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廣州升值潛力闆塊

廣州升值潛力闆塊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01 07:15:46

每經記者:楊棄非 每經編輯:劉豔美

廣州升值潛力闆塊(這是再造一個新廣州)1

圖片來源:攝圖網_502363891

2011年,國家“十二五”規劃綱要出爐,深圳前海、廣州南沙、珠海橫琴開發被寫入其中。這被視為“三顆重要的棋子”,是“未來廣東轉型升級的三大重要平台”。

一個“以南沙新區開發為突破口,再造一個新廣州”的暢想,也随即提出。

十年過去,橫琴、前海在去年相繼迎來“升格”,徒留廣州等待一個機會。

就在6月14日,國務院正式公布《廣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粵港澳全面合作總體方案》。這意味着,廣東三大平台均擁有了“專項方案”,而比起橫琴之于珠海、前海之于深圳,南沙對于廣州的重要意義,也被再度坐實。

南沙對廣州有多重要?早在幾年前,中國城市經濟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宋丁曾斷言,“南沙将是廣州經濟再次超過深圳的關鍵”,因為南沙能夠以更大的體量優勢,為廣州聚集更多高端科研資源“開閘蓄水”。

但同時,外界對南沙的發展不乏質疑,缺乏足夠有亮點的創新舉措、沒能更大程度承接發展紅利,讓南沙在“三角格局”中略顯遜色。

有此次新政加持,蓄勢待飛的南沙,能否讓廣州打破“天花闆”,真正實現十年前的“夙願”,迎接“新生”?

方向

從廣州中心城區向南大約50公裡,就到了南沙區政府所在地。這個距離大約與其到深圳的直線距離相近,略近于到珠海的60公裡。南沙在大灣區中地理幾何中心的形象,由此浮出水面。

廣州升值潛力闆塊(這是再造一個新廣州)2

南沙區位示意圖圖片來源:e南沙網站

但同樣,因偏居于廣州最南端的地理位置,遙遠,通常是南沙留給廣州人的第一印象。

此種關系下,最早看中南沙的并非廣州。根據廣東省情網記載,上世紀90年代初,香港著名實業家霍英東率先與當時的番禺縣合作,開發南沙東部。1990年,南沙被廣東省、廣州市确定為對外開放區域和重點開發區,成立南沙經濟區管委會。自此,廣州開始書寫南沙曆史。

由于南沙的生态敏感性和在大灣區内的特殊位置,廣州向南之路幾經波折。

最早以臨港工業和物流業為主的南沙,曾在廣州“适度重型化”浪潮下開始布局重化工業,但又因環評方面問題開啟搬遷;此後,現代服務業成為南沙的新重點。2011年,由中國社科院參與的“南沙發展戰略規劃”啟動,将南沙定位為下一個“香港”;随後,南沙先後獲批國家級新區、自貿試驗區,并被廣州定位為城市副中心。

但關于南沙發展力度不夠的聲音時有出現。

從數據上看,南沙近年經濟增速多次領跑全市。2021年,南沙GDP首次突破2000億元,達到2131.61億元,同比增長9.6%,增速位列廣州第二。不過,8.3%的兩年平均增長率,在廣州11個市轄區中仍然占據榜首。但從絕對值來看,南沙GDP在廣州各區中僅排在第7位,是第一名天河區經濟體量的1/3左右。

廣州升值潛力闆塊(這是再造一個新廣州)3

在宋丁看來,總體來看,廣州的發展重心仍放在市區,傳統“老三區”發展密度不斷增長,廣州向東選擇在緊鄰的黃埔區發力,相比之下,南下動力略顯不足。

一些細節也常被作為佐證。城叔詢問一位經常往返于中心城區與南沙區的當地市民,唯一一條慢速、小容量的地鐵成為其出行的最大障礙。在他看來,盡管廣州對南沙投入大量基礎設施,也将快速地鐵納入規劃,但迄今尚未兌現。

南沙在政策創新上,更明顯慢于珠海的橫琴和深圳的前海。

去年,《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改革開放方案》相繼出爐,曾有人提問,為何沒有南沙?時任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産業規劃部部長王福強指出,這與南沙距港澳均有一定距離的區位有關,也與廣州市的整體協調有關系。

在不久前廣東省第十三次黨代會提出“着力打造環珠江口100公裡‘黃金内灣’”後,面對已領先一步的橫琴和前海,“南沙方案”終于姗姗來遲。

廣州升值潛力闆塊(這是再造一個新廣州)4

圖片來源:深圳衛視

但與之前兩份方案相比,晚一步出爐的“南沙方案”,似乎并沒能拿出更強有力的政策。在中山大學嶺南學院經濟系教授林江看來,與深圳、珠海兩個經濟特區相比,廣州在發展南沙上不可避免地更加“四平八穩”。

步調

早在十年前就曾拿出一份靓麗的規劃,廣州對南沙的布局不能說不早。但十年過去,南沙并沒能像橫琴和前海一樣蛻變,“新廣州”的構想似乎已被束之高閣。

論及原因,區位的尴尬難以回避。如宋丁所說,南沙一面被國家層面賦予頗具分量的政策,一面又不得不面對在廣州内部邊緣的位置,即便有了廣州副中心的定位,但仍難以匹配南沙邁向更高級别發展的目标。在拉扯之下,南沙難以充分發揮出一系列政策的效果。

廣州升值潛力闆塊(這是再造一個新廣州)5

廣州行政區劃圖圖片來源:自然資源部網站

不止如此,林江指出,與南沙相比,前海和橫琴都十分善于尋求突破。

比如,早在2011年《深圳經濟特區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條例(草案)》中,前海就獨創性對境外高端人才和目錄内企業所得稅率設置15%的上限,并被視為前海最大的優勢。直到2020年的《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雙15%”稅率政策才被海南采用。

橫琴則有一張絕無僅有的“對澳合作”牌。早在2019年,廣東省政府工作報告就曾率先部署,将“創新橫琴分線管理制度”納入自貿區新一輪制度創新探索中。此後,在海南、橫琴後續相關規劃中,這種“一線基本放開、二線高效管住”的“境内關外”管理模式逐漸成形。

在林江看來,與天生就自帶制度創新基因的經濟特區相比,廣州沒能在南沙進行太多有突出亮點的創新探索,相反,南沙更多是在一步一步、腳踏實地地謀求發展。

這種“謹慎”态度的體現是多方面的。以交通為例,林江認為,南沙并沒有第一時間開通快速地鐵,除政策因素外,也可能考慮到由于通勤人數不足帶來的經濟性問題。事實上,直到2020年,南沙的“人氣”仍遠遠不足。

數據顯示,南沙區内當年就業人口約23萬人,集中于制造業、學曆偏低,而要達到200萬人,才算是綜合平衡的市區。

廣州升值潛力闆塊(這是再造一個新廣州)6

圖片來源:廣州市統計局

“這是一個雞生蛋還是蛋生雞的問題。”林江分析,對于南沙而言,或許尚未找到一個合适的發展策略。

而若将視角上升,置于整個廣州來觀察就能發現,南沙的問題恰是廣州的縮影。

近年來,廣州一直以一種“被超越者”的姿态示人:不僅GDP被深圳反超,與重慶處于超越和被超越的膠着狀态,且“一線城市”的地位,也被質疑将被杭州等城市取代。

在一次又一次的審視中,廣州愈加被貼上“缺乏創新”的标簽——如廣東省社科院區域與企業競争力研究中心原主任丁力總結,廣州近些年愈加保守,甚至“對改革正漸漸失去興趣”。

一個具有政策優勢的南沙不僅未能挽救廣州,反而成為廣州的一面鏡子。廣州在新産業招商上一度不及深圳,在南沙就可見一斑:面對前海更有競争力的支持政策,南沙顯得相形見绌。

亦步亦趨的南沙,亦如反複被超越的廣州。一場已經被廣州強調十年有餘的變革,或許也需要從南沙開始。

格局

南沙也并非沒有優勢。在林江看來,與面積僅100餘平方公裡的前海相比,南沙面積約800平方公裡,難以如前海一般迅速起勢。從某種意義上說,精細規劃、謀定後動,更适合南沙的體量——讓南沙一次性成型不太現實,短期内也不容易見成效,但好處是可塑性大,相較之下有更大的發展空間。

廣州升值潛力闆塊(這是再造一個新廣州)7

圖片來源:新華社

要實現這一點,也需要站在更高的格局上來思考南沙,謀略廣州。

廣東省體制改革研究會執行會長彭澎指出,雖然“南沙方案”政策創新程度略遜色于橫琴、前海,但定位更高,強調面向世界,且立足整個大灣區。

一個原因同樣來自“地理中心”的位置。彭澎認為,南沙面積大、且從位置上看與灣區其他城市聯系性更強,在基礎設施、城市功能、産業發展、社會樞紐等方面,可以發揮更強的輻射力。

而與橫琴、前海各自與澳門、香港對接不同,南沙将港澳均“攬入懷中”。

林江指出,這一方面是對于缺乏與港澳近距離對接渠道的一種解法,另一方面也是劣勢變優勢,“大灣區的關鍵詞是融合發展”,也需要廣州采取這種平衡的做法。

此前王福強在接受采訪時曾進一步分析三者發展方向時指出,前海着重于港澳進行現代服務業合作;橫琴重點支持澳門發展四類産業,并作為澳門産業、生活的可拓展空間;南沙則是面向世界的開放平台,特别是在規則銜接、機制對接方面,培育形成一個代表中國最高開放水平的國際合作平台。

對于南沙乃至廣州而言,這也是一次彌補創新“缺課”的機會。

縱觀“南沙方案”,“打造規則銜接機制對接高地”被單獨列為一章,頗具亮點。比如,對于金融層面,方案提出将積極支持南沙參與粵港澳大灣區保險服務中心設立、并将加快研究按程序在南沙設立粵港澳大灣區國際商業銀行;對于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層面,方案還将推動粵港澳三地加強社會保障銜接。

一系列具體安排,反過來也對南沙提出了更高要求。如林江所言,要推動規則銜接,首先推動南沙自身政府治理機制的理順及創新,使更多政策在南沙找到生根之處。

對于廣州而言,則需要進一步推動産業結構調整。第一個問題,就是如何向南。

宋丁提及廣東新機場的建設。在他看來,與靠北的白雲機場相比,新機場位于佛山,更偏向廣州的南側,與南沙距離更近。與“全覆蓋”的白雲機場相比,新機場在進行差異化定位時,不妨圍繞南沙的商務産業鍊展開,“向産業高端走,與南沙配套”。

“我覺得廣州要有一個戰略理念,‘大交通’要往南拉、産業中心也要往南沙拉。這樣才能進入到黃金内灣。”宋丁指出,在新一輪國家經濟發展下,要有一些新的空間表達。如果廣州再不行動,“失去的不隻是黃金内灣,失去的還是黃金機會”。

每日經濟新聞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