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收到了,介紹上說是癟桶,但是我看包裝完好,一點瑕疵也沒有啊?”
“是嗎,親?可能是倉庫發貨的時候沒注意。沒事兒,您滿意就好!”
近日,常州市民小傑在網上購買了一桶蛋白粉,為了省錢,選擇了“癟桶、臨期”産品。然而收到貨時,卻發現外觀沒有任何瑕疵,距離保質期也還有一年多時間。更讓他感到驚奇的是,該貨品的收貨評價中,不少消費者都表示商品毫無瑕疵。
紫牛新聞記者在采訪中發現,事實上,這并不是商家發貨疏忽,而是精準營銷。曾經負責網點運營的張平(化名)向記者道出了其中的奧秘。
瑕疵商品無瑕疵 臨期商品不臨期
常州市民小傑是一名健身愛好者,平時經常購買蛋白粉。“一次偶然的機會,我發現竟然還有‘瑕疵、臨期’的蛋白粉售賣,少了幾件贈品,價格從420元左右變成了380元左右,便宜了10%。”小傑詢問客服後,對方表示,這些便宜的蛋白粉全部都是正品,因為外包裝有瑕疵,出現了“癟桶”、磨損等情況,保質期還有一年多。小傑表示,蛋白粉買來都是自己吃,不是用于送人,隻要産品質量沒有問題,外包裝好壞問題不大。
“收到貨之後,我還很疑惑。保質期确實和售後說的一樣,還有一年多才到期,正常情況,兩個月不到也就吃完了。但是,仔細找了半天,根本沒有瑕疵,這是怎麼回事兒呢?”帶着自己的問題,小傑再次聯系了客服,有了本文開頭的那段對話。
按照小傑提供的信息,記者找到了這家店鋪,發現确如他所言,“瑕疵清倉”鍊接裡的産品比同規格、有贈品的商品便宜了一兩成,消費者收貨後的評價都很正面,不少人表示“外觀完好,保質期很長”。
運營達人給記者出了一道應用題
張平曾從事網絡銷售運營多年,在接受紫牛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一般情況下,這并非商家發貨時疏忽了,而是一種精準的營銷方式。
為了解釋得更清楚,張平給記者出了一道數學應用題:一件按成本為10元錢的商品,甲願意出11元買,乙願意出15元買,丙願意出20元買,如何定價收益最高?
“按照11元定價,3個人都會買,總利潤3元;按照15元定價,乙丙會買,利潤10元;如果按照20元定價,隻有丙買,也能賺10元。”按照正常的解題思路,定價15元和20元都能實現利潤最大化。
張平表示,數學題的答案遠遠沒有生活來的精彩。“利潤最大化并不是10元,而是按照11、15、20的價格分别賣給甲乙丙,就能實現利潤最大化,利潤16元。”他告訴紫牛新聞記者,在明碼标價的網購平台上,要想用不同的價格賣出同樣的東西,就得用一些小技巧。小傑遇到的賣家設置了“臨期”“瑕疵”“清倉”等鍊接,為降價優惠打起了掩護。
“大家在收貨時候發現,自己購買的‘瑕疵商品’沒有瑕疵,臨期商品也并不臨期。很少有人會仔細琢磨這件事兒,隻會覺得自己運氣不錯。”按照原價購買商品的消費者會得到一些贈品,即便發現了這種營銷手段,但是看看手中的各種小禮品,也不會覺得吃了什麼虧。
原來這些優惠,都是精準營銷
“有一些消費者對品質要求很高,不會考慮瑕疵、臨期商品,根本不會點進鍊接研究。但是,也有一些消費者比較想得開,覺得品質沒問題就行,有一些小瑕疵不要緊。”張平表示,“瑕疵、臨期”的商品數量其實很有限,根本不可能敞開賣,“這就是商家精準營銷的手段”。
“為什麼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出現那種滿199-15,滿200-30的活動?”張平表示,這些活動其實也是針對價格敏感性用戶的精準營銷。“每個人的消費習慣不一樣,有的人看中一件東西,會立刻下手,多一天都不願意等。有的人則願意等到有活動的時候再買,享受不同幅度的優惠。”張平說,正是這樣的活動,使得商家實現了把同樣的商品以不同的價格賣出去。
心思細密的消費者可能會發現,有一些商品在購物促銷活動中會被悄悄下架,“這種産品可能是促銷後的價格接近甚至低于成本,或者賣家覺得利潤損失太多”。“有一次我看中了一件進口面料的大衣,價格為5800元,我想等到雙十二的時候下手。結果等到雙十二活動開始的時候,商家直接下架了這件衣服。”常州市民許先生表示,詢問客服後,對方表示,等雙十二結束後,會重新上架。“這樣的大衣受衆群體本身就比較小,商家的數量可能也不多,不擔心賣不掉,因此不想用降價的方式進行促銷。另一種可能就是,這件衣服的成本比較高,優惠後利潤太少,商家幹脆不賣了。”
采訪中,張平表示,不少藥店會将價格低、利潤薄的藥品放在貨架最下層,蹲下來才能看到,消費者能夠平視的藥品都是利潤最好的。“太陽下沒有什麼是新的,同樣的營銷方式,換在了網上罷了。”他表示,在選購商品時,如果店内有“清倉”“瑕疵”“臨期”的鍊接,不妨點進去看看,很有可能是無贈品的薄利多銷款。
校對 蘇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