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載自:蓋得排行(ID:guiderank)
作者:蓋得排行萬橙會
本文經蓋得排行授權發布,轉載前請聯系授權
深夜的時候你感到餓了,撕開方便面袋,倒上開水,當你雙手拿着筷子,虔誠祈禱一般等待大口吃面,媽媽/爸爸/奶奶/女朋友推開門:還吃方便面,有防腐劑你不知道嗎?!
食欲全無還不知道怎麼還擊對不對?Keep君 鄭重地告訴大家:方便面有防腐劑是謠言。
01
方便面是很安全的食品
1958 年 8 月 25 日,安藤百福創建的日清食品公司開始對外發售“雞湯拉面”,這是世界上第一款方便面。
安藤百福作為方便面之父曾在回憶錄中寫道:“我開發的方便面是一種隻要加入熱水裡就能食用的速食面,食用起來非常方便。當然,此商品的成功需要使其工業化,使之能進行大量生産。”
*安藤百福和他發明的雞湯拉面
方便面在商業上的成功吸引了大批複制者,同時也誕生了很多假冒僞劣産品。很快,關于方便面的謠言大量出現在坊間,安藤百福創立的雞肉拉面也被卷入食品安全的輿論中。
為此,日清食品于 1961 年正式登記“チキンラーメン”商标,1962 年得到速食面的制造專利。安藤百福在回憶錄中提到,當聽到這些謠言時,感到十分詫異,“很難想象,用 160℃ 高溫熱油幹燥的食品會有安全問題”。
後來經調查發現,先前的食品安全問題都是假冒産品捅的簍子,還了雞肉拉面一個清白。1965 年,為與假冒商品加以區分,安藤百福決定在該品牌所産的全部方便面商品上标明制造日期,這在當時全球的食品企業裡還是第一家。
方便面也就成為全世界第一款标注生産日期的商品。
從 1982 年起,8 月 25 日被日本即席食品工業協會定為“方便面日”。而創始人安藤百福每天吃一碗方便面,直到 2007 年去世,活了 97 歲。
1990 年,日本池田市第一家方便面紀念館開業。在這裡,你不僅能看到方便面的生産過程,還可以自己動手制作方便面。從揉面工序開始,湯、輔料等均可自由配制,生産過程非常透明。
如果你想知道防腐劑從哪個環節開始添加,不妨去該博物館參觀一下。
*位于日本大阪的日清泡面發明紀念館
在沒吃早飯的時候、火車上、餓肚子的深夜,甚至太空中,方便面都曾服務于人類。
你可以說它營養不全面、不均衡;蛋白質、膳食纖維、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成分不足;可以說它鹽分、脂肪含量高。但就因為保質期長,這項偉大的發明繼而被污蔑成“沒有添加防腐劑,怎麼可能放這麼久還不壞”,就太委屈了。
來看一下康師傅紅燒牛肉面營養成分表:
遺憾的是,防腐劑從來沒有和方便面在一起過。
食物之所以會腐爛,主要是因為空氣中微生物具有腐蝕作用,腐蝕的發生同時需要水分。而方便面和薯片一樣,都屬于水活性低(食物中的自由水分子少,微生物存活較難)的食品,沒必要添加防腐劑。
方便面的組成部分無非面餅、脫水蔬菜包、醬包和鹽包,偶有品牌會加上醋包。
面餅經過油炸幹燥或者熱風幹燥,能夠被微生物利用的水分已經除去,即便不加防腐劑也絕不會腐敗——除非存儲的時候環境潮濕到讓面餅變質,商家添加防腐劑反而會增加生産成本。
脫水蔬菜包和面餅一樣幹燥,微生物不易存活,沒有必要添加防腐劑。
醬包和鹽包中的鹽分含量則占了一碗方便面中的 70%,如果你是一個有常識的中國人,應該知道鹽是殺菌的,所以這兩種調味包也都沒有必要添加防腐劑。
接下來,我們說說不太常見的醋包,它确實含防腐劑。
02
沒有食品添加劑,就沒有食品工業
丙酸、苯甲酸及其鈉鹽、山梨酸及其鉀鹽(以山梨酸鉀最為常見)、雙乙酸鈉(又名二醋酸鈉)、乙酸鈉(醋酸鈉),現在請你随手拿起幾件食品看看,一定能在配料表裡看到一兩個名字。
如果現在告訴你,以上這些都是防腐劑,曾經吃過的食物是不是都想吐出來了?呵呵,看,心理作用吧。
防腐劑不是有毒有害物質,它隻是衆多食品添加劑中的一種。根據最新的國家标準《GB 2760-2014食品國家安全标準 食品添加劑使用标準》定義,食品添加劑是為改善食品品質和色、香、味,以及為防腐、保鮮和加工工藝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質。
而防腐劑的概念則是:防止食品腐敗變質、延長食品儲存期的物質。也就是說,食物中即使添加了防腐劑,其作用也是抑制細菌等微生物的滋生,不超過一定劑量,不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影響。
其實添加劑就和做菜放佐料一樣,大多數是為更好的口感或更均衡的營養而生,不會給人帶來危害。在我們常吃的食品中,醬油、醋、果醬、碳酸飲料、面包、糕點、焙烤食品等,都允許添加防腐劑,國家标準也會規定每種添加劑的最大使用量和允許殘留量。
*以防腐劑“羟基苯甲酸酯類及其鈉鹽”為例
而防腐劑如山梨酸、苯甲酸鈉等,可以被分解為水和二氧化碳,或者通過人體内代謝、尿液排出,這些微量的防腐劑沒什麼值得你恐慌的。
再退一步說,防腐劑的口感很差,添加量哪怕是千分之幾,都可能改變口味。商家添加後對自身産品的競争力的提升毫無幫助,Keep君 實在找不出一個讓方便面放防腐劑的理由。
想像一下,如果我們今天沒有添加劑,吃到的食品會變成怎樣:
吃個冰淇淋沒有增稠劑,口感和冰棍一樣,而且還會滴得到處都是;
食用油、麻花、堅果等食品存放久了以後會像我們祖輩廚房裡聞到的味道一樣,有哈喇味(油脂變質産生的異味),因為抗氧化劑被拒絕加入食品;
餅幹糕點中有防腐劑、增稠劑和色素,這整個品類都應該從人類的購物車中移除。
對了,還有傳統留下的豆腐、豆花,到今天都應該銷聲匿迹才是。因為它們要用到鹵水、石膏在做豆腐的過程中起到凝固劑的作用,是典型的食品添加劑。
*做豆腐必備:鹽鹵,化學成分主要是氯化鎂
沒有食品添加劑,食品工業将被打回史前時代。而“零添加”“純天然”食物隻是商家為了消除你的購買疑慮,不得不打出的口号。
因為,如果你明白我們入口的一切食物,本質上都是化合物、元素等,就不會有這樣的疑慮:廠家不論選擇天然來源或人工合成,都隻是為了實現同樣的工藝目的,原料來自天然或人工更多地取決于成本。從安全性上來說,隻要通過風險評估,獲得批準并按規範使用,此兩者安全性并無高下之分。
然而不論講多少道理,一定還是有消費者堅持追求“零添加”“純天然”“傳統工藝”的食物。
Keep君 由衷地建議這部分人群:從食品安全上來說,這些食物才是最危險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