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于泊升
電車對于濟南人來說并不陌生,它在泉城還有一個親切的稱呼—“大辮子”。首條電車線路K101投運45年後,新式雙源無軌電車跑上了泉城街頭。9月20日,BRT1号線上的無軌電車開始試運行,“大辮子”變身精緻“雙馬尾”,零碳排放,車型美觀,沿高架布設的電車線網運行,濟南高架走廊也即将成為“電車走廊”。
6條電車線路跑上濟南街頭
未來日運量可達20萬人次
9月20日上午,二環西路美裡路,一輛BRT7無軌電車緩緩駛入公交站台,車頂的電杆平穩升起,與高架橋底的線網搭設,線杆頂部滑輪連接到線網捕捉器後,車輛供入高壓電,開始順着線網沿二環西高架運行。
記者從濟南公交了解到,濟南目前有幾條公交線路陸續更換了無軌電車,未來電車的數量還會繼續增加,形成一道獨特的風景線。所謂的無軌電車,是一種通常由架空接觸網供電、電動機驅動,不依賴固定軌道行駛的道路公共交通工具。
從名字上看,它與有軌電車有本質區别,雖然都采用電力驅動,但有軌電車依托于軌道,沿軌道線路走行,屬于軌道交通的一種。無軌電車不依托軌道,不論是外形還是運營方式,都屬于地面公交車。但無軌電車和普通的電動公交汽車又有不同,電動汽車靠車載電機電池供能,無軌電車主要依托城市架設的線網供能。
無軌電車在國内很多城市都曾部署過,最早出現無軌電車的是上海,始于1914年。
與濟南同為沿黃省會的鄭州也有無軌電車運營,最早的線路出現在1979年,中間因軌道交通建設,電車停運十年,去年重新開通雙源無軌電車線路。濟南最早的無軌電車出現在1977年,比鄭州提前兩年,也就是現在的K101路,并且中途沒有出現長時間停運的情況。目前,K101路已經實現了24小時運營。
濟南公交營運部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濟南目前補充的新式電車屬于山東泉城綠色現代無軌電車公交示範項目。目前已開通運行K101、K102、B103、BRT1、BRT7、BRT10号線6條無軌電車線路,建設供配電箱變18座,架設線網75100米,并完成了661輛公交車輛采購、16處公交場站建設、75.1公裡的供電設施建設。
山東泉城綠色現代無軌電車公交示範項目全部建成後,将形成由17條公交線路組成的無軌電車線網,日運量将達到20萬人次,每年可實現節約能源折合标準煤5.68萬噸,二氧化碳減排4.12萬噸,PM2.5減排17.9噸。
高架走廊變身電車走廊
BRT也能運行無軌電車
無軌電車跑起來炫酷,運行平穩,給它供能的線網是怎樣的存在,運行沿線又是什麼樣的?
“我們這次在北園、二環西高架走廊下布設電車線網,讓高架沿線成為‘電車走廊’。”濟南公交技術部門相關負責人表示,濟南在國内首創了高架走廊專用快車道全部架設無軌電車觸線網,并且環形成網的模式。
K101、K102、B103三條線路電車投運較早,很多地段都是在高架以外區域運行。BRT1、BRT7、BRT10是主要沿高架運行的快速公交線路,在這種線路上部署無軌電車在國内比較常見,高架通道是其重要運行通道。此外,在高架下架設線網不會形成空中“蜘蛛網”,有助于保護城市環境。
其中,BRT1号線線路全長17公裡,設置25個站點,起于全福立交橋西,途經清河社區、西苑小區、黃崗等密集住宅區,止于濟南西站公交樞紐。全線基本沿北園高架運行,目前,北園高架20餘公裡的線網已經架設完畢,供無軌電車運行。改線路近三分之二的車輛替換為18米長的無軌電車。
在二環西走廊,BRT7、BRT10每日迎來送往,高架下穿梭的無軌電車俨然成了一道風景線。記者發現,除了線網布設,無軌電車項目建設還對高架走廊站台進行了整體改造提升。北園大街站台提升以乘客需求為出發點,設置了具備照明、廣播、監控、實時來車預報功能的智慧燈杆,人性化的候車座椅和乘車引導标識,多措并舉完善市民乘客候車條件。
據介紹,濟南公交提升建設了營運調度指揮中心、車輛綜合管控中心、一體化大數據應用平台、雲平台,通過“兩個中心兩個平台”形成“乘客服務、運營調度、車輛保障”三位一體的公共交通綜合管理載體,發揮公共交通的運調管控中樞作用。按照項目實施計劃,2022年底,車輛采購、線網架設、場站建設、站台提升、智慧公交主體工程将全面完工。
兩種供電方式,邊走邊充電
車輛沒有線網照樣能跑
無軌電車利用線網的供電産生動力,在特殊路段及特殊情況下沒有可以使用的線網,車輛豈不是要“趴窩”?
“我們投運的無軌電車是雙源無軌電車,除了線網,它還有車載電池。”濟南公交技術部門工作人員介紹,所謂的雙源就是指有兩種供能電源,一個是架設的線網,另一個就是車輛内部的動力電池。“雙源無軌電車也有一組像電動汽車一樣的電池,沒有線網的時候,電車可以依靠車載電池的能量來運行。”該工作人員稱,雙源無軌電車更為靈活,有線網能走,沒有線網也能走。其車載動力電池充電也非常靈活,線網不僅能制動,還可以為電池充電,電車可以一邊運行,一邊通過線網充電。
傳統無軌電車的受電杆脫線就會失去動力,現代無軌電車可在沒有架空接觸網的路段實現離線行駛。無軌電車正常運營時車輛由接觸網連成系統,在車輛制動時,可以使用再生制動将把動能轉化為電能回饋接觸網,從而進一步地提高了能源的利用效率,具有更加節能環保、舒适衛生的特點。
“我們線路由黃崗路公交站始發,但在到匡山立交之前,不會升起受電杆。”BRT10号線駕駛員李偉炜稱,車輛在進出場區時都是脫離線網運行,靠車載電池供電,在初始的幾站,按照實際情況,10号線也是靠電池運行。“進入二環西高架廊道後,我們在指定位置升起受電杆,沿線網運行。”
這種雙源運行的方式,擺脫了傳統無軌電車受線網束縛的弊端,擴大了運行範圍,能覆蓋更多運營區域。此外,節省了一部分充電樁為車輛充電的時間,更加便捷高效,能适應全路段運輸的需求,符合目前區域内大公交發展的實際情況。
零碳運行節能環保
多項國内首創見證城市發展
雙源無軌電車除了美觀大方,運行效率高之外,還實現了零碳排放,更加節能環保。既能進一步滿足市民乘客公交出行需求,也将為治理城市交通擁堵和空氣污染探索出一條成功路徑。
據介紹,除了在國内首創高架走廊專用快車道全部架設無軌電車觸線網之外,濟南新式雙源無軌電車還在國内首創了多個紀錄。即高架橋下無軌電車觸線網供電全部應用綠化帶内建設直流牽引箱變模式;國内首創走廊高架下直流牽引箱變既為電車線網供電,又為共享充電設施供電;國内創新應用走廊高架箱變直流輸出近端雙饋模式為無軌電車觸線網供電,極大減少了道路挖掘、綠化遷改、電纜敷設等工程難點及成本支出;國内首創無軌電車觸線網比照路中站台位置安裝彈性捕捉器,解決了無軌電車脫線運行需二次停車挂線的弊端……
此外,濟南新式雙源無軌電車采用了國内功能最完善,性能最先進無軌電車直流牽引箱式變電站,箱變内部設備軟硬件均采用雙備份、雙通道、軟件硬件雙聯鎖功能。
濟南公交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石軍表示,正是在多個國内首創的引領推動下,山東泉城綠色現代無軌電車公交示範項目不斷取得新進展,項目建成後将大大提升節能減排和生态保護能力,也将助力濟南市實現“碳達峰”“碳中和”。同時,通過該項目的建設,不僅能使濟南公交在車輛、供電設施、場站、公交站台、信息化等多方面得到提升,也将提升線網規模和承載體量,并以其高效性、快捷性和實用性,進一步提升市民乘客公交出行的體驗感、獲得感。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齊魯壹點”,全省600位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