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保險是存在拒賠的,通常拒賠都有原因,比如大家熟悉的等待期,就是一段出險不賠的時間。
對于等待期,有些朋友不能理解和接受,覺得這是個坑:合同保20年,等待期就占了半年,那這段時間保險公司不是相當于收了保費不幹事嗎?
其實等待期設立的目的很簡單,就是為了防止有些人騙保,出現今天買,明天賠的情況。
所以等待期的設立本身是比較合理的。那麼等待期出險合同後續還生不生效?等待期交的保費是不是等于白交?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等待期的那些事:
1.等待期的設置合理嗎?
2.等待期出險有何影響?
3.投保時應注意什麼?
醫療險等待期30天或60天,重疾險等待期往往長達180天,這期間出險不能賠,我們的保費怎麼辦?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跟大家科普一下風險保費的概念:我們交上去的保費,其實不全是用于提供保障,有一部分是用來支付保險公司的運營成本的,真正用來保障風險的部分,就叫做風險保費。
假設一份保20年的重疾險,等待期180天,那麼它實際提供保障的時間約等于19.5年。也就是說這半年,是不應該收風險保費的。
而在實際收費過程中,多數精算模型也确實對這部分保費進行了扣除。隻不過為了便于計算,大家最後看到的是一個每年平均的保費,它其實隻收了19.5年的風險保費,但大家無法直觀地看出來。
另外對于等待期的設置是否合理,這裡可以很明确地告訴大家是合理的。如果沒有等待期,就會出現極其嚴重的道德風險問題,大量不符合投保條件的人會帶病投保,并很快生病申請賠付。
這樣做的直接後果是保險公司出現經營風險,進而導緻提價或保險公司倒閉,市場直接被破壞。
所以對消費者來說,等待期的設置實際上是一種保護,畢竟健康的人基本都能順利度過等待期。
等待期出險肯定是不賠的,但發病之後合同如何處理,就有好幾種情況:
1.返還保費,解除保險合同
大多數重疾險采用的都是這種方式。等待期内出險其實很有騙保的嫌疑,對這種情況,大部分公司都會選擇退還保費,保險責任中止。
2.返還現金價值,解除保險合同
現金價值遠遠低于所交保費,這樣做的保險實際上是很坑的。一般重疾險第一年交幾千,現金價值卻隻有幾十或幾百,所以大家投保前可以适當做一下了解,或協商看看能不能退還保費。
3.本次不賠付,除外後保障責任繼續
有些重疾險,等待期出險後不賠,但僅僅是對出險的疾病和相關疾病進行除外,後續保單依然能夠生效。
這種條款是很人性化的,可以說是良心産品。
雖然多數健康險都設置了等待期,但正常投保的消費者也沒有必要太擔心,因為它的本質隻是為了防止騙保,而不是為理賠設置門檻。
通常大家在投保時隻要注意如下細節就可以了:
1.等待期不要體檢
現在年輕人都很怕看體檢報告。萬一在等待期檢出一些問題,就會導緻很多麻煩,無論是解約還是除外,都不是我們希望看到的。
所以等待期内就不要去體檢了。如果不是強烈不适,建議在等待期結束後再去做檢查。
2.退舊買新的,記得新産品等待期結束後再退保
有些人是看舊産品不合适所以買了新産品。
對這部分消費者,建議提前投保新産品,等新産品的等待期結束後,再去退保舊的,這樣可以避免大家的保障出現“空窗期”。
3.不要抱有僥幸心理
如果已經身體不适,不要想着買份保險然後拖過等待期就好了。已經有不适的人群,建議及早進行檢查,畢竟時間不等人身體最重要。
而且理賠是會進行審核的,并不是過了等待期就一定能拿到理賠。所以大家一定要保持誠信。
以上就是今天的分享了,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我是梧桐君,歡迎關注,有任何保險方面的疑問都可以私信我~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