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爾維爾身前沒有引起應有的重視,在20世紀二十年代聲名鵲起,被普遍認為是美國文學的巅峰人物。其作品《白鲸》直到出版後七十年,才獲得社會大衆廣泛的重視。英國作家毛姆認為他的《白鲸》是世界十大文學名著之一。著名桂冠詩人羅伯特·潘·沃倫則認為赫爾曼·梅爾維爾是美國最偉大的詩人。後人的評價中,他一度被譽為美國的“莎士比亞”。
“家道中落·奔波謀生”
梅爾維爾于1819年8月1日,出生在紐約市一個有名望的家庭。所以他打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養成博覽群書的習慣。父親因破産而憂慮成疾,在他12歲時去世。他不得不辍學做工,以幫助養家。于是先後當過銀行小職員、農場工人、皮貨店小夥計、農村教師等。家庭的不幸與環境的驟然變化使他感到被生活所遺棄,形成了複雜深沉的性格。
為擺脫窮困,年僅十九歲的梅爾維爾到一艘開往英國的貨輪上當差。當船抵達目的地英國工業城市利物浦時,資本主義的醜惡現實使他震驚而難忘。這次航行給他充足的創作素材,對他的民主、平等和人道主義思想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
“出海數年·著書立作”
從英國返回後,梅爾維爾在捕鲸船“ 阿古希耐” 号上當水手。1841年到1844年的三年航海生涯對麥爾維爾的一生影響很大,而這其中,相當的時間是在捕鲸船上。他根據在南太平洋島嶼上的經曆寫成《泰皮》 和《歐穆》 兩本遊記體小說。書中所描寫的土著人風情為美國讀者聞所未聞,加之作者的筆調流暢幽默,因此,這兩本書暢銷一時。
他的另一部作品《瑪地》雖然在形式上仍是遊記體,但意圖是寫自己在深奧的哲學領域的探索。他借波利尼亞人的寓言故事諷刺西方“文明” ,并表達人類對真理與理想境界的追求。《瑪地》一書凝聚了他的心血,但卻未獲得預期的成功。
後來,他創作《雷得本》和《白外衣》時,他順着《泰皮》及《歐穆》的生動寫實的創作路子,以迎合讀者的口昧,同時,他并沒有放棄通過作品表達自己的思想。這樣,梅爾維爾開辟了兩條創作途徑,學會了為不同水平的讀者寫作。同時,也為他日後寫長篇小說《白鲸》做了充分的準備。
“結實摯友·深居創作”
梅爾維爾在28歲那年,同馬薩諸塞州大法官之女結婚,并安家于紐約市。經朋友介紹,他結識了紐約知識界一些自稱“年輕的美國人”的文學藝術家。他還有機會聽到愛默生的演講,接受了以愛默生為代表的超驗主義的某些影響。
31歲的他,受朋友邀請到馬薩諸塞州境内的碑山郊遊,突然偶遇自己崇敬的作家霍桑,從此兩人結為好友。同年秋天,他遇到離霍桑居住的萊諾克斯不遠的皮茨菲爾德,在他自己命名的“ 箭頭農場” 居住了十三年。在此期間,兩位作家雖因各自埋頭寫作而相互拜訪不多,但時有書信往來。
“執着熱愛·自費續作”
他47歲時,自費印行第1部詩集《戰事集》。同年(1866年),他開始在紐約任海關檢查員一直持續到1885年。
他57歲時,又自費出版以宗教為題材的18000行長詩《克拉瑞爾》,并于1888年和1891年自費出版詩集《約韓·瑪爾和其他水手》和詩集《梯摩裡昂》,各印25冊。
這位文學巨匠,帶着他一生對文學的熱愛,最終于1891年9月28日辭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