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羊肚菌栽培技術總結

羊肚菌栽培技術總結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15 05:30:19

現代溫室羊肚菌栽培技術

_王在志

山東省諸城市南湖區朱泮村有多年冬暖大棚種植(蔬菜、果樹)技術,随着近幾年羊肚菌産業的發展以及種植技術的進一步成熟,他們又建起了新的現代溫室栽培羊肚菌。從 2019 年的 30 畝(2hm 2 )冬暖大棚發展到現在的 150 畝(10 hm 2 )。經過他們不斷到四川、濟甯學習先進的羊肚菌栽培技術,以及自己種植經驗的積累,産量持續穩定,最高的産量達到了 550 kg/667 m 2 ,平均産量 400 kg/667m 2 左右,現将該村的羊肚菌栽培技術和高産經驗介紹如下。

環境條件

現代溫室所選環境要符合綠色食品産地環境質量标準要求。生産場地空氣質量好,供排水方便、水質達标,供電穩定、場地開闊,生産區域應遠離工礦區、交通主道、工業污染源、垃圾場、受污染的河塘等。土壤要松軟,以弱堿性、透氣性好的沙壤土為最佳。

設施條件

現代溫室栽培羊肚菌,可以避免大風以及雪災等自然災害,起到良好的抵禦作用,同時可以有效調控極端天氣,從而保證羊肚菌産量的穩定性。

該村溫室采用的是鍍鋅管鋼架結構,具有強度高,抗風、雨、雪能力強,透光率高等特點。溫室覆蓋材料由内到外依次為無滴膜、千針遮陽網,保溫或隔熱材料,遮陽網可以放在室内,保溫或隔熱材料放在膜上。棚内配套滴灌和霧化裝置,滴灌放在地面上,霧化裝置架在空中。

栽培季節

根據羊肚菌菌絲生長、原基形成、子實體分化等各種生長期的溫度同時兼顧的原則,現代溫室栽培羊肚菌最适宜的播種溫度是 20℃。因為在羊肚菌的整個生長發育過程中,其生長發育各期的高溫對子實體的分化以及生長影響最大。如果在出菇時期遇到高溫環境,不僅會對子實體的生長及土層中子實體的分化造成影響,使出土的菇體出現早衰或者腐爛的情況,同時還會導緻子實體缺乏其必須的低溫刺激,使得子實體分化較少甚至不分化,出菇批次減少,最終嚴重影響産量。通常情況下,羊肚菌的菌絲在4~20℃的環境下可進行生長,而且最适宜的生長溫度為 15~20℃。綜合考慮,該村的現代溫室羊肚菌栽培定在 8~9 月制袋培養,在 10 月播種,12 月 ~ 次年3 月進行出菇管理,期間可以進行多次采收。

品種選擇

在選用品種時,要選用優質、高産、抗逆性強、商品性能好的适齡品種。優良菌種的菌絲應潔白粗壯,無雜菌污染,菌核黃色至黃棕色。朱泮村的冬暖大棚羊肚菌是選擇的‘六妹’,因為‘六妹’羊肚菌具有較強的适應性,能夠耐較高的溫度,适合在冬暖大棚中進行種植。菌種可以嚴格按要求自己制,也可以應用由正規資質的菌種公司提供。

栽培技術

整地

采用畦床式栽培,棚内地面需要提前去除雜草和碎石雜物,灌水後利用夏季高溫悶棚消毒。待土壤溫度合适後均勻撒石灰消毒滅蟲,翻耕做畦,畦面寬 0.8~1.2 m,畦高 10~15 cm,長度根據大棚空間自行确定,畦間設 30 cm 寬的排水溝。

播種

采用開溝條播或撒播方式,播菌種量 150~200kg/667 m 2 。條播時開溝深 3~5 cm,間隔 20~25 cm。撒播或條播都要在畦床上均勻進行。播種前撒施磷酸二氫鉀 25 kg/667 m 2 左右。播種時先将菌種脫袋破碎,再均勻撒到溝中,然後覆土耙平,覆土厚度為2~3 cm。

覆膜

播種後 7~15 天就可以進行營養袋補充了,先用排釘闆在營養袋一面紮孔,有孔一面與土壤接觸,成行擺放,每 667 m 2 擺放營養袋 1800~2000 袋,每袋 0.5~0.75 kg,主要材料是 70% 小麥、15% 木屑、10% 玉米芯、4% 腐殖土、1% 石灰,放完營養袋就要覆蓋地膜保溫,白色地膜效果最好。

出菇期室内環境

當地溫穩定在 4℃以上時去掉地膜,棚内溫度控制在 5~18℃。這時,畦面灌一次大水,使土壤濕度達到 25%~30%,維持散射光,光強度 30~500 lx,早晚通風,約 5~10 天出現原基。

溫度管理

冬暖大棚出菇一般從當年 12 月份開始,此期間以保濕為主,晚上要蓋嚴草簾或棉被,白天日光充足時卷起遮蓋物增加光照。溫度控制在6~18℃為宜。羊肚菌在不同的生長發育階段所适宜的溫度各不相同,特别是出菇以後地表溫度不得高于 25℃,控制在 20℃以下最好,當出現極端高溫時應立即采取相關的棚内以及棚外降溫措施,以有效解決羊肚菌在出菇期中午溫度較高的問題。

水分管理

出菇時期要每天噴水 1 次,水量以濕潤地面為宜,噴水要做到“勤、細、勻”,避免存水。空氣濕度應保持在 80%~90% 為宜。羊肚菌各個生長發育時期對于水分的需求也各不相同,長菌絲時 50%,原基發生時 60%~70%,出菇時 75%,因而應結合其具體的需求為其提供适宜的水分。

室内通風

出菇是每天早晚通風 1~2 次。通風要與保溫、保濕、遮光協調進行,不可不通風,也不可過多通風。注意低溫和大風天氣要少通風,高溫和陰雨時多通風,早晚噴霧水前後,适當加大通風。菇蕾分化期少通風多保濕,菇蕾生長期多通風促蒸發。羊肚菌在不同生長階段對空氣濕度的要求各不相同,在菌絲生長階段,其對空氣沒有過分的要求,然而在其子實體的分化以及生長發育階段對空氣較為敏感。一旦空氣中 CO 2 的含量超過 0.3%,其子實體就會表現為瘦弱、畸形甚至腐爛。因此,在羊肚菌的子實體形成以及生長發育階段要加強對溫室的通風換氣,及時将溫室的邊膜以及頂膜打開或關閉,确保通風良好,使空氣中的 CO 2 不能超标。

羊肚菌栽培技術總結(現代溫室羊肚菌栽培技術)1

圖 1 正在收獲羊肚菌

羊肚菌栽培技術總結(現代溫室羊肚菌栽培技術)2

圖 2 收獲待烘幹的羊肚菌

光照管理

子實體生長需要散射光,避免強光直射,光照度以 300~800 lx 為宜。生産中不可全覆蓋過厚草簾或棉被,棚上加蓋遮陽網就可保持穩定的散射光。

采收期

子實體采收要求在八分熟以内,此時成菇長至8~14 cm,菌褶打開,菌絲厚實。采收時用不鏽鋼刀或竹片刀從子實體基部割下,再去掉泥根。因為子實體脆嫩易碎,需小心輕拿輕放(圖 1~2)。

病蟲防治

羊肚菌病蟲害防治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方針,堅持以“農業防治、物理防治”為主,“化學防治”為輔的原則進行綠色食品生産。冬暖大棚的羊肚菌種植通常不會出現侵害性疾病,但是有薊馬、蛞蝓以及黃曲條跳甲等害蟲,其中黃曲條跳甲以及薊馬所造成的危害較輕,因而蟲害防治的重點是誘殺蛞蝓。蛞蝓主要對出土後的子實體造成危害,因而應結合蛞蝓日伏夜出的特點對其進行誘殺防治,即每隔 2m 在墒面上放置一張放有四聚乙醛顆粒劑的菜葉,通過引誘蛞蝓取食防治。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