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單元 快樂識字
本單元由四篇識字課組成,包含看圖識字、韻語識字、字族文識字、字謎識字等識字方法。課文編排既充滿傳統文化色彩,又富有童趣。識字寫字是本單元的重點,要鼓勵學生運用學到的識字方法和已學的生字、偏旁開展自主識字,不斷提高自主識字的能力,培養主動識字的習慣。
在識字教學時,要借助生動直觀的手段,幫助學生建立生字音、形、義之間的聯系,加深學生對形聲字構字特點的認識,提高識字的效率。本單元是集中識字,教學時仍應充分借助文本進行識字教學。在誦讀兒歌、韻文中,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培養語感。在識字的同時,要重視引導學生了解漢字文化,如,百家姓、字謎等,激發兒童對中華傳統文化的熱愛。
分類 |
具體内容 |
内容簡說 |
教學要點 |
課時安排 |
識字 |
春夏秋冬 |
本課用圖畫和短語來展現四季最有代表性的物候現象。 |
認識8個生字和2個偏旁,會寫7個字和1個筆畫;了解四季景物特點,體會四季的美好。 |
2課時 |
姓氏歌 |
本課将一些常用姓氏寓于兒歌之中,讓學生在識字的同時了解中國的一些姓氏文化。 |
認識12個生字和3個偏旁,會寫7個字;正确朗讀課文,背誦課文;了解傳統姓氏文化。 |
2課時 | |
小青蛙 |
本課集中體現了形聲字識字的特點,激發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 |
認識12個生字和1個偏旁,會寫7個字和1個筆畫;體會形聲字的構字規律;培養環境保護的意識。 |
2課時 | |
猜字謎 |
本課有兩則猜字謎語,讓學生感受漢字的獨特魅力。 |
認識12個生字和2個偏旁,會寫7個字;了解合體字、形聲字的構字規律。 |
2課時 | |
口語交際 |
聽故事,講故事 |
本次口語交際以連環畫的形式呈現了一個有趣的民間故事。能認真聽故事,聽明白故事内容;能借助圖片講故事,做到聲音響亮。 |
能認真聽故事,聽明白故事内容;能借助圖片講故事,做到聲音響亮。 |
1課時 |
語 文 園 地 一 |
識字加油站 |
認識一組與天氣有關的常見詞語,認識7個生字。 |
認識與天氣有關的常見詞語,能主動在生活中識字;認識字母表,能有順序地正确認讀,能将大小寫字母相對應;複習前後鼻音的發音;能借助拼音正确朗讀詩歌,大緻讀懂詩歌的内容,激發對祖國的熱愛之情;了解全包圍結構的字“先外後内再封口”的筆順規則,正确書寫,養成寫字前先觀察的良好寫字習慣;借助拼音正确認讀8個四字詞語,能通過畫面想象,感受春天的生機勃勃;和大人一起讀《誰和誰好》,讀懂詩歌的内容,感受閱讀的樂趣。 |
2課時 |
字詞句運用 |
“讀一讀,記一記”是字母表的呈現;“讀一讀,寫一寫”是鞏固前鼻音、後鼻音的發音及生字的書寫;“讀一讀”是一首兒童詩。 | |||
書寫提示 |
學寫鉛筆字,注意全包圍結構的字先外後内再封口。 | |||
日積月累 |
積累關于春天的四字詞語。 | |||
和大人一起讀 |
《誰和誰好》是一首以友誼為主題的兒童詩。 | |||
快樂讀書吧 |
讀讀童謠和兒歌 |
課文以童謠和兒歌為例,激發學生閱讀童謠和兒歌的興趣。 |
喜歡讀童謠和兒歌,樂于和同伴分享自己的閱讀感受和書籍。 |
1課時 |
識字
1 春夏秋冬
教學目标 |
1.通過看圖、熟字比較等方法,認識“霜、吹”等8個生字和雨字頭、雙耳旁2個偏旁;會寫“春、冬”等7個字和橫斜鈎1個筆畫。 2.通過朗讀、看圖和動作演示等方法了解詞語和短語的意思,了解四季景物特點,體會四季的美好。 | |||
學前準備 |
學生預習 |
課時安排 |
2課時 | |
教師備課 |
1.能正确認讀“霜、吹、落、降、飄”5個生字和雨字頭、雙耳旁2個偏旁,會寫“春、冬、風、雪”4個字和橫斜鈎1個筆畫。
2.借助插圖、動作演示等方法,了解詞語和短語的意思,感受四季景物特點。
3.在多種形式的誦讀中積累語言,感受語言的音韻美。
一、激趣導入,揭示課題
1.圖片、視頻激趣,直觀理解四季。
(課件出示具有鮮明的春、夏、秋、冬季節特征的圖片及四季變換的視頻)引導學生一邊欣賞一邊思考:你看到了什麼?有什麼感受?指名說出圖片及視頻呈現的季節,再結合生活經驗,說一說四季還有哪些景物或氣象特點。
2.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闆書課題。(闆書:春夏秋冬)學生認讀課題。
(1)按順序齊讀、倒着讀、打亂順序讀。(2)指名讀、開火車讀、小老師領讀。
3.交流:你最喜歡哪個季節?為什麼?
二、圖文對照,讀詞識字
1.(課件出示4幅扇面圖)學生觀察圖片,說說分别是什麼季節,有什麼特征,引導學生自由表達。
2.(課件出示詞語:春風 夏雨 秋霜 冬雪)指導朗讀。
(1)教師提示:詞語要連讀,不可讀破,如“春風”,不能讀成“春~風”。
(2)學生借助拼音,自由拼讀。教師指名讀,再根據學情,指導生字讀音,“風、霜”二字重點正音。
(3)去掉拼音,教師采用多種形式讀詞語,如指名讀、教師領讀、齊讀。
(4)指導識記生字“霜”。
①(課件出示植物上霜圖)引導學生聯系生活經驗說說霜降的景象,再講解霜是什麼。
霜是近地面的水蒸氣遇冷在地面或物體上凝結成的白色細微顆粒。在寒冷的清晨,我們可以看見草地上覆蓋一層白色,這就是霜。
②指名讀并觀察“霜”字:“雨”字頭,“相”字底。雨字頭是表意的,“相”是表音的。
③認識新偏旁——雨字頭(⻗):帶雨字頭的字一般和水或天氣有關。(課件出示雪、冰雹、霧、雷圖)引導學生觀察圖片,再分别對應漢字“雪、雹、霧、雷”,識記“霜”。
3.遊戲鞏固:找朋友。
将寫有“春風、夏雨、秋霜、冬雪”四個詞語的卡片分别貼在對應的圖片下。三、認讀短語,識記生字
1.(課件出示詞語:春風 夏雨 秋霜 冬雪)指名讀。
2.(課件出示短語:春風吹 夏雨落 秋霜降 冬雪飄)學生自主拼讀,同桌互讀,教師指名讀。教師正音,“吹、落、降、飄”重點正音。
3.引導學生發現短語和詞語的不同。
4.識記生字“吹、落、降、飄”。
(1)識記生字“吹”。學生做“吹”的動作,發現“吹”要用上口,所以是口字旁。
(2)識記生字“落”。結合動作,發現夏雨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再引導學生想一想,還有什麼東西會從哪兒落下來?
(3)識記生字“降”。
①認識新偏旁——雙耳旁(阝)。
“降”的甲骨文為
,左邊是一座土山,沿着山勢向下走留下一串腳印。由此看出“降”的本義是指從高處向低處走,引申為“降低、落下”。左邊的山,後來就演變成偏旁“阝”。
②結合動作,發現“降”和“落”意思相近,所以它們連在一起可組成一個詞——“降落”。
(4)識記生字“飄”。引導學生做動作,發現雪輕輕柔柔的,在空中飄飄灑灑,這都是“風”的功勞。“飄”,形聲字,“風”表意,“票”表音。還可以引導學生回憶生活中“飄”的場景,如操場上國旗迎風飄揚、風吹衣裙飄動等,進一步理解“飄”。
5.多種形式認讀4個生字,如自由讀、指名讀、開火車讀等。
6.(課件出示4幅扇面圖,打亂順序)指名将“吹、落、降、飄”的字卡貼在對應的圖片下。
7.(課件出示短語)指導朗讀,提示朗讀時要注意适當停頓,讀出節奏。
8.師生合作朗讀(一邊拍手,一邊合作讀),邊讀邊想象短語描繪的情景。
師:什麼吹? ——生:春風吹。
師:什麼落? ——生:夏雨落。
師:什麼降? ——生:秋霜降。
師:什麼飄? ——生:冬雪飄。
9.交流:春、夏、秋、冬還有哪些迷人的景緻?仿照4個短語說一說。
四、鞏固練習,學寫生字
1.(課件出示“春、冬、風、雪”的動漫筆順)學生仔細觀看,注意筆順及筆畫的空間分布,重點觀察“雨”變成“”後的變化。
2.書寫指導。
春 上部三橫要注意長短的變化,撇、捺舒展,寬度超過最長橫,使整個字保持平衡;“日”小。
冬 折文要上小下大,橫撇和捺要舒展;底下兩個點要寫在一條直線上,上小下大。
風 風字框底部寫平穩,裡面是撇和長點。
教師範寫橫斜鈎():起筆寫橫,略斜,頓筆後折向下寫豎,慢慢往外斜,至末端頓筆向上鈎。
雪 雨字頭橫鈎的橫段要寫得長一些,第四筆豎稍長;下面的部分位于雨字頭中間。
3.教師範寫,學生書空後進行描紅、臨摹。教師巡視,發現問題及時糾正。
4.教師相機展示學生作品,師生進行評議交流。學生再練寫。
五、課堂回顧,交流收獲
1.教師适當小結本課時的教學内容,引導學生交流收獲。
(1)同桌交流好的識字方法。
(2)同桌互相讀一讀生字,交換欣賞書寫的字;合作讀讀詞語、短語。
2.完成本課對應訓練。
1.能正确認讀“遊、池、入”3個生字,會寫“花、飛、入”3個字。
2.正确、流利、有節奏地朗讀詞語和短語,想象它們描繪的美景。
3.認識大自然的常見景物,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一、溫故知新,導入新課
1.(出示字詞)學生開火車讀、齊讀。
霜 吹 落 降 飄
春風吹 夏雨落 秋霜降 冬雪飄
2.聽寫由會寫字“春、冬、風、雪”和熟字組成的詞語,同桌互查互糾,訂正後再練寫。
3.師生自由談話,導入新課。
二、圖文對照,讀詞識字
1.(課件出示第5幅插圖)學生觀察、交流。
(1)圖中都有哪些景物?它們各有什麼特點?分小組互相交流,并在相應位置标示出來。
(2)教師提問:你能用兩個字說出圖中的景物嗎?你能用三個字介紹景物的特點嗎?
(3)相機出示詞語,學生自主拼讀,同桌交流字音。
(4)教師正音:“池、入”是翹舌音。
2.教師引導學生交流識記生字的方法。
(1)動作演示。教師指名模仿魚在水中遊動的動作,讓學生加深對“遊”的字形的記憶。
(2)熟字比較。如:入—人;池—他、地。
(3)組詞拓展。
(4)圖文結合。(課件出示遊泳圖、池塘圖、一人進門圖)指名将“遊、池、入”的字卡貼在相應的圖片下并自主朗讀。
3.(課件出示詞語、短語)教師指導朗讀。
(1)教師範讀,提示學生邊聽邊想象畫面。
(2)教師領讀,提醒學生讀短語時要注意停頓,讀出節奏感。
(3)學生自由讀、同桌互讀、指名讀、齊讀。
(4)師生合作朗讀(邊拍手邊讀)。
師:什麼青? ——生:池草青。
師:什麼紅? ——生:山花紅。
師:誰出水? ——生:魚出水。
師:誰入林? ——生:鳥入林。
4.引導學生觀察畫面,練習說一個完整的句子,用上“青草、紅花、遊魚、飛鳥”等詞語。
5.教師點擊插圖上的草、花、魚、鳥,學生說出相關的詞語或短語。
6.(課件出示二字詞語)師生互說。
師:表示草和花的顔色的字是什麼?——生:青、紅。
師:在大自然中,你還見過哪些顔色的物體?——生:藍天、白雲、黃土。
師:“青、紅”讓我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生機勃勃和多姿多彩。
師:魚和鳥是怎樣活動的?——生:魚遊、鳥飛。
師:還有什麼動物會遊,什麼動物會飛?——生:鴨子、海龜遊,風筝、飛機飛。
7.(課件出示三字短語)結合圖片,理解内容,重點感受“出、入”這對反義詞。
(1)理解詞語。
“池草青、山花紅”是靜态描寫,從顔色方面寫出了春天的斑斓多彩;“魚出水、鳥入林”是動态描寫,一“出”一“入”,從動作方面寫出了動物的生機勃勃。
(2)說一說類似的短語。
生1:梨花白、山泉清、園柳碧。
生2:燕築巢、雞捉蟲、蟬飲露。
三、背誦課文,拓展提升
1.圖文對照,誦讀全文。
背誦方法:可以結合相應圖片背誦;也可以根據詞語或短語的朗讀節奏,抓動詞記憶。
2.欣賞圖片,拓展提升。
(1)(課件出示風景圖)學生看圖并說說圖中有哪些景物,如太陽、樹木、山丘、田野等。
(2)鼓勵學生用剛才說的詞語仿照文中短語說一說,如太陽升、樹木綠、山丘高、田野美。
四、鞏固練習,學寫生字
1.(課件出示“花、飛、入”的動畫筆順)學生仔細觀看,注意漢字的筆順及筆畫分布。
2.書寫指導。
花 草字頭要寫得扁一些,兩個豎向筆畫寫得短,略向裡斜;右下豎彎鈎的豎段寫在豎中線上。
飛 橫斜鈎要圓潤傾斜;撇、點要相接,但不能連筆寫。
入 書寫時,撇、捺舒展,撇低捺高,捺的起筆微微往下壓,與撇相碰,收筆在一條橫線上。
3.教師範寫,學生書空後描紅、臨摹,教師巡視指導。
4.投影展示學生的書寫成果,針對共性問題集中講解,并引導學生根據講解再次書寫。
5.鼓勵學生用會寫字和熟字組成常用詞語,同桌合作聽寫詞語。
五、課堂小結,作業設計
1.教師總結本文詞組分為幾類,分别講了什麼内容。
2.開展“尋找春天”活動,組織學生走出校園,觀察春天事物的變化,感受春天的美麗。
3.完成本課對應訓練。
本課内容淺顯易懂,大多數詞語表現的都是學生生活中熟悉的事物,不用過多講解。教學中,我重點采用圖文對照和動作演示的方法引導學生弄懂詞語的意思。如讓學生看圖說說畫面,然後找到對應的詞語或短語;借助動作演示落實幾個動詞,巧妙地将生字的音、形、義結合起來,引導學生加以理解。我還設計了一問一答的方式來合作朗讀,既複習了課文内容,又幫助學生緩解了學習的緊張氣氛。問答式的合作朗讀,不僅揭示了短語的結構,還滲透了語文知識的學習,學生在一問一答中學到了有用的知識。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