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信托公司是什麼機構

信托公司是什麼機構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27 15:53:26

信托這一金融概念起源于北宋時期的檢校庫,最初的功能就是“受人之托,代人理财”,但當時主要就是清點和管理遺孤财産、戶絕财産、無主貨物、有糾紛的财物、官府收繳的贓物、人戶存入的财物等,但主要業務以管理遺孤财産為主。

後來這一理念被西方學習以後,就成為了今天大家看到的“信托”,隻不過西方人強調人性的自利原則,因此當今大家看到的西式信托特别強調财産的私密性,以及稅務籌劃功能,其實就是逃避稅收的委婉說法。但這些功用在國内是行不通的。

那麼今天我們探讨的主要是信托本身的核心價值,即資産管理與身後财産安排。

資産管理

什麼是資産管理?

在了解資産管理的概念之前,我們必須先了解什麼是資産?我們先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認識資産:

  • 從形态上分為有形資産與無形資産

  • 從呈現方式上分為金融資産與固定資産

  • 從功能上可分為消費型資産、保全型資産、投資型資産。

  • 有形資産與無形資産。

很多人都隻看得見有形資産,比如現金、證券、房産……,其實很多時候,無形資産比有形資産更有價值。比如:

  • 可口可樂傳奇總裁羅伯特伍德魯夫曾經講過一句很霸道的話:“假如可口可樂的所有工廠在一夜之間被大火全部燒毀,但我也可以讓它一夜之間起死回生”。這就是無形資産的價值。

  • 在中國,有一個明星對無形資産的認識、理解和運用也是爐火純青,那就是籃球巨星姚明(其實我認為應該是姚明的家族辦公室團隊操盤的),姚明在前些年,就利用自己的個人品牌,入股了合壯思衆,而且占股達到10%,後來合壯思衆上市,姚明淨賺6000多萬,這就是大家夢寐以求的點石成金,無中生有。

  • 金融資産與固定資産

固定資産就不必說了,我們重點講金融資産。這是被很多人主觀忽略的重要工具。尤其是這幾年P2P以及不良基金管理公司坑害了不少人,所以很多人對此心存芥蒂。甯願信其無,也不願信其有。這種思想帶到資産管理上來,就屬于病态了,是一定會出問題的。

負面的案列太多了,我們今天講一個大家都熟悉的真實的案例:

國美電器現在的當家人杜鵑女士,在國美電器經營得非常好的時候,就跟丈夫黃光裕每年商定拿出淨利潤的2%購買信托和保險。這筆錢在國美生死存亡的時候,拯救了國美的危機。正是有了這個安排,在黃光裕锒铛入獄14年期間,杜鵑把價值千億資産的國美從虧損8億帶到了盈利12億的局面,賺回了20億的利潤。

這些都不是故事,而是活生生的案列。

  • 消費型資産、保全型資産與投資型資産

  • 消費型資産,就是一旦買過來就會貶值的資産。比較典型的如我們購買的汽車、房子的裝修、以及鋼琴等消耗類的投資。

  • 保全型資産,就是無論發生什麼,這個資産永遠屬于你的,也叫防守型資産。比如人壽保險(也屬于金融資産)、黃金、珠寶、字畫、收藏品(也屬于固定資産)等。這些都是我們老祖宗傳下來的最經典的财富管理工具。

  • 投資型資産,即進攻性資産,主要用來發展事業或擴張資産。比如我們常見的私募基金、股票(金融類資産),以及技術或者資源入夥創業等,都屬于投資型的資産範疇。

從資産的形态、呈現方式以及功能上,我們不難看出,要做好資産管理,就必須考慮自然、财富、人生的關系,并依據這些關系,在不同時間進行動态平衡與轉化。

這就是信托公司的資産管理,屬于全面資産管理。這與基金管理公司、資産管理公司的“資産管理”含義是不一樣的,主要區别在于:

  • 基金公司的資産管理主要專注于金融資産,甚至隻是投資型資産;

  • 資産管理公司專注于固定資産的管理(更多的是資産處置,比如國有四大資産管理公司),現在也有一些資産管理公司跟基金管理公司的資産管理業務相同

  • 信托公司的資産管理則是全面資産管理。

身後财産安排

現在大家經常把身後财産安排等同于傳承,我認為這個表達是不精準的,身後财産安排可以包括傳承,但傳承不完全是身後财産安排。

最典型的案例就是梅豔芳的信托安排,具體如下:

  • 好友劉培基取得香港跑馬地毓秀大廈和倫敦共兩處物業。

  • 另外一部分則是通過設立信托給家人的。首先是其母親覃美金每月獲7萬元生活費(後逐步提升至15萬港币),直至其母親去世。其已經去世的胞姐梅愛芳的兩名兒子、兄長梅德明的兩名女兒則獲部分教育基金,以供他們完成學業。

  • 剩餘财産最終的歸屬方則是妙境佛學會有限公司(New Horizon Buddhist Association Limited)。

這個多順位、多層次的信托安排,跟傳承基本上不挨邊。由此可以得出,身後财産安排才是信托的核心功能,财富傳承隻是身後财産安排中的一種選擇。

那麼,有沒有大家說的傳承的案例呢,我們再來看看西方土豪們的慈善信托遊戲。

這類新聞确實很博眼球,國外的富豪看上去好像都很高風亮節,個人去世,大部分遺産都捐獻給慈善基金,兒孫們卻得不到父輩的遺産。

那麼,真相真是這樣嗎?

我們來看這則新聞裡一些不引人注目的細節:

信托公司是什麼機構(信托公司是做什麼的)1

看到沒有,去世的酒店大亨希爾頓巴倫把自己的遺産是捐獻給一家“公益”信托機構,最終受益者是希爾頓基金。

這是啥意思?

  • 首先,把遺産“捐獻”給“公益慈善”信托機構(基金)可以避稅。像希爾頓這種幾十億美元的遺産如果直接傳給子女,遺産稅至少40%起!小一半遺産就沒有了。

  • 其次,國外特别是資本主義國家,私人成立一個公益慈善信托基金非常方便,理論上講,資金進入這個公益信托機構後,這筆錢就屬于社會而不是個人私有資産。

但是,這隻是理論上!

以美國為例,按照法律規定,公益基金或者慈善基金必須把不低于基金總額的5%用于公益與慈善事業,剩下95%你可以投資任何項目!且95%的基金投資收益歸富豪們成立家族基金,指定這個公益信托機構的絕大部分收益歸家族基金所有。

這樣,通過遺産捐獻給“公益”機構,首先就可以逃一大筆遺産稅,然後層層設套,這些“公益”機構的投資收益絕大部分還是子孫享用(富豪們成立的“公益”信托基金,實際運營者多半是自己的親戚)。

最後,子孫隻能享用這筆遺産的投資收益,而無法直接動用遺産,這可以防止子孫接受大筆遺産後大肆揮霍,迅速敗光家産。

這,就是國外經典的信托安排,雖然最後的目标是财富傳承,但大部分人看到的是慈善,是無私的高風亮節。

但是,不論最後的結果是什麼,最根本的兩個核心價值,依然是資産管理與身後财産安排,這才是信托的根本。就如同我們穿衣服一樣,雖然大家穿衣服的理由各不相同,但歸根結底有兩個點絕對是一緻的,那就是“遮羞”和“保暖”,隻有在此基礎上,讨論如何穿的更美、更得體、更優雅才具有現實價值和意義。

本文源自家族财富管理圈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