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本文攝影師金峰遇到了侗族母親吳媽媽,被她為兒女所奮鬥的故事所吸引,在此後六年時間裡,金峰不斷回到吳媽媽生活的地扪村,拍下了這位侗族母親和家庭的感人故事。攝影師金峰使用大量的細節、描寫與對話來展現這個家庭與所處社會發生的變遷,這篇推文隻是部分展示了家庭的生活剪影,如果想要了解吳媽媽的整個故事,請閱讀《華夏地理》2019年6月期刊。
盡管吳媽媽自己從未上過學,
卻決心要讓孩子們能接受教育,
他們從赤貧緩慢而穩定地改善着生活。
攝影:Justin Jin 金峰
簡單來講,這是一個簡單且具有時代感的傳統中國式故事——為了生出兒子而負債累累的農村家庭。但吳媽媽一生的“折騰”卻使這個故事顯得那麼不一樣:拉扯着四個孩子長大,并努力養育着三個孫輩。年歲已高的她還是工程隊的一員,“賺錢”這兩個字仍像咒語一樣懸在她的心頭,讓她不得不為了小兒子的經濟穩定而努力。
吳媽媽一邊做家務,一邊逗弄孫子。
生育=負債
對于吳媽媽來說,她的童年沒有快樂可言并且要一直做家務。當她步入婚姻,生活還是充滿了勞累與磨難。
吳媽媽一家生活的地扪村。
恰逢國家實行計劃生育,雖然在農村可以生育兩個孩子,但她仍然在生了第四個孩子時才得到了男孩。一個在他們家庭觀念内認為可以延續家族香火并擔任農田的勞動力的象征。但他們的代價是超生兩個孩子的費用,共8500元,對于這個家庭來說已如五雷轟頂。
為了給孩子們更好的生活, 吳媽媽抓住一切工作的機會遇上雨天工地不能開工,吳媽媽就會來附近茶園幫忙采茶,不過這樣的機會并不是很多,工錢也不是很固定。
承擔起這個家庭重擔的,還是吳媽媽。為了償還巨額債務,她在兒子出生沒多久後就加入了伐木隊,工作地點在山裡,白天搬運木材,吃飯睡覺都在公共帳篷裡,每天收入隻有五元人民币。
正在工作中的吳媽媽
但吳媽媽這番努力得不到丈夫的任何支持。吳爸爸沒好好學過普通話,也不會寫字。當吳媽媽在遠方城鎮做工時,吳爸爸就待在家裡,靠家裡一畝三分地自産自足。
吳爸爸帶兒子來給他的“棺材樹”做标記。按當地習俗, 男孩出生時家族長者指定一棵小樹作為他的守護者,将來砍下做他和妻子的棺材。
愛的代價:一千元 V.S. 六萬元
即使吳媽媽希望每個孩子不要重蹈她的覆轍,但并不是每個孩子都能夠幸運到讀完高中,更不用說大學了。這個奇迹隻發生在她的二女兒,夏夏身上。
地扪村的兒童生活條件逐漸在變好
為了走出村莊去過不一樣的生活,吳媽媽的二女兒夏夏加倍努力學習。她成績優異,獲得很多榮譽。女兒可以上大學的消息,對于吳媽媽來說,無異于一聲驚雷。
作為村裡的風水師、算命師和中醫,吳爺爺能寫會算,見過生死,為村民們提供過諸多幫助。
大學四年要花6萬元,對于年收入不超過1000元的吳媽媽來說,成功的代價是昂貴的。當年已經48歲的吳媽媽克服恐懼,在廣東找到一份剪塑料布的工作,賺的錢是她在地扪賺的20倍。
作為工程隊中最年長的工人,吳媽媽和其他人為翻修黎平縣的一所高中起早貪黑。
2012年,夏夏的命運轉折點出現,她被貴陽學院食品科學專業錄取。即使吳爸爸反對女兒上大學,想要将錢投在唯一的兒子身上,吳媽媽還是決定用四年的工資支持女兒上學。大女兒侬侬也堅定地支持妹妹上學,為彌補她初中就退學的遺憾。
吳媽媽進城打工
全村為夏夏舉行了慶祝活動,家裡也為她舉行了傳統的行前宴會。爺爺帶着一隻豬頭,穿過地扪河來到當地寺廟。他敬天敬地,請求村神保佑他的孫女一切順利。與吳爸爸不同,吳爺爺對孫女上學表示支持。
吳爺爺保佑去貴陽上學的孫女一切順利
吳媽媽拿出精心準備的禮物:手工編織的鞋子、刺繡精美的絲帶和天然染色、紋樣豐富的布料和一副閃閃發光、金葉搖曳的頭飾。這些自打她懷上夏夏就開始制作了,那時她甚至不知道夏夏會是個女孩,更不知道将來她會長成什麼樣子。
吳媽媽給即将上大學的女兒夏夏穿上親手制作的盛裝。
依照侗族傳統,這套服飾通常由媽媽在女兒成年後的重要盛會時送出,通常是婚禮。但對夏夏和母親來說,今天就是那個大日子。
扶“兒”扶到什麼時候才是頭
即使整個家庭的生活都已經有了很大的改善,但這還沒有遂了吳媽媽的心願,為了能讓小兒子未來能過的更好一點,年近60的她還堅持在工程隊工作,夜晚隻能睡在冰冷的混凝土闆材上。
大女兒侬侬在退學後跑到廣東去工廠做工,嫁給了村裡的一個男人,現在已經有了兩個孩子,房子蓋在自家的地裡,是一座面積 250平方米的磚房,起居室裡鋪着瓷磚,有一台平闆電視,一派繁榮景象。
随着交通的發達和中國的整體發展,這座千年古村正在改變,傳統和未來都将仰賴新一代村民的抉擇。
吳媽媽的三女兒童童初中畢業到深圳一家為化妝品制作包裝的工廠做工。她在公司做了五年,直到懷孕。之後她去了丈夫的家鄉重慶,和兒子住進公寓,開始新生活,孩子的爸爸則返回深圳工作。獨自在重慶帶娃,丈夫又遠在深圳,童童感到孤獨和寂寞。于是她帶着兒子回到地扪村。
吳媽媽已經開始照顧第三代了
在貴陽,夏夏的新生活與母輩大相徑庭。在大學裡,她穿着白色的實驗服去上課,很快交上了新朋友。如今夏夏在一家礦泉水公司擔任人力資源主管,月收入約5000元。她每天五點半下班,和朋友一起享受夜晚時光。
夏夏在大學内學習
盡管女兒們成年後的日子都過得不錯,
吳媽媽還有一樁心事未了:
那就是她的小兒子。
19歲的德宏辍學了,
他在廣東一家工廠工作,
夢想去城裡發大财。
和父親一樣,
德宏似乎比家裡的女人們
更容易滿足現狀。
夏夏在城内生活。
像所有的故事一樣,一切也在漸漸變好,操勞了一輩子的吳媽媽似乎擺脫了生活的艱辛和困頓,孫輩繞膝,盡享天倫。她常常停下手裡的家務活,親吻和擁抱他們,在給他們喂飯或洗澡的瑣事裡找到快樂。
那天,
夏夏穿着母親織繡的布衫奔去省城的高校,
父親隻是看着,什麼也沒說。
公車開出幾公裡後,
夏夏就徹底脫離地扪村的束縛,
而除了母親,
她不想念村裡的任何人。
夏夏的未來,
是母親奉獻出一生給予她的——
愛的禮物。
本文選自美國《國家地理》中文版
《華夏地理》6月刊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