蓋居家安全、心理安全、疫情防控、預防溺水、交通安全等。
同時,學校還會讓學生回家後,和家人一起觀看安全教育視頻,給家人做科普,為家人的安全貢獻自己的“小能量”。學校還會定期開展防校園欺淩的活動和培訓,比如主題班會課、心理健康課和普法進校園活動。老師們通過案例、演講,為學生進行普法宣傳,增強防欺淩宣傳的效果。
華師附中實驗小學四年級學生洪同學告訴記者,他所認為的欺淩就是在互聯網、社交媒體上侮辱或者排斥他人的行為;還有就是言語上給他人起外号以及肢體上的沖突,比如打架。如果遇到這種行為,洪同學說:“要直接說‘不’,要制止對方,要跟家長、老師說,讓他們幫忙。”該校的吳同學則表示,遇到欺淩時會第一時間告訴家人或老師,“這樣既可以防止欺淩的繼續,又可以保護同學的安全。”
莫當欺淩者 不做旁觀者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實驗中學組織了形式多樣的“安全教育日”活動,并确保覆蓋每個班級、每位學生和每位家長。昨日,該校各年級班級進行了預防欺淩主題班會或心理活動課。
該校黨總支副書記、副校長李正東介紹,學校積極構建全覆蓋、立體式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體系,引導學生樹立正确的、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打造“平安校園”“和諧校園”。
在昨天的班會課中,廣外實驗中學的同學們通過情景劇、角色扮演等方式,學習防欺淩相關知識。班主任和心理老師也通過視頻、圖片、事例等,向學生展示欺淩的主要表現、欺淩類型。尤其是針對隐性欺淩,老師們為同學們剖析欺淩事件發生的原因,引導同學們遇到欺淩時保護自己,并參與到反欺淩行動中。
該校高二年級學生鐘同學表示,“今天的班會課,我了解到欺淩對青少年的傷害有多麼大。特别注意到隐性欺淩,也許隻是一句玩笑、一個綽号。當我們發現身邊的同學或者是自己受到欺淩時,應該及時尋求老師、家長的幫助,用正确的方式處理同學間的矛盾和沖突。”
同為高二學生的陳同學則認識到,被欺淩者受到的不僅是短時間傷害,也可能是長時間的精神傷害。“所以發生欺淩的時候,我們不應該逃避,不應該因為欺淩者或欺淩者父母的否認,就把這件事否認掉。這是對被欺淩者的否認。”陳同學說:“遇到這種事情應該積極反映。”他表示,當他人遇到欺淩時,他肯定會向老師反映,“如果遇到欺淩的同學不敢反抗,我也會幫他解決心理問題,不能看他被欺負而不作出反應。”
李正東介紹,該校特别聚焦前期排查環節。學校對老師、學生、家長進行問卷調查,學生和老師也會談心。“隻要各個環節各人員發現類似苗頭,一定要向學校德育部門報告,進行針對性介入處理。”
“向日葵小種子” 傳播安全知識
“購買食物時要看食品的三期:生産日期、保質期、保存期,還要妥善組合食物,注意保持廚房衛生。”“戶外下雨時,除了不可以站在樹下,還不能站在高處,要離開水面。”
安全教育日當天,廣州市五中濱江學校“向日葵”心理社團成員紛紛變身為生命安全宣講員,圍繞預防校園欺淩、防詐騙、食品安全、用電安全、用氣安全等12個安全教育主題,向全校同學宣講。
“學生的健康與安全是育人基石。”該校校長吳朝晖介紹,學校将安全教育融入校園管理及教育活動中,讓安全與健康成長成為學生日常學習與生活的常态。據了解,該校把“安全教育日”定為學校的“向日葵日”,同時還是學校的“安全教育月”。
“我們要注意生豆漿、鮮木耳、未炒熟的四季豆都是不能吃的。”在宣講活動中,初二學生謝梓煜作為“向日葵小種子”宣講了食品安全知識。他希望通過宣講,向同學們說明食品安全的重要性讓同學們重視身體健康。食品安全意識也進一步内化到了他的日常生活中。“平常我會注意哪些食物不能混合吃,還會注意搭配食物,保證營養。”謝梓煜說道。
“我們不僅要學會如何預防和應對校園欺淩,也不該成為冷漠的旁觀者。”初二學生羅曉楠和陳彥衡同為班級中的心理委員,他們向同學宣講了心理健康安全知識,如預防校園欺淩。“沒有人喜歡蜷縮于深淵當中,也沒有人喜歡成為别人腳下的塵埃,所以大膽地走到陽光下,站直起來,讓所有人都看到你的強大。”在宣講預防校園欺淩時,羅曉楠以這段話為結尾,希望給其他同學傳遞正能量。
初二學生麥樂宜則向同學們宣講了用電安全。在準備資料的過程中,她也學到了許多安全知識,比如搬運大型電器時要先把插頭拔掉,不可以用手、金屬物、鉛筆芯插在插座裡,因此可能會導電。“我希望通過宣講,讓安全知識成為同學們的常識,從而在日常生活中避免潛在的危險,保護生命安全。”麥樂宜說道。
“安全教育的最終目的是讓學生把安全意識變成一種自覺行為。”吳朝晖介紹,學校引導學生向其他同學宣講安全知識,讓學生從聽者變為教育者,成為安全教育的代言人,一方面是讓學生在宣講的過程中加深對安全知識的印象與理解,将其變為一種自然反應、自覺行為,成為自己身心健康的第一責任人;另一方面,旨在引導學生知險避險,進而幫助身邊有需要的人。
幸福萬花筒 分享“小确幸”
“飯堂的菜越來越好吃了,感覺真的不錯”“今天下雨,用了學校的共享雨傘,開心”“今天上戲劇課大聲說話了,提高了自信,挺高興的”……
在辰美國際藝術教育(SISA)校園,一場别樣的“小确幸”分享活動讓同學們感受着身邊那些看似微小卻溫暖着彼此的幸福體驗。
當天,該校組織主題為《陽光生活,樂享校園》的系列活動,在為同學們普及安全常識和提升安全防範意識的基礎上,也讓他們同時關注和感受自己身上和身邊發生的美好。作為系列活動之一,“幸福萬花筒”——身邊的“小确幸”活動深受老師和同學們的喜歡,大家将每天發生在自己身上的“小确幸”寫在“小确幸”卡上,與全校師生一起分享,在整個校園中營造感恩、珍惜身邊的美好的良好氛圍。
學校有關負責人表示,“小确幸”活動通過正面、積極、美好的生活體驗分享,引導學生去關注和營造更加積極向上的校園生活,培養學生形成正确的價值觀念和行為規範,以此增強學生在校安全意識。
來源: 廣州日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