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藍色微信名”可訂閱哦!
“
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症作為新生兒最常見的疾病之一,人們對母乳的重要性越來越有認識,随之而來的是母乳性黃疸的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并已成為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症的首要危險因素。下面我們就來具體和大家聊一聊母乳性黃疸。
”
什麼是母乳性黃疸
寶媽們如何判斷寶寶是否為母乳性黃疸呢?判斷母乳性黃疸需要前提幾個條件,一個是純母乳喂養或者母乳喂養為主,二是一般情況好,吃玩睡基本正常。如果是一個輕到中度的黃疸的孩子,精神好,考慮不除外母乳性黃疸,可以嘗試暫停母乳喂養3天,如果黃疸明顯下降,說明母乳性黃疸的可能性就很大。當然我們必須需要除外感染性、溶血性、免疫性等多種因素方能考慮診斷母乳性黃疸,具體需要專業醫師的建議。
母乳性黃疸分型
1.早發型母乳性黃疸:生後母乳喂養2~3天時出現,4~7天達高峰。患兒一般情況好,無溶血或貧血表現,血遊離膽紅素峰值一般為205~342μmol/L,黃疸消退時間晚于生理性黃疸。多種因素可導緻新生兒處于饑餓、脫水和營養缺乏狀态,使胎糞排出延遲,從而引起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症。
2.遲發型母乳性黃疸多于生後母乳喂養6~9天出現,可緊接生理性黃疸發生,亦可在生理性黃疸減輕後再次加重。黃疸多以輕、中度多見,重度較少見,患兒多數一般情況良好,無明顯臨床症狀,但血遊離膽紅素峰值超過生理範圍。該型黃疸持續時間可達4~12周。該型預後良好,很少有可能引起新生兒膽紅素腦病。
母乳性黃疸的治療與預防
母乳性黃疸的治療母乳性黃疸多數預後良好,發生膽紅素腦病的可能性較低,故确診後多數輕症患兒無需特殊治療。但由于膽紅素具有神經毒性作用,故需密切監測患兒的黃疸程度,防止膽紅素水平過高引起膽紅素腦病。
母乳性黃疸需要停母乳嗎?
寶媽們可以通過早開奶、增加喂乳頻率等進行預防。母乳性黃疸隻要不嚴重,一般無需特殊治療,不會對寶寶的健康造成不良影響。隻要寶寶生長正常,進食正常,喂奶期間黃疸沒有加重,就可以繼續堅持母乳喂養,無需停止母乳。
但當血液清膽紅素>15mg/dl(240μmol/L)時,可暫停母乳3天,黃疸消退後可以繼續母乳喂養。膽紅素下降≥50%若再用母乳喂養,黃疸不一定再出現,即便是出現也不會達原有程度。
暫停母乳期間,媽媽可以用吸奶器把母乳吸出儲存起來,以保持乳汁充分分泌,提供黃疸消退後繼續母乳喂養。
光照療法:
光照治療是降低血清遊離膽紅素的最簡單且有效的方法。(文/劉雯雯)
編輯:宣傳中心
首都兒科研究所服務号
sdekyjsfwh
長按二維碼,關注我們
首都兒科研究所科普号
sdekyjskph
長按二維碼,關注我們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