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三農第一大咖是誰

三農第一大咖是誰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8-11 06:21:33

三農第一大咖是誰?開欄語近年來,在奪取脫貧攻堅戰全面勝利和接續推進鄉村振興的過程中,湧現出了一大批關愛農民、關注農村、關心農業、對“三農”事業有着深厚感情的企業家,他們在實現企業發展的同時,積極加入到助力“三農”事業發展的過程中,做出了許多傑出的貢獻,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三農第一大咖是誰?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三農第一大咖是誰(最具三農情懷企業家)1

三農第一大咖是誰

開欄語

近年來,在奪取脫貧攻堅戰全面勝利和接續推進鄉村振興的過程中,湧現出了一大批關愛農民、關注農村、關心農業、對“三農”事業有着深厚感情的企業家,他們在實現企業發展的同時,積極加入到助力“三農”事業發展的過程中,做出了許多傑出的貢獻。

為持續助力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進一步激發全民參與建設農業農村偉大事業的熱情,發揮有“三農”情懷的企業家助推美麗鄉村建設和産業發展,農業科技報社在全國範圍内開展“最具三農情懷企業家”征集評選活動,深入挖掘有“三農”情懷的企業家們在助力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農村産業發展、美麗鄉村建設等方面的典型事迹,并在全媒體平台開設欄目,予以刊發。

本期刊登第二十四篇《常磊磊:不一樣的“小雜糧大王”》。

三農第一大咖是誰(最具三農情懷企業家)

竈火正旺,熱蒸籠四周彌漫着蒸氣,揭開大鍋蓋,籠内一個個黃澄澄的馍馍讓人垂涎欲滴……九年前,一部《舌尖上的中國》,掀起了美食熱潮。在這部央視紀錄片中,播出了陝北的地方名吃“黃馍馍”的制作過程,讓億萬觀衆看得如癡如醉。與此同時,黃馍馍從央視的“神作”裡“C位出道”,由一種鮮為人知的地方小吃,升級為街頭巷尾熱議的現象級“中國美食”。

九年後,市面上各種地方小吃依然層出不窮,甚至還針對不同需要提供不同種類,上演了一出出你方唱罷我登場的戲碼。但無論有多少新産品如雨後春筍般蜂擁而至,攤黃、黃馍馍、油馍馍、陝北棗糕、紅棗窩窩……一定是許多80後、90後陝北人記憶深處最美好的味道,也是很多人童年裡難以忘懷的甜蜜。

如今,這些地方小吃都是陝西秦妍熙食品有限公司的主打産品。

憑借着一份對陝北雜糧美食的執着,幾十年如一日的堅守,成就了這個傳奇人物,他就是陝西秦妍熙食品有限公司的掌舵人常磊磊。

從“土裡刨食”到“土裡刨金”

常磊磊,一位來自西部地區的80後企業家給人們帶來了一個又一個的傳奇故事:他靠借錢起家,30年間從幹廚師、開飯館、下煤礦、蹬三輪、擺地攤,憑借陝北雜糧小吃攤黃、黃馍馍、油馍馍、陝北棗糕等幾個“拳頭”産品,做成了這個雜糧美食加工的行業“頭雁”企業。同時也成就了常磊磊這個“小雜糧大王”。

與常磊磊接觸過的人,都會被他身上所迸發出的沉穩、睿智和激情所折服。在常人看來,今日炫目的他,走的是一條近乎可以驕傲的發展之路,但這條道路上留下的是常磊磊辛勤紮實的腳印和驕人的業績……

面對記者的采訪,常磊磊先是低頭沉默了一會,哽咽地說着:“16年前,我在煤礦上一天也能掙上五六百,但是收入也不是很穩定,那時候家裡困難,媳婦連衣服都舍不得買,孩子也無暇照顧……”,接下來便是長時間的哽咽,在他低頭的一刹那,我們分明看到了他眼中的淚花。

記憶如村莊的色彩般單調,常磊磊能回想起的大部分事情,都和以前貧苦的生活和莊稼地有關。

常磊磊家裡的幾畝薄田,種了一些小雜糧,所産的糜子,便是油馍馍、黃馍馍的原材料。

如今的常磊磊由原來的走街串巷賣黃米馍馍、油馍馍,發展到現在,有屬于自己的标準小型食品加工廠,固定的客源,黃米馍馍、油馍馍等陝北雜糧小吃也受到全國各地消費者的喜愛和認可。

幼年的苦難,磨練了意志。選擇堅守在黃土地上“土裡刨食”的常磊磊,如今也“土裡刨金”并因此出名和緻富。

做雜糧小吃也要“秘密武器”

因為“糕”與“高”同音,陝北人除了逢年過節,生辰滿月、婚喪大事、接人待客都可吃糕,甚至學生考試也要吃糕。年糕味道香甜可口,營養豐富,還具有健身祛病的作用,熱量較高,是米飯的數倍。年糕不僅是一種節日美食,而且每年為人們帶來新的希望,寓意萬事如意年年高升。

雜糧小吃雖然口感好,寓意也好,但是做起來也要有“秘密武器”……

攤黃兒“攤”起來容易,但“黃兒”的制作工序着實繁瑣。小米要先浸泡一夜,然後在碾子上碾壓,用精細的“羅子”把面篩出來。接下來,要把小米面調成稀糊狀,再經過一夜發酵,最後才能在鏊子上攤制。攤黃兒的要點是攤薄攤勻,舀的面糊多了,容易留在鏊子外面,費面且厚。舀的少了,鏊子不滿,成品就殘缺不圓。“家家都會做,但每個人做出來的味道不一樣。”常磊磊透露,這般技藝的要領往往在于制作者的經驗與技巧,全看手感。

黃馍馍和油馍馍制作前期都是一樣的,不過黃馍馍是蒸,油馍馍是炸。油馍馍用的軟米,黃馍馍用的是黃米。都是把米泡好磨面再炒,炒好了再發酵,發酵好了再做。“制作工序繁瑣而精細,三言兩語就說清楚的制作方法,具體操作起來,可得花費兩天左右的時間。糜子清洗過後,得在水裡泡幾個小時,泡軟的糜子再磨成面粉,炒好再和起來發酵,發酵不能過了,發起來趕緊就得包餡兒放鍋蒸或者入鍋炸,不然就會發酸,影響口感。”常磊磊說。

在開拓市場方面,常磊磊也走了不少彎路。當初陝西秦妍熙食品有限公司挺進西安市場,雖然用的是真材實料,但是不少顧客吃過馍馍後表示味道偏酸便不再購買了。“我們不信邪!大家想了很多辦法,比如加堿面、蘇打等把酸味壓下去,加蜂蜜和白糖把味道改成甜的。”常磊磊告訴記者,為了迎合市場,他們團隊對陝北雜糧小吃不斷改良,終于在市場上站穩了腳跟。

标準化生産闖天下

粗犷的黃土高原,盛産粗糧。攤黃兒、油馍馍、黃馍馍……每到冬季,家家戶戶都少不了這幾樣。陝北人最善雜糧細做,粗糧精做。一把再普通不過的黃米,經過妙手加工,也成了難得的美味。攤黃兒口感細膩,松軟微甜,至今仍是萬千黃土子女的心頭好,吃的已不僅僅是美食,還有發酵的回憶。

“過去種小雜糧是為了活命。現在可不同了,我靠它發家緻富嘞。不管吃下了多少酒食菜肴,主食,永遠都是中國人餐桌上最後的主角。材料好,馍馍才好吃!”常磊磊表示,黃米生産地為中國西北地區。高寒高旱的黃土高原,隻有傳統的土種品種才能夠适應。世代以來,高原上的五谷雜糧都是人種天養,産量低、品質高。陝西秦妍熙食品有限公司選用公司基地出産的谷子為原料,種植過程中不施加農藥化肥,天然純綠色。生産出來的黃米色澤金黃、顆粒渾圓、粘糯芳香,營養價值高,是生産黃馍馍的上好食材。

和記者一行參觀完陝西秦妍熙食品有限公司的高标準生産車間,常磊磊打開了話匣子,“每一個幹企業的人,别人看不到他們背後的汗水和心血。你看别人家都很重視小孩,而我家的孩子放暑假了卻沒有參加任何活動。前段時間要打疫苗,按道理是得有家長陪同的,而我生意上的事情太忙了,根本顧不上孩子。我家的婆姨,那段時間也是忙廠子的事情,因為跟着我受了很多苦,還不想将剛有起色的門市關門。要知道,一旦到了冬天,廠子要滿負荷生産,毫不誇張的說,隻要做出來,就不會賣不掉。11年了,我一直在做這個東西。雖然現在逐步步入正軌,但我感覺自己最對不起的人就是家人了。”

當前,各行各業都面臨同樣巨大的生存壓力。但危中有機,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很多企業未雨綢缪,反應迅速,把握商業趨勢和私域流量,實現了“一步當先、步步領先”。“小作坊不少,但手續齊全、品質過硬、産品線豐富的廠子卻鳳毛麟角。可堪驕傲的是,我們完全實現了标準化生産!”常磊磊認為,經此一疫,中國食品企業的下半場生存競争才真正開始。

常磊磊表示,下一步将通過抖音、快手等直播平台,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讓更多的老百姓了解陝北雜糧,了解雜糧的食用好處。

樹高千尺不忘根,水流萬裡總思源。“不忘桑梓、回饋家鄉,是每一個在外遊子的心願。無論企業發展成果有多大,都要及時與員工、社會共享。”常磊磊坦言,下一步在做好企業的同時,他想做些慈善事情回報社會。

如今,在秦妍熙現代化的流水線上,攤黃、黃馍馍、油馍馍這個古老的食物,正在呈現出與傳統方式不一樣的勃勃生機。憑借着為民的初心和夢想的力量,常磊磊從荊棘叢生的現實中走出了萬丈光芒!

張婉 農業科技報—中國農科新聞網記者 | 闫瑜濤 梁小波

視頻 | 曹陽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