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裡問大家一個問題:有多少人在買東西時仔細觀察過電子秤顯示的數據?
相信很多人都會說“沒注意、沒印象”吧。
大多把挑選好的商品往電子秤上一扔,不會去關注稱重的具體數據是多少,或是稱重工具準不準。
不經意間,你就被“坑”了,買的東西不夠秤。
這不,“假秤”現原形了!
反複操作電子秤按鍵,可能有“貓膩”
居民楊女士去超市買東西時發現街邊有賣杏的,兩籃子杏幾乎就占滿,電子秤就放在空隙處,幾卷塑料袋懸挂在籃子扶柄上。
三三兩兩的顧客正在挑選,商販還不停的吆喝道:“草莓新鮮、實惠,便宜啦。比起超市、水果店要便宜一大截,都是一樣的,都嘗嘗。”
楊女士嘗了嘗,确實不錯,于是就挑了一些,稱重過程中,楊女士發現商販按了好幾個鍵,平時不都是按個單價就稱了嗎?怎麼按了好幾下,楊女士問商販,商販說價格按錯了,最後稱顯示800克,楊女士付了錢便去超市了。
在超市買了些菜,想想不對頭,又稱了下杏,一稱發現居然隻有603克,詢問超市人員後,才知道自己被騙了。于是連忙便過去找商販理論,周圍人也多,商販也不好糾纏,就直接退錢,然後就走了。
電子秤把200克的澱粉稱出300克
有人用這類作弊電子秤做過實驗。
拿出一包200克的澱粉稱重,初始稱的重量是200克。然後按下“單價2”,顯示220克;第二次按下“單價2”,顯示240克;第三次按下“單價3”,顯示260克;最後按下“單價4”,顯示300克。
據說,每台電子秤都有個密碼,隻要知道這個密碼,重量想調多少就調多少。
還有的是按M1、M2、M3鍵,對應設置為0.95公斤、0.9公斤、0.85公斤,這樣9兩、8兩都能當一斤算。
有的能設置“5兩秤”,雞蛋都能當蘋果稱,不過一般情況下不會這樣做,少的太多肯定會發現,消費者也不是傻子,一般海鮮、廢品站用的比較多。
消費者購物要多留心眼
現在市場上“缺斤少兩”是非常多的,不想每次都吃虧的話,還是多長個心。買東西時一定要注意多多觀察,留意商家的操作手法,如果看到對方進行多餘的操作,這時就要注意了(一般情況下都是直接稱重或者輸一次單價)。
不放心的話可以要求商家重啟電子秤,這樣基本就不會有問題了,重啟後恢複設置,作弊就不管用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