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前,一位62歲的病人因為冠心病住院,完善全身檢查時,胸部CT發現右肺有一小片“纖維竈”:
老人有多年吸煙史,抽的不多,兩天一盒,不咳嗽,痰不多。這種情況最常見是以前有過肺部炎症、吸收不徹底形成的纖維竈,但也不敢完全排除其他可能性,因為有些早期肺癌可以表現為纖維竈、硬結竈或者是點狀形态,以肺鱗癌更多見,需要随訪觀察排除風險。于是建議老人3-6個月複查一下,以防萬一。
可惜,老人第二次回來的時候,已經是兩年後了:
“纖維竈”長成了一個不規則結節狀,表面分葉,符合肺癌的表現了。
那這個結節到底是不是肺癌?還能不能動手術切除呢?很遺憾,不能了!老人這次是以腰疼症狀來做檢查,CT同時發現了腰椎骨轉移,沒有手術機會了:
這位老人後來穿刺病理證實為肺腺癌,正在等待基因檢測結果,但願還有靶向治療的機會來延長壽命……
警惕首次發現的“肺纖維竈”回顧這個病例,假如老人遵醫囑,在3-6個月時候複查一次,可能會更早一點發現它的生長,從而争取到手術根治的機會。
事實上,對于中老年人肺部的肺纖維竈,尤其是首次發現的,很多醫生會建議随訪觀察一下,就是想杜絕這種情況,及時斬斷肺癌的進展。
這是浙江大學附屬舟山醫院肺癌多學科研究中心曹教授分享的一個病例,2015年發現右下肺一個小“硬結竈”,随訪觀察兩年後,長成不規則結節狀,及時做了手術切除,病理是肺鱗癌。
據曹教授介紹:肺鱗癌的倍增時間一般是3個月左右,早早期沒有惡性特征,需要做到“良性病竈、惡性對待”,及時随訪觀察,如果病竈增大、出現分葉、壞死等情況,要及時手術處理。
肺纖維竈,良性多于惡性健康科普是希望大家理性對待問題,不是制造緊張氣氛。對于肺纖維竈,良性遠遠多于惡性,尤其是女性、不吸煙的人群,大家不要因為看了上面兩個病例就恐慌。
像這位中年男子,右上肺分葉狀腫塊,雙肺多發小結節及索條狀影,上肺分布為主,會是肺癌轉移了嗎?打電話詢問病史,原來在金礦工作了10多年,前些年防護不好,發生了塵肺。後來做了增強掃描,右肺的不規則結節沒有強化,提示為塵肺結節,良性,但應當每年體檢随訪(塵肺病人支氣管免疫功能受損,合并肺結核、肺腫瘤的幾率要高于正常人)。
這位老人71歲,咳嗽半個月做CT,左圖像一個不規則結節,周圍有索條影,會是肺癌嗎?通過右圖的重建圖像發現,這是一片索條影,伴有輕度支氣管擴張,良性病竈。後來半年和1.5年複查沒有任何變化,停止跟蹤。
一般來說,影像科醫生首次發現肺内異常病竈,會通過薄層、多切面重建、必要時增強掃描等多種手段排查惡性病竈,對于很小的病竈,通常會謹慎建議随訪觀察一下(影像診斷的時間窗技術),排除惡性風險。比如實性小結節,如果随訪兩年以上沒有變化,基本就能排除惡性,因為惡性的實性結節生長快,倍增時間短。
早期肺癌篩查日趨成熟我國是肺癌高發國家之一,每年肺癌導緻的死亡人數遠遠高于其它類型癌症,重視早期肺癌篩查,是防癌控癌的重要環節。以前的數據顯示,肺癌的5年存活率低于13%(也有數據統計為15-17%)。這是因為大約70%肺癌病人首次看病時就已經屬于不可治愈的晚期,而目前肺癌晚期治療對降低死亡率幾乎沒有作用(隻能延長生存期、減少痛苦)。
而通過肺癌的早期篩查,可以使肺癌患者的五年以上存活率提升到73%。而早期肺癌的5年生存率更高,比如微浸潤肺腺癌的5年生存率接近100%。對肺癌高危人群進行早期的診斷與治療,很有意義!
我是影像科豪大夫,分享小病例,傳遞正能量,歡迎關注!
#清風計劃##健康真探社#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