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是第34個中國水周,上海虹橋和浦東兩大機場向旅客揭秘多處“水景”,體現在“綠色機場”建設上的精打細算。
機場河是虹橋機場紅線内河道,全長5.8公裡,跨越長甯、闵行兩區,承擔虹橋機場防汛排澇等重要功能,但曾為劣V類水體黑臭河。自2016年起,虹橋機場牽頭空港社區成員單位協同治水,梳理出200餘處沿河排口、69處雨污混接,通過控源截污、疏浚清淤、北引南漁浦支流河道、南引飛行區調蓄雨水等綜合舉措,機場河水質逐步恢複至IV類标準。虹橋機場還在河道兩側駁岸架設生物淨化台,河水定期抽到淨化台頂部,經植物牆過濾雜質後再流入河道,駁岸美化了,水質淨化了,水中溶解氧也增加了。如今,河道兩岸親水平台楓楊搖擺,河道綠水蕩漾,成周圍居民每天打卡地。
虹橋機場蓄水池
第二處景點是虹橋機場飛行區南北兩端的巨大三角形蓄水池,抵港旅客多能看見。水池原為汛期排澇調水所設,但考慮到虹橋機場雨水資源豐富且水質基本穩定在地表IV類水标準,機場又給兩大水池疊加雨水回用功能。這兩大水池的蓄水總量達31.8萬立方米,一部分被輸送到機場河最上遊,形成機場河生态補水循環水流,另一部分經管道和水質處理流程,用于虹橋機場東區的市政雜用、綠化澆灌、馬路沖洗等,每年可節水約2萬立方米。
浦東機場目前區域内河道斷面都已實現消除劣V類水體目标,年度綜合水質達到III類水體标準。去年以來,在飛行區等以往處于繁忙狀态、作業不便的區域河道,浦東機場累計清淤超過4萬立方米。浦東機場還完成了機場中水泵站向2号能源中心供應冷卻塔補水的前期準備,今後由雨水收集淨化而來的中水可替代自來水,為能源中心提供冷卻水,這一中水替代方案每年可節約供水成本75萬元。
作者:李晔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