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隻為心中的那一抹綠

隻為心中的那一抹綠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2-03 07:04:41

隻為心中的那一抹綠?為了山林間的那一抹綠——“最美生态護林員”用真情守護綠水青山,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隻為心中的那一抹綠?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隻為心中的那一抹綠(為了山林間的那一抹綠)1

隻為心中的那一抹綠

為了山林間的那一抹綠

——“最美生态護林員”用真情守護綠水青山

光明日報記者 李慧

一部手機、一把鐵鍁、一雙耐磨的膠鞋、一份幹糧,常年與青山為伴,在森林裡穿梭,守護着每一棵樹木,捍衛着綠色家園……這是成千上萬生态護林員的日常工作。他們每年三分之二以上的時間都給了山林,24小時值班随時待命,用責任和堅守讓“天更藍、水更清、山更綠”。

中央宣傳部、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财政部、國家鄉村振興局聯合開展“最美生态護林員”學習宣傳活動。讓我們走近他們,從感人的故事和樸實的話語中感受“最美生态護林員”的初心和夢想。

林區“活地圖”——

“既然當上護林員,就必須當好守護者”

地處羅霄山脈和南嶺山脈交界處的湖南省郴州市汝城縣九龍瑤族村,是“最美生态護林員”吳樹養的居住地。

一身迷彩服、一雙解放鞋,外加紅袖章和挂着小喇叭,是吳樹養常年的行頭。防火季,他每天早上6點騎着摩托車出發,在一眼望不到邊的山頭和村莊間穿梭奔忙,一條條巷道貼标語,一遍遍到戶發資料,一步步攀爬山嶺瞭望,一戶戶規勸稭稈禁燒。他每天跋山涉水路途不少于50裡,每年磨破底子的解放鞋有十多雙。3年裡他跑遍了所在林區的溝溝坎坎,對每一片山梁、林地,以及林班、小班的位置、面積、林木資源、地形地貌都了如指掌。村民都說,他是林區“活地圖”。

吉林省汪清縣汪清鎮沙北村生态護林員王明海管護着臨近汪清縣城的660畝山林。每年春秋兩季是森林防火關鍵時期,王明海一日不休,每天從早上6點巡山到天黑。

清明節前後是火災高發期,王明海淩晨3點就要出門,經常一直忙到晚上。寒冬時節,在零下二三十攝氏度的氣溫中,他長時間在山間巡護,手腳凍得發麻。當别人問他辛苦不辛苦時,他回答說:“既然當上護林員,就必須當好守護者。雖然我能力有限,但能為保護森林作點貢獻也就不覺得苦了。”

2019年4月,王明海巡護途中發生車禍,肋部軟骨受傷。林業站站長囑咐他在家好好休養。剛過兩天,他就跑到山裡。面對同事擔心的問候,他說:“我已經沒事了,隻有到林區來轉一下才覺得踏實”。

廣西龍勝各族自治縣三門鎮大地村毗鄰花坪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這裡保護動物和樹木品種繁多,要兼顧森林防火檢查和野生動物保護工作就得走遍山林,不能有半點松懈。

每次去巡山,生态護林員譚周林都必須全副武裝:背上刀簍、裝上一把鐮刀、肩挎水壺,騎着摩托車進山林。有時山上沒有路,就不得不用鐮刀“開路”。

多年的巡查經驗讓譚周林意識到,光靠巡山還不夠,必須要提高村民的生态保護意識,才能讓家鄉的生态得到保護。

譚周林走到哪裡都把環境保護知識挂在嘴邊——他所在的村民小組有20多戶,他家家戶戶都走了個遍;每逢村上擺酒宴,他也不忘跟村民們聊環境保護。村民們遇到砍伐樹木或種植樹苗的事都來找他詢問,他成了村裡的“生态通”。

森林“啄木鳥”——

“防好了,森林就安全了”

在安徽省嶽西縣古坊鄉上坊村,人們經常看到生态護林員汪詠生的身影。在林區、在堤壩、在檢查哨卡、在救火現場,他常年忙碌着。汪詠生說:“護林員關鍵要把防放在第一位,防好了,森林就安全了。”

幾年來,無論是轄區内的零星火點,還是周邊轄區的應急調度,隻要有火情,汪詠生總能第一時間趕赴現場搶險。非洲豬瘟和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汪詠生沖在疫情防控第一線,主動請纓帶人日夜值守連續數月,确保上坊村“零疫情”。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于田縣先拜巴紮鎮喬克拉村生态護林員麥麥提·麥提圖隼把自己視為森林“啄木鳥”。無論是刮風下雨還是烈日炎炎,麥麥提·麥提圖隼都會帶領全鎮護林人員開展巡邏、修剪、病蟲害防治,每次巡護都要行走幾十公裡路,午餐隻帶些馕和水。在他的管護下,管護區500畝林木管護質量更高,從未發生森林火災、有害生物危害等情況。

日複一日,年複一年,湖北省五峰土家族自治縣五峰鎮水浕司村生态護林員陳剛始終堅守在巡山護林一線。陳剛管護轄區内有5000餘畝山林,一次日常巡護中,他發現有疑似松材線蟲病枯死松樹,立即向林業管理站報告,并迅速組織護林員對全村44286畝天然林進行地毯式排查并上報,為全縣防治松材線蟲病提供了第一手翔實資料,有效遏制了松材線蟲病的蔓延。

緻富帶頭人——

“一人富不算富,要帶動更多的老百姓一起緻富”

一人護林,全家脫貧。作為打赢脫貧攻堅戰一項重要制度設計,生态護林員制度讓有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在家門口收獲了就業“鐵飯碗”。一個又一個生态護林員成為鄉村緻富“領頭雁”,用新理念引領着越來越多的百姓增收緻富。

護林巡山閑暇時,貴州省湄潭縣魚泉街道土塘村生态護林員陳力之常常琢磨怎樣才能帶領百姓脫貧緻富。

“村裡要辦公益事業,群衆要真正脫貧,還得做好‘靠山吃山’的文章。”他一邊護林巡山,一邊謀劃着更好的發展門路。

2019年10月,陳力之成立了貴州力之之孵化有限責任公司,自學雞苗、鴨苗、鵝苗孵化技術,供應給村民們發展林下養殖,多餘的家禽苗還供往安順、畢節、仁懷等地,目前已孵化育苗3萬餘羽,月平均純收入超過5000元。

“現在的政策這麼好,大家日子也越過越紅火,今後的日子讓我們更有奔頭。”陳力之深有感觸地說。

重慶市城口縣明中鄉雲燕村生态護林員黃永健當選護林員前,一家人靠種苞谷、洋芋、中藥材和打零工維持生計。當選上生态護林員後,多了一份穩定收入,5口人的家庭生活有了保障。

為發展特色核桃産業,黃永健主動學習核桃病蟲害防治技術,每天除了巡山護林外,積極指導村裡老百姓對退耕還林的核桃樹進行病蟲害監測防治、修枝整形等。他帶領村裡其他護林員一起守護山林,并用實際行動将黨和政府的富民政策植入百姓心田。

“一人富不算富,要帶動更多的老百姓一起緻富。”黃永健說。如今,村民們都誇他不僅是護林員、技術員,還是老百姓的緻富帶頭人。

生态護林員李玉花的家在雲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貢山縣獨龍江鄉迪政當村。雖然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她的家鄉怒江州卻是雲南農村貧困面最大、貧困程度最深的地區。

因為貧窮,李玉花隻讀到小學二年級就被迫辍學。結婚後,她要照顧年邁的父母和讀小學的兩個孩子,全家5口人隻能靠務農和丈夫外出打零工的收入維持生活,人均年收入不足2000元,生活十分貧困。

2017年,獨龍江鄉從全鄉195戶建檔立卡貧困戶中每戶選聘1人為生态護林員,李玉花就因此而受益。

除巡山護林外,在當地農林部門的扶持下,李玉花家種植了草果、黃精、重樓、茶葉、葛根等12畝作物;她還學會了養蜂,加上每月800元的護林員補助及各項惠民補貼,家庭人均年收入從2000元增加到8000餘元。

2018年,李玉花家在全村率先脫貧。此後,李玉花發動更多村民學習草果、黃精、葛根、重樓、茶苗、養蜂等種養技術,帶動更多農戶脫貧緻富。

《光明日報》( 2021年03月31日13版)

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