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遊,在古代被稱為踏青,是我國一種古老的傳統民俗文體活動。杜甫詩中的“三月三日氣象新,長安水邊多麗人”,描繪的就是唐代人們春遊時的盛況。而在古詩詞中,關于春遊的佳作不勝枚舉。譬如,白居易的“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葉紹翁的“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蘇轼的“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等。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詩《絕句》,便是一首關于春遊的佳作。它出自于南宋著名高僧志南之手,是一首抒寫詩人在微風細雨中拄杖春遊的七言絕句。志南的生平早已不可考,他在當時詩壇也沒有中興四大詩人那麼有名,但是他的這首小詩,卻以對早春二月的細膩感受和真切描寫,在當時聞名遐迩。
宋人趙與《娛書堂詩話》中曾記載,朱文公嘗跋其卷雲:南詩清麗有餘,格力閑暇,無蔬筍氣。如雲: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予深愛之。由此可見,志南的這首詩在當時還受到了朱熹的激賞。如今我們品讀這首詩,它雖然隻有短短的4句,卻足以驚豔整個春天,亦是關于春遊的千古名作。
《絕句》
古木陰中系短篷,杖藜扶我過橋東。
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首先,我們來看詩的前兩句“古木陰中系短篷,杖藜扶我過橋東”,意思是說,志南乘着小船,沿溪水一路劃行,觀賞沿途的春景。途中忽逢下雨,于是他把船系在了一棵古樹下。然後便拄着拐杖,繼續過橋在微風細雨中欣賞當下的美景。“杖藜”,是用藜做的拐杖。在這裡詩人以一個“扶”字,将其拟人化,仿佛成了詩人的一個遊伴。
這裡需要的地方是“過橋東”,說明志南停船的位置在橋西。正常來說,橋東和橋西的景色未必有很大差别。但是他在這裡強烈了橋東,就說明接下來對景色的描寫,必然和橋西有着迥然不同的意境和情趣。從另一方面來看,突出具體的位置,也更容易吸引人往下讀,以及使人産生豐富的聯想。
然後,我們再來看詩的後兩句“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它的意思是說,早春杏花盛開時節的雨,仿佛是故意要沾濕我的衣裳似的,綿綿不絕下個不停,帶着楊柳清新氣息的春風,則輕輕吹拂在我的臉上,如此春景,自然令我心曠神怡。從“杏花雨”、“楊柳風”可以得知,志南春遊的時間是在清明節前後。
除此之外,“杏花雨”、“楊柳風”又是江南春天特有的景象。所謂杏花煙雨江南,透過詩人的這兩句詩,我們可以想象出,在一個春雨綿綿的日子裡,詩人扶杖東行,一路上紅杏灼灼,綠柳翩翩。迎面而來的和煦春風,更是吹得遊人醉。此情此景,相信大家在春遊的時候,也曾親身經曆過,故這裡極容易産生景色上的共鳴。
綜觀志南的這首詩,無疑是一首驚豔了整個春天的絕美小詩,也将詩人拄杖春遊的樂趣表現的淋漓盡緻。總的來說,這首詩隻有短短的4句,卻驚豔了整個春天。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