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在胡楊》劇照 全媒體記者 胡惠攝影
内蒙古晨報全媒體平台消息(記者 胡惠)1月7日、8日,由德德瑪總策劃并兼藝術總監創作的大型原創蒙古音樂劇《愛在胡楊》在内蒙古民族藝術劇院劇場首演。7日,在音樂劇《愛在胡楊》作品研讨會上德德瑪說,我的家鄉就是我的母親,2017年是内蒙古治區成立70周年,這部劇是我獻給母親70歲的生日禮物。
69歲高齡轉型從台前走到幕後
這些年,每當提起德德瑪,人們首先想到的就是她優美動聽的歌聲,其次就是被她堅強與病魔鬥争的意志所打動。
1月7日、8日,69歲的德德瑪帶着病痛,給家鄉人民帶來了她退休後轉型幕後的首部作品——大型原創音樂劇《愛在胡楊》。在首演第二天,她見到漢族的朋友便會問:“你昨晚看了(《愛在胡楊》)嗎?”得到肯定的答案後,她會繼續問“那看懂了嗎?”
為什麼德德瑪那麼關心地問漢族朋友對該劇的感受?因為這是一部純蒙古語的作品,她創作這部作品,不僅僅是給蒙古族朋友看的,她希望這部作品能讓更多的人看到、看懂,希望它走向全國、走向世界,向人們展示蒙古族文化及她對家鄉那份濃濃的情。
“您都這麼大年紀了,怎麼會想到要從台前走到幕後呢?”德德瑪笑說,“明年我都70歲了,舞台應該讓給年輕人。退休後,我想再做些别的事情,因為身體的原因,我不可能做那些樓上樓下的事情,但是創做音樂劇我可以。有許多學校的孩子及老師問我,‘老師你不累嗎?’做了這個劇後我發現,不隻是我,應該是所有人隻要做自己喜歡的事兒,她是不知道累的。”
《愛在胡楊》劇照 全媒體記者 胡惠攝影
在内蒙古晨報全媒體記者采訪中,德德瑪還道出退休後要繼續做事兒的另一個原因。她說,在生病之前,她沒有感覺到人間真情這個詞的真意,可是在生病後,她收到來自全國各地認識的、不認識的朋友及歌迷的關心與幫助,這讓她很感動,也讓自己變得堅強。如今,雖然退休了,但是德德瑪認為自己應該繼續做些事兒回饋大家。回學校(内蒙古德德瑪藝術職業學院)吧,現在學校的領導班子已經成熟,自己不應回去攪和,想想還是做這個音樂劇,不用自己到處跑,坐着就可做很多事兒,自己的身體能接受。
劇中原型蘇和與演員合影 全媒體記者 胡惠翻拍
被人物原型蘇和的精神深深打動
蘇和是内蒙古自治區阿拉善盟原政協主席,2004年從工作崗位退休後,回到家鄉額濟納旗沙化最嚴重的黑城地區,克服許多難以想象的困難,堅持植樹造林,為當地生态文明建設作出突出貢獻。2014年4月,蘇和被中宣部授予“時代楷模”的光榮稱号。
說起創作初衷,德德瑪說,那是一個偶然的機會去額濟納旗,她去了蘇和種樹的地方看他,見到蘇和之後,德德瑪心裡非常難受,“因為他太艱苦了,我們總能在電視裡看到舊社會的一些生活狀态,他的生活就是那樣的,剛好能糊口,非常的困難。蘇和是原阿拉善盟政協主席,在生活條件困難的情況下能做出這麼偉大的事情,我真是從内心裡心疼他,這個心疼至今已經演變成了對他無比的敬佩,也成就了今天的這部《愛在胡楊》。蘇和是一棵偉大的‘胡楊樹’,我們小時候經常在胡楊樹下玩耍,是胡楊樹伴着我們長大的,如今蘇和為了造林,付出了這麼多的努力,我們真的感動而且敬佩他。”德德瑪說。
2015年1月份,德德瑪與主創回額濟納旗拜訪了蘇和,回來之後就開始創作劇本。初稿出來時已經是4月份了。初稿出來後,德德瑪又找了很多相關學者給予指點,前後修改了八九次劇本,最終在8月份定稿,之後就進入了作曲的工作。因為是音樂劇,所以音樂顯得尤為重要。該劇的音樂部分由德德瑪老師的好友,蒙古國著名作曲家納·占欽諾日布創作,由蒙古國著名作曲家阿拉騰胡亞嘎編曲。劇中以不同地區的蒙古族風格的歌、舞、器樂,再現了蒙古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天性。
德德瑪說,“真正排練是從2015年10月份開始的,10月、11月、12月,排練了3個月,困難特别多。1号2号人物全都沒去過額濟納,這個對我來說是一個挑戰,因為他們都沒有去過額濟納,那他們怎麼能表現出額濟納人的奮鬥精神呢?後來我多次懇請劇中人物原型蘇和,将他請到呼和浩特。在見蘇和之前,我對那幫孩子們說,蘇和來了後,你們所有人一定要愛他,喜歡他,如不愛他,又怎麼能演好他呢。蘇和來呼和浩特後,我們所有的演員都見到了他,并與他交流學習,孩子們學到很多,後來排練舞蹈時,我也感受到了。”
在音樂劇《愛在胡楊》的排練中,對于德德瑪來說,還有一個問題便是身體感到非常吃力。三個月的排練時間,德德瑪沒落過一天,演員在台上排練,她便坐在台下觀看,找出其中的問題。“每天看每天聽,隻有那樣才能發現問題,改進問題。孩子們和學校老師擔心我的身體,勸我回去休息,有一天上午回家,可心裡總是不踏實,後來還是去了排練現場。現在這部劇就像我們新生的孩子一樣,以後要更多地關注‘她’的成長。”德德瑪笑着說。
德德瑪老師接受記者采訪
家鄉的那份感情總讓人熱淚盈眶
在音樂劇《愛在胡楊》中,有一幕表現的是蘇和與妻兒回到了家鄉,一個人在老樹下睡着了,他夢到了早已去世的額吉,額吉托夢給他,他們所住的黑城要沙化了,額吉要變成一棵大樹來保護他。蘇和醒後,他知道他要回家鄉守着額吉,種樹來阻止沙化。
德德瑪說, “這樣的夢境我不知做了多少回,現在我還是經常想起我的家鄉。我的家鄉特别得美,我非常喜歡我的家鄉,我非常愛她。我的成長與家鄉是決然分不開的。13歲我便加入額濟納旗烏蘭牧騎,成為最小的隊員,一直到今年都69歲了,這麼多年,家鄉的這根線從來沒斷過。每次家鄉人來看我,都會給我帶奶豆腐、黃油,我和他們說,其實呼市這裡也有,他們都會說,還是家鄉的好。是呀,每每想到家鄉及家鄉人,那份濃濃的感情總是讓我熱淚盈眶。”
德德瑪每次聊到家鄉額潔納,她便會毫不吝啬贊美家鄉,家鄉的美景讓她着迷,讓她流連,讓她陶醉。“現在我們額濟納旗是全國的旅遊勝地,每年都有幾十萬遊客來到這裡,有時我就想,如果每個到那的人都種上一棵樹,以自己的的名字命名那棵樹,或以自己家庭的名字命名那棵樹,那該多好啊!如果我們能号召他們能這樣做,将來我們額濟納将不再缺樹,不再缺水,那裡會變得更加漂亮。其實那裡本來就漂亮,胡楊太美了。環保是每個人都應該做的事兒,我們應給子孫後代留下美好的環境,這是我們的責任。”
歡迎關注:内蒙古晨報全媒體微信集群,歡迎您關注——掃描上圖各二維碼,獲知與衆不同的新鮮資訊。轉載請注明出處。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