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在輸液側采集血标本,這是絕對的嗎?如果可以采集,正确方法是什麼?
情景回顧1
“你為什麼不能從這裡給我抽血,非要重新紮我一針,我的血管本來就難找。”一位老奶奶指着正在輸液的手質問護士道。
“我也不想給你再紮一針,但是不能從這邊抽,會影響血标本的檢驗結果。”護士回答道。情景回顧2
“這個患者的血特别難抽,我們直接從留置針裡抽吧?”一位年輕的護士嘟囔道。“留置針裡是不能抽血的,更何況還在輸液。”一位高年資護士訓斥道。
在日常護理工作中,靜脈采血可謂是護士的家常便飯,每天都要為不計其數的患者采集各類血标本送檢。有時醫生為了準确掌握患者病情,會一天之内為患者開立多次留取血标本的醫囑,患者要被針紮多次。護士會遇到患者的質疑和不配合,“明明有針,還非要紮我一下”。
那麼,護士能不能在患者輸液側留置針裡采集血标本呢?帶着這個問題,筆者查閱相關文獻,分享如下。
01 合格血标本的重要意義
血液标本檢驗結果的準确性與否,對于醫生判斷患者的病情有重要意義,如果采集的血标本不合格,影響了檢驗結果,會讓醫生誤判,釀成嚴重的後果。
02 為什麼輸液側不能采集血标本?
李雲強研究指出:靜脈輸液的患者,由于護理人員違規操作,從輸液管内或輸液側采集血液标本,導緻血糖血清鈉的升高和血清氯的降低,這是因為患者所輸的液體中含有葡萄糖和氯化鈉,使血糖血清鈉顯著升高。
李文生等也指出,在輸液側抽血對血液生化結果有影響,在靜脈采血時要選擇合适的部位和方法,确保标本的有效性。
可以看出,在輸液側抽血會影響血标本的檢驗結果(尤其生化結果),護士不能為了省事而在輸液側采集不符合标準的血液标本,同時再次抽血時,要對患者做好解釋說明工作,争取患者配合。
03 輸液側不能采集血标本是絕對的嗎?
羅晨玲等通過系統評價研究提出新的觀點:
由于成人血液在體内循環1周需要的時間為12(9~16)s,取血前停止2min,約等于10周的血液循環時間。可使輸液側手臂輸入的液體随靜脈血充分進入血液循環消除其對檢驗值的影響。
可以看出,輸液側抽血也是可行的,但是要注意所采集标本的要求。
因此,護士可以根據具體情況這樣做:
1.靜脈輸液正在進行時,禁止在輸液側手臂直接采集血标本;
2.靜脈輸液時,檢測輸入液體中沒有的成分,可在暫停輸液2min時采集血标本;
3.靜脈輸液時,檢測輸入液體中含有的成分,若此成分含量較低,分子量較小(如輸入生理鹽水時檢測鈉和氯化物),可在暫停輸液2min時采集血标本;
4.靜脈輸液時檢測輸入液體中含有的成分,若此成分含量較高,分子量較大(如輸入葡萄糖溶液時檢測血糖值),不建議在輸液側手臂采血,最好在對側手臂采血。
為了減輕患者的痛苦,護士在進行靜脈采血操作時,在嚴格執行标準流程的情況下,可以根據具體情況選擇采血部位,避免在輸液側留置針裡采集血标本不是絕對的,但是如果出現異常值,要及時複測。
參考文獻:
[1]李雲強.靜脈采血不當引起生化檢驗結果差異的分析.甘肅醫藥,2012,31(4):293-294.
[2]李文生,王惠珍.血液标本采集對生化檢驗結果的影響.包頭醫學院學報,2015,33(1):81-82.
封面圖由璧山區人民醫院胡悅建提供,圖文無關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