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東營市自然保護區生态保護情況

東營市自然保護區生态保護情況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1-25 12:35:46

東營市自然保護區生态保護情況?來源: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東營市自然保護區生态保護情況?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東營市自然保護區生态保護情況(山東東營生态全省第一)1

東營市自然保護區生态保護情況

來源: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

作為黃河入海口城市,山東省東營市在黃河流域生态保護中肩負着重要曆史使命。為保護萬裡黃河最後一站的生态之美,東營持續推進精準化治氣、系統化治水、綜合化治土、規範化治廢。2019年污染防治攻堅戰成效考核東營居山東省第一位,2020年省對市綜合考核生态環境考核成績并列山東省第一。

“在東營,成點兒綠不易!”東營市東營區園林綠化中心主任逯玉鋒介紹,曾經是退海之地的東營區,土地以鹽堿土為主,土壤含鹽量平均17‰以上,綠化植物生長環境惡劣。“年年種樹不見樹,電線杆子比樹多”,這裡一度被稱為山東“北大荒”。

為了給綠植“安好家”,東營區因地制宜進行鹽堿土壤改良,對存活率低的鹽堿區采取大規模更換綠化土的方法,較好、較快地改變土壤鹽堿狀況,創造有利于園林綠化植物生長的土地條件。還通過安裝給水管線、噴灌和取水閥門,形成完善的澆水系統,保證綠化用水壓堿,進而提高苗木成活率。

驅車行駛在今年通車的廬山路上,沿線景觀令人目不暇接。近三年來,東營區建設改造了耿井公園、文化公園等53個公園遊園,建設改造綠化面積955萬餘平方米,新增綠地面積828萬餘平方米。

逯玉鋒介紹,東營區依托道路、濕地、水系、綠地,五年來累計投資35億多元,實施高标準園林綠化景觀項目30個,建設綠化道路71條,改造提升林蔭道78條等,着力打造集安全出行、休閑娛樂為一體,獨具特色的“居民身邊的城市景觀”。

行走在東營市廣利河濕地公園,藍天、綠地相映成趣。讓人驚訝的是,就在這綠樹掩映、湖光水色間,還有一個年産10萬多噸的原油生産單位——中國石化勝利油田現河采油廠六戶采油管理區。

“在公園裡采油,要求太苛刻了,連光杆上都不能有一絲油污。”面對環保高标準,在勝利油田工作了31年的王德華适應了好一陣子。

“不是将采油管理區建成旅遊區,而是要用旅遊區的高标準綠色采油。”王德華說,他們圍繞建設“地下高效采油,地上觀光旅遊”的管理區,推進質量進步、标準提升,不斷刷新着勝利油田綠色發展底色。

近日,随着勝利油田第38座光伏電站在魯勝公司魯源管理區建成投産,油田光伏發電項目單日發電量達15.6萬千瓦時,相當于1500台抽油機一天的用電量,每天節約标準煤19.27噸。

“油田發展新能源項目,難就難在要構建适合油氣生産場景的‘綠能’模式。”勝利油田新能源開發中心經理李景營表示,近年來,勝利油田結合自身生産特點,形成了适應油氣生産場景的站庫餘熱資源高效利用模式、礦區生産和辦公區域地熱冷熱聯供模式、油氣生産用熱“光熱 ”替代模式等多種新能源模式。

年發用綠電1.2億千瓦時、餘熱利用222萬吉焦……作為我國重要的石油工業基地之一,勝利油田這個油氣生産大戶,正經曆着新能源轉型。在“綠色升級”中,勝利油田規劃到“十四五”末,直接能源消耗中新能源占比達到20%。

“檢測到東八路與黃河路路口附近環境質量異常,請執法的同事去現場排查一下。”東營市生态環境局東營經濟技術開發區分局(以下簡稱“開發區分局”)工作人員根據激光雷達監測情況,對大氣顆粒物數值較高的區域進行核查部署,第一時間發現污染區域。

近年來,開發區分局不斷加強污染防治精細化管理,利用多種環境監管“黑科技”對環境質量進行監測,精準鎖定污染源,将生态環境污染防控網織密、織牢。

“雷達系統通過每60分鐘一次的平面掃描,對光程半徑為5公裡的區域進行顆粒物監測,分析異常點位原因及鎖定主要污染源所在區域。顆粒物激光雷達設備的使用,将覆蓋範圍内的空氣污染源盡收眼底,提高了污染治理效率。”開發區分局尹豔峰介紹道。

除了顆粒物激光雷達,開發區分局還引進了搭載在線揮發性有機物分析儀、車載式大氣采樣系統等設備的走航監測車。

“數據在升高,這條路走慢點。”開發區分局工作人員在走航車内,緊盯着電腦屏幕上顯示的地圖和數據,行駛至一家企業附近時,地圖軌迹突然從綠色變為淺黃色,數據顯示空氣中苯、二甲苯濃度異常偏高。這台走航監測車能在行駛過程中對苯類、烷烴類、烯烴類等多種有機污染物進行分析,明确污染物成分和濃度情況。

尹豔峰說:“這台走航監測車通過對空氣實時采樣同步分析,能夠在短時間内完成對多組成分混合氣體的分析檢測,快速呈現污染情況畫像,鎖定問題區域及問題點,為執法提供了強有力的數據支撐。”

通過一系列生态環境監管“黑科技”的應用,東營經濟技術開發區環境監管智能化水平不斷提升,助力藍天保衛戰從粗犷到精細,從平面到立體,從量變到質變。

“一家企業一根排水管,互不影響,監測更加精準。”在位于東營市廣饒經濟開發區的康達環保水務有限公司,順着樂安街道辦事處副主任黃海軍手指的方向,記者看到來自不同廠區的生産廢水正通過8根粗細不等的輸水管線源源不斷地流入進水緩沖池,在這裡經過處理後達标排放。

“每根管線的起、末端設有在線設施,在末端都設有取樣口,不定時抽樣監測,對超标排放的進水管會第一時間關閉閥門,并追溯到源頭企業。”黃海軍說,不僅如此,進水管還裝有流量計,一旦發現哪家企業突然排污“減量”,環保部門會立即與企業聯系詢問,這樣能有效防止企業私設暗管偷排污水,快速實現污水的溯源管理、水質監控和應急處置。

黃海軍介紹,當地還在加緊建設10多公裡的地上綜合管廊,通過将“一企一管”應急排水項目并入綜合管廊,配套建設智慧監測系統,實現對園區所有排水企業的動态監管,源頭追溯,讓工業污水管控實現從初步監測向智慧控制、從末端治理向源頭治理的根本轉變。(經濟日報記者 王金虎)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