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于世,就像在一條漫長的黑暗河流裡漂泊一樣。而所謂的儀式感,大概就是人類于這條河流上建造的閃閃發光的小燈塔,靠這些燈塔我們才能标定我們的存在。
當一切節日被剔除在日曆之外,那麼日子一眼望過去如沙漠般荒涼。被卡在稱為“今天”的時間縫隙裡,沒有退路,也失去了期盼。
生活方式之間的差别,不是錢、不是年齡,而是如何用一顆心對待生活、如何看待自己。
放一盆植物在陽台,于是廉價的出租屋就有了景觀;在舊桌上搭一塊好看的餐布,烹饪中稍微用點心思就能吃出法國大餐的味道;周末将廚房、衛生間、卧室通通打掃整理一番,一周的心情也就輕松愉悅起來。
有人說:“儀式感是一種強烈的自我暗示”,儀式感讓每個人都生活在節日裡,懂得分秒鐘都是珍貴的。
李思圓在《生活需要儀式感》中寫道:"真正儀式感的生活是什麼?是對自己對生活的一種用心。它讓你積極、樂觀地在這個功利的世界裡尋找别樣的生活之美。"
儀式感讓我學會珍惜當下,也讓我思考人生是一本太厚的日曆。若沒有儀式感,千百張同樣的白紙出現在眼前,豈不是連撕下去都失去動力!
儀式感絕不是輕熟女的噱頭,而是敬重自己,心中常留"今天比昨天好”的希望,把每一天當做節日認真慶祝,物質和精神上都在向往更好的東西。細節上的美好,給人一個更為優化的整體。
它是物質并不富裕時的一點慰藉,是讓自律變得有趣的機會,使自己和日子都越來越可愛。使那顆依舊在戰鬥心,姿勢好看了許多,你依舊是你,你又是更好的自己。
沒有儀式感的生活,是從嫌麻煩開始的。
不嫌麻煩的儀式感,也許是不妥協庸俗的另一種說法。
它為你的生活帶來麻煩,卻也在見證你正在當下與未來之間建立一個“變好的通道”就算此刻生活使你沉悶平庸,但你沒有妥協、還在為了什麼努力着。
德國作家洛蕾利斯在《我們為什麼需要儀式感》裡寫道:"有儀式感的人生,才使我們有了存在感,不是為他人留下什麼印象,而是自己的心在真切地感知生命.熱忱地生活。
小王子中,小王子在馴養了狐狸後狐狸對他說:“你每天最好在相同的時間來,如果你随便什麼時候來我就不知道在什麼時候該準備好我的心情……應當有一定儀式。”
“儀式感是什麼?”小王子問道.
“這也是經常被遺忘的事情”狐狸說“它就是使某一天與其它日子不同,使某一刻與其他時刻不同。”
我記得《漁望的主婦》裡有也有一段這樣的話:“無論身心多麼疲憊,我們都必須保持浪漫,形式主義雖然不怎麼樣,但總比懶得走過場要好得多。”
村上樹說:“如果沒有這種小确幸,人生隻不過是幹巴巴的沙漠而已.”
其實說白了,僅式感為每個普通的日子和動作,标定了它背後的精神内涵。
所以,願我們都能做個自帶光芒的人,為生活注入新的溫柔和浪溫。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