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貢菜”,大家非常陌生和好奇,說起“莴筍”,大家都非常熟悉。貢菜是一種菊科莴筍,不是現在的莴筍,但像莴筍,是一種優質的莴筍類綠色蔬菜,顔色鮮綠,口感鮮脆,如同海蜇皮,因此又叫“響菜”、“苔幹”,營養豐富,在清朝乾隆以後成為宮中貢品而得名“貢菜”。目前貢菜零星售價40~50元/斤,每畝收成品幹貨220~250斤,收入達10000元左右,産值這麼高,為什麼農民不願意種植呢?原因是多方面的。~~
第一,種植的人非常多,一般是鮮食,幹貨無人收購。貢菜在産區,基本上是家家戶戶都有種植,一般農民以鮮食為主,多餘的鮮菜,再加工自食,若有多餘少數零星出售或贈送親戚朋友。目前,市場上很少有商家收購,即使有收購,收購量非常小。因此,貢菜雖然種植戶非常多,但沒有或很難形成産業,從而制約着貢菜的種植和發展。
第二,貢菜純手工加工,程序繁瑣複雜,生産效率不高。貢菜是純手工加工制。目前,有兩種加工方法,要麼将刮皮後的貢菜芯晾曬或烘烤幹制,要麼将刮皮的菜芯焯水後晾曬幹或烘烤幹。一個家庭婦女一天也隻能刮皮100來斤,每畝新鮮貢菜可以收獲1000餘斤,大約需要10~12個工日,加工的人工費用大約1500元。貢菜加工程序有,收獲、刮皮、去雜、清洗、(焯水)、晾曬(或烘烤)、修剪、包裝等等過程。
第三,貢菜加工費用高,成本過大,種植戶實際收入少。一般貢菜從種植、收獲、加工和銷售,投入是非常大的。種植包括人工成本在内,每畝大約需要3000元,收獲和加工需要2500元,整過生産過程大約需要6000千元的成本。而每畝能收鮮貢菜1200斤左右,最多能夠加工成幹貨貢菜220斤,除去10%的不合格品,大約正品隻有200斤,大約毛收1萬元,每畝純利達約4000元。
第四,貢菜的品質高低,與加工時的天氣和設備有關系。貢菜收獲和加工時,正是春夏季節,陰雨連綿的天氣非常常見,刮皮的菜芯,沒有連續幾天強烈日當暴曬幹燥,遇上雨天,将會發黴變質而報廢,輕者影響質量,要麼使用碳火烘烤幹燥,要麼購買電熱烘烤設備幹制。否則,加工的幹貨品質沒有保障。
第五,貢菜價格昂貴,由于消費者缺少食用習慣無銷路。由于貢菜過去是高檔幹貨蔬菜,是進貢清朝官府食用,民間隻有種菜人和一些富人食用,平民百姓是食用不起的高檔菜肴珍品。因此,貢菜至今食用人群比較稀少,一般情況下都是自産自食,普通百姓沒有形成食用習慣,所以貢菜銷售群體過少,銷售量非常少,渠道不暢,市場上缺少幹貨經營商,制約着貢菜的産業發展。
總而言之,貢菜純手工制作,加工繁瑣,加工效率低,加工費用巨大,品質又與加工時的天氣和設備有非常大的關系,合格的成品率低,又無專營銷售渠道,農村種植加工無銷路,零星小量銷售,不适合大面積種植。所以,農民不願意種植貢菜,價格貴還是賺不到錢。
【以上是本人觀點,如有不妥,請大家在留言區處留下你寶貴的意見,并積極參與評論,特邀請大家關注三農達人鄂東三農,一起探讨三農問題!圖片來源網絡,侵權删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