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問題,我們為什麼要支持國産車?隻是為了讓中國品牌站起來嗎?還是說為了讓中國企業有錢賺?這些都不是根本目的。
讓中國品牌站起來的根本,是為了讓他們擁有與外資品牌扳手腕的能力,進而讓中國品牌主導消費市場,背後的關鍵,是奪回産品定價權,是淨化市場,根本受益者,是生活在960萬平方公裡的每一個人。
還記得20萬的桑塔納嗎?它出現在沒有中國車的時代。
大衆将一個淘汰平台生産出來的車型,定出了20萬的價格,按照購買力分析,相對于當年二線城市的兩套房,對于大衆來說,中國市場是一個斂财寶地。
桑塔納前陣子傳出停産的消息,價格已經逼到6萬級的合資車,無論是對于上汽還是對于大衆來說都沒有任何利潤可言,但這樣的産品依舊沒有被市場認可。
原因是,在市場看來,同價位比桑塔納更出色的車型有很多,而這些車型的定價甚至蔓延到10萬乃至15萬級,搶奪更高段位的合資車市場。
背後,是中國品牌崛起帶來的消費改變。
顯然,長城、吉利、長安等中國品牌憑借着20年的努力,搶回了産品定價權,沖擊外資市場,提前結束了合資車的暴利時代。
摩托車市場的今天,大概和20年前的乘用車市場相同。
一台400cc排量的摩托車要賣到5萬,一台500cc的摩托車定價在7萬左右,排量如果在800cc,價格則會在12萬左右,一台1200cc左右的摩托車,價格則會在20萬以上。
我說的分别是川崎400、本田500、寶馬850gs以及寶馬水鳥。
理論上來說,摩托車的定價不應該這麼高,從制造成本上來說,摩托車的設計、零配件價格、零配件數量以及核心知識技術裝備數量,都遠遠不如汽車來的轟轟烈烈。
就說本田吧,飛度的制造成本一定要比本田500cc摩托車更高,但價格呢,一台自動擋飛度定價在8萬左右,這也是500cc摩托車的價格。
當然,一部分原因是摩托車是進口的,有很多成本,但事實上不少企業将工廠轉移到泰國之後,成本也降低不少,定價依然如此之高的根本,核心關鍵是在摩托車領域中,中國品牌的話語權實在太弱。
目前中國品牌摩托車尚未出現強勢的龍頭企業,數得上名字的是春風、豪爵這些企業,但這些企業也隻能勉強在低端、小排量領域生存。
仿賽、ADV以及公升級跑車,中國品牌沒有能拿得出手的企業以及車型。
自問,5萬級小跑車市場,有能跟雅馬哈R3、川崎400正面交鋒的車型嗎?10萬級ADV市場有正面能和寶馬750、850、900正面交鋒的車型嗎。
沒有,一個原因是品牌價值孱弱。
有的時候不是企業造不出來,而是造出來了沒人買,看看春風多麼努力的在推大國賓就知道了,即便如此銷量依然比不上進口車型。
當然,不能否認核心質量依然比不上進口車,但更多的是技術儲備不足、市場不認同以及品牌價值不行。為什麼?因為摩托車也是最近幾年才開始正式發力的。
目前來看,春風、豪爵這些中國品牌的實力還是太弱,一個是資本力量不夠強,另一個是基礎制造能力偏下,當然對比的是中國市場中的外資選手。
春風、豪爵最頂級的産業就是摩托車,但他們的對手是誰?
是可以造飛機的本田,是可以生産超級跑車的寶馬,是小車之王的鈴木,這些産業更強的企業生産摩托車根本不是問題。
這屬于降維打擊。
真正強大摩托車認知力,還得讓長城、吉利這些工業技術強勢的企業來生産,生産一台30萬的車還能保證可靠性,造一台摩托車難度并不大。
也正是這個原因,中國汽車企業才要開始造摩托車,一來是為了強化自己的産業布局,另一個原因則是為了加快摩托車市場淘汰外資的速度。
寶馬很強嗎,鈴木很厲害嗎?本田不可一世嗎,顯然在乘用車領域,已經不是那麼鋒芒畢露,我們之所以能看到動不動賣十幾萬的摩托車,是因為在摩托車領域,中國品牌的話語權太弱。
沒有技術,沒有市場沒有定價權,市場就隻能給外資品牌來說。
想一想,還是汽車更良心一點,當然我們是先解決四輪問題,再解決兩輪問題,今天的市場告訴我們,摩托車市場的定價權,終究是中國品牌的,而未來公升級的跑車,也可能隻要幾萬塊。
今天外資品牌賣的都是品牌價值,這是業内人士心知肚明的事情。而這個現象,維持不了多久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