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優優媽媽(獨家原創)
教育最基本的順序是先成人,再成才。父母如果樣樣順着孩子心以來,孩子将成為一個永遠長不大的人。父母愛孩子無可厚非,但很多父母對孩子的愛沒有底線,不斷的包容,縱容,孩子小的時候會以“他還是個孩子”為借口,處處包庇,即使孩子長大以後,父母也認為保護孩子是理所應當的,在父母眼中孩子即使長大成人,結婚生子,依舊是個孩子,所以,在社會上出現了一種人那就是“巨嬰”。
作家武志紅曾在一本書種寫道:
“中國人的集體心理年齡,沒有超過1歲,還停留在口欲期。”
所以,太多的中國式巨嬰把啃老當成理所應當,心安理得地拒絕長大,這些人看似生理年齡已經是成人,但心理年齡仍然像嬰兒一般,不斷的向父母索取,向社會索取,永遠以自我為中心,不會考慮别人的感受。一旦有不能夠滿足自己的需求時,就會像沒斷奶的嬰兒一般去撒潑哭鬧。
曾目睹了一個真實案例,兩輛車對象而行,其中一輛是出租車,出租車已經打完轉向之後開始避讓。可對向來的私家車速度極快,沒有減速的意思,所以,過的時候把出租車劃傷,在雙方都下來看車的狀況時,私家車居然把車扔在道路中間,就這樣走了。大家正在讨論報警的時候。私家車的主人來了,但不是之前開車的人,居然是一對老年夫婦,到場之後開始,表示出謙卑的态度,和在場的所有人說“對不起,他還是個孩子,大家不要和他計較,回去我說他”等等這樣的話。而且,父母還說他才20多歲毛頭小夥子,不懂事。當說出這些話的時候,路邊很多人都無法理解20多歲不應該是一個可以為自己負責任的人了嗎?怎麼還需要父母來善後,而且自己連承擔責任的勇氣都沒有嗎?全程人都不在,待父母處理好之後,出租車開走了,私家車的主人又出現了,開着車不見蹤影。
目睹全過程的人,很多看到這個現象都對這個父母的做法不是很贊同,但這卻是很多父母切實在為孩子做的一些事情,很多家庭都是這樣,由于父母對孩子的庇護,導緻了孩子的行為有所偏差。總認為他是個孩子,即使孩子已經長大了,仍然需要父母去承擔後果。這樣的“巨嬰”雖然有着成年人的軀殼,但思想卻像孩子一樣。正是這種巨嬰式的教育,父母也在摧毀着孩子,用自己愛的行為替孩子包辦一切,不想讓孩子受一點點苦,以為這是對他最好的成長方式,最終,讓孩子成為了成年人體群中最奇葩的那一種。
劉墉曾感歎說:“今天有多少孩子,既要美國的自由,又要中國的寵愛,沒有美國孩子的主動,又失去了中國的孝道。”
太多喜歡溺愛孩子的中國式家長,養出了遍地的中國式巨嬰,把自己當成了宇宙的中心。
第一,盲目溺愛。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父母給孩子過多的寵愛,導緻孩子在溺愛中可以滿足一切需求。随着孩子年齡不斷增長,内心的欲望和滿足感不斷增強,從最初純粹簡單的事情,發展到想要的東西不斷增加,這時的需求也開始不斷增長,父母總是無條件的滿足一切,會讓孩子也不斷的增長内心欲望。
第二,父母包辦一切。
父母總是以“孩子還小”“他還是個孩子”為借口去包辦孩子的一切,以為這才是愛孩子最好的方式,其實這才是一步步在毀掉他,毀掉了孩子獨立面對生活的能力,阻礙了孩子自由發展,更阻礙了孩子去嘗試新事物。不僅喪失了生活能力,與此同時也變得任性自私。
第三,家長舍不得孩子吃苦。
老人經常會說先苦後甜,人生才會有味道,很多家長就是因為自己吃了很多苦,就不希望孩子在人生的路上會吃到一點苦頭。可家長沒有想過現在你不讓他受的苦,将來可能會受更多。家長為孩子獨擋一面,孩子就選擇庇護在身後,一步步的縱容隻能毀了孩子,這種巨嬰式的成長也會讓孩子慢慢走向深淵。
第四,無原則無底線的父母。
很多家長以孩子的喜好為主,以孩子内心的标準為标準,所以,失去了最基本的底線和原則。孩子即使在社會中做了一些過分的行為,也有父母去幫着擦屁股。慢慢的隻能讓孩子缺乏責任感。認為什麼事情都不需要他負責,而且遇到事情的時候總是喜歡逃避責任。内心總是有依靠,希望父母可以為他善後。
父母對孩子的愛,如果沒有找到正确的打開方式,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隻能是弊大于利。父母眼中認為他永遠是個孩子,這隻是在為孩子找借口開脫。讓孩子不願承擔結果。而且在孩子的内心道德感盡失,長年累月的形成,隻能讓孩子在犯罪的邊緣上遊走。真正的愛護不是父母對孩子的庇護,而是教會孩子有邊界的愛。能夠重視未來,能夠選擇正确的教育方式,這種恰到好處,才能夠給孩子最好的未來。
第一,了解孩子的真正需求。
針對于每個家庭的經濟基礎不同,習慣不同。所以,育兒的方法也有很多種,很多家長不了解孩子的需求,總是用金錢衡量一切,認為什麼東西隻要買最貴的便是最好的,上學也要選擇最貴的,這會讓孩子的價值觀取向歪曲,家長應該真正地了解孩子想要的是什麼。在不同年齡階段孩子的成長需要的是什麼。不要以家長的方式去愛孩子,隻能讓孩子越來越叛逆。了解孩子的身體以及心理發展過程,才能夠和孩子建立起更好的情感鍊接,同時也能夠滿足孩子的發展需求。
第二,讓孩子學會體驗。
家長不要認為孩子受苦就是一件很難忍的事情,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現在的經濟條件都非常優良,沒有哪一個家是非常貧困的,所以,要适當的對孩子狠一點,在生活中讓孩子自己去經曆一些挫折。這才能讓孩子有面對困難的勇氣。更要在生活中讓孩子不斷的體驗,不要認為孩子做家務會累到孩子,适當的讓孩子去體驗這個過程,能讓孩子有奉獻精神,同時幫助他培養責任感。
第三,教會孩子獨立。
法律上都規定18周歲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可以獨立進行民事活動。所以,面對于18歲以上的人,家長完全可以放手去讓他自己承擔法律上的後果了。這時家長不要再給過多的庇護,想要孩子在18周歲以後不受到法律的制裁,那麼,就應該盡早地給孩子樹立規則意識,讓孩子知道在什麼樣的範圍内生活才是最美好,同時伴随着成長一定會有不同的體驗,酸甜苦辣這些都需要孩子自己去經曆,這種體驗上的愛,還是讓孩子自己來感受。
父母更要讓孩子清楚,天下人并非都是你的父母,沒有人永遠慣着你,隻有父母對自己才是最無私的一種愛。如果把别人的包容和關愛當成是縱容,那麼,這樣的孩子永遠都沒有辦法成長。歸根到底,孩子身上的問題大多來自于父母,父母的教育至關重要。沒有哪個孩子想成為巨嬰,也沒有哪個家庭,一開始就打算把孩子培養成巨嬰,讓他無法自己面對人生,在家庭教育的過程中,父母一定要擔當起教育的責任來。,要讓孩子為自己的人生後悔買單。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