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思鄉詩是我們最為熟悉的,那句著名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在很小的時候就在我們的心田當中播下了鄉愁的種子。
李白20歲左右就出蜀,常年居住在湖北和山東等地,對于祖國的壯麗山川不時進行遊覽。在35歲的時候,他來到了東都洛陽。
當時的洛陽和長安并稱為唐朝都城,發展态勢非常繁榮。李白年少的時候一直渴望能夠建功立業,來到這裡一方面是為了遊覽此地景色,另一方面也是為了能夠獲得進入仕途的機會。
在一個夜晚。李白夜不能寐,卻聽到窗外傳來的吹笛聲音。這笛聲如此充滿感情,如此的打動人心,撥動了李白内心深處的那根弦,一首脍炙人口的唐詩就這樣誕生: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這首唐詩的題目是《春夜洛城聞笛》(或為《春夜洛陽城聞笛》),是李白非常知名的一首表達思鄉之情的詩歌。
開篇兩句古詩就呼應題目,寫出笛聲優悠揚。“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在這個春天的夜晚當中,是誰家的第一次發出如此悠揚的聲音?而且笛聲借着春風,迅速傳遍整個洛陽城。讓李白這個遠離故鄉的客人,生出了思鄉情。
接下來的兩句古詩就寫李白對于笛聲的直接感受。“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從這悠揚的笛聲當中,完全可以聽得出其中的“折柳”意味,那是告别家鄉似的依依不舍,那是表達離愁别恨的纏綿哀怨,那是他鄉羁旅之苦的内心煎熬……
在這樣一種情緒的籠罩下,“何人不起故園情”,又有幾個人的内心,不會有思鄉之情油然而生呢?
此時的李白就正處于當中最好的年華,雖然此時的他還沒有接到唐玄宗的诏書入京,但是一直在準備着。7年以後,居住在山東的李白終于等到了诏書,帶着“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的志得意滿奔赴京城,在那裡接受榮耀,也經曆打擊。
本文圖片全部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感謝圖片原作者對本文的貢獻。如有侵權,請聯系作者删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