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有雪字,《金文編》沒有。但是有一個“濂”字,這個字的來源之一是《厚趠鼎》。
《金文編》釋為“濂公”的《厚趠鼎銘》“唯王來各于成周年,厚趠又(有)饋于濂(雪)公。趠用作厥文考父辛寶尊(上齊下皿),其子子孫孫永寶。癸”。
上圖甲骨文①“乙酉蔔,雪?今夕雨?”②“燎于雪,有大雨”(向雪神進行燎祭……)甲骨文裡的雪,從雨,從點,代表雪花,從掃帚形,會意。
雪,《說文》“凝雨,說物者”,它的意思是說,雪是雨凝結産生的,它能使滋潤萬物(說通喜悅之悅)。它的引申義,是揩拭,掃除,洗刷。
金文裡沒有直接查到雪字,在下看來,這個被認為“濂”字的,其實就是金文的“雪”字。隻要我們看看它是怎麼構成的,對比一下就明白了。
1.①,它有兩個倒寫的箭,就是倒着的兩個矢字↓↓,尾部分叉,表示它從天上紛紛落下來;②那種物體,可以掃除,用“又”表示,但是,它并非是表示“手”的又字,而是“掃帚”。③它落下來,人可以在它上面走過,用“止(腳趾)”表示,也表示行走。④它還可以變成水。自然界能符合這幾個特征的物體,隻有“雪”字,它是會意字。
2.為什麼它不是“濂”――一個形聲字。此字雖說帶有水字旁,其主要構成就是聲旁“兼”。它的構成不難理解。“以手執一禾,叫做秉”金文裡有它,“以手執雙禾,就是兼”它沒出現'在金文。但是秦诏闆不少見到。
《秦廿六年诏闆》“廿六年,皇帝盡并兼天下……”
這個“兼”就是“以手執雙禾”形,加水旁就是“濂”。除了水旁,與金文裡的“雪”,落下來的兩個箭頭,掃帚,水,止(腳趾),沒有任何相同之處。判然分明,根本就不是一個字。
當然,文字是“約定俗成的”,有它曆史發展的必然。當金文的雪被看成是“濂”,這隻能說是文字發生的“訛變現象”,其結果後來分成了兩個字。二字也不是同源現象,而是誤打誤撞。既然有了它,我們也不能把它消除掉,而是并存,而又區别開來。但追根溯源,還其本來面目,這種探讨,還是有必要的。
不足處,懇請方家教正!
(譯文:廿六年,皇帝盡并兼天下諸侯,黔首大安,立号為皇帝。乃令丞相狀,绾法度量,則不一。嫌疑者,皆明一之。)(蔔甲院人書寫)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