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入殓師真實經曆

入殓師真實經曆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9 00:16:31

文/長沙晚報全媒體記者 黃汝兮 圖/長沙晚報全媒體記者 黃啟晴

一輛面包車緩緩駛入明陽山殡儀館地下室。一位中年男人的哭聲,由遠及近,仿佛一把鋒利的刀子,将地下室寂靜冰冷的空氣,一刀一刀剜得稀碎。

中年男人送來的,是他的兒子。21歲的男孩,打籃球時突然倒地不起,就再也沒有醒來。

一位身材瘦小,留着短發的女性入殓師走了出來,她仔細登記好男孩的信息,然後戴上手套,走到了面包車旁。

這位入殓師名叫王丹丹,是市殡葬事務中心殡儀服務部裝殓班的班長。

入殓師真實經曆(入殓師王丹丹她用11年時間)1

去世的男孩身材魁梧,身軀沉重。隻見瘦小的王丹丹熟練地将男孩的遺體從面包車上轉移到遺體運輸闆車上,然後輕輕揭開白布。前廳天花闆上的攝像頭,記錄下了男孩最後的樣子:他閉着眼,睫毛很長,面部皮膚白得像結了一層霜。

王丹丹轉過身,将遺體推入了冷凍間,再存入冰櫃。接着摘下手套,洗手。她擡頭看了一眼洗手台前的鏡子,迅速地将額頭上一排豆大的汗珠擦幹。

入殓師真實經曆(入殓師王丹丹她用11年時間)2

回到前廳,隻見男孩的父親仍跌坐在地上痛哭,不願離開。王丹丹沒有說話,站在一旁等待其他家屬來将這位老父親扶起。

在裝殓班工作,這樣的悲痛和離别,她每天都在面對。

入殓師真實經曆(入殓師王丹丹她用11年時間)3

結束了前廳的登記工作,王丹丹來到化妝工作間。穿上工作服,戴上手套,從冰櫃中擡出一具老年男性遺體。然後,取出棉布、酒精、鑷子,輕輕拭去逝者面部滲出的水分,并仔細為逝者的口腔、鼻道消毒。完成消毒工作後,王丹丹拿起粉底刷為逝者均勻塗抹粉底,擦上合适的口紅,并整理好衣着,再推回冰櫃。

入殓師真實經曆(入殓師王丹丹她用11年時間)4

等到下午,這位逝去的老人,将從地下室的升降機升上地面的悼念廳。前來悼念的親友,由司儀帶領着緩慢移動,完成與逝者的最後告别。

入殓師真實經曆(入殓師王丹丹她用11年時間)5

死亡的發生,不分晝夜,不論年節。每天都會有百餘具遺體來到這裡。這樣的工作流程,王丹丹每天要重複幾十次。

并非每一位逝者都面容安詳。有的逝者因盡疾病折磨而面容憔悴,甚至猙獰;更有因意外等非正常原因去世,來時遺體已支離破碎、面目全非。

無論什麼樣的遺體,王丹丹和裝殓班的13位同事,都會盡力為逝者修整入殓,盡可能讓每一位逝者都能體面地與親友告别,“我想這是我的職責所在,更是對生命的敬重。”王丹丹說。

入殓師真實經曆(入殓師王丹丹她用11年時間)6

入殓師的工作不僅僅是擦粉化妝,很多時候,還需要像做外科手術一樣,為遺體做縫合、防腐等工作。為受傷嚴重的遺體縫合,常需要入殓師們站在遺體旁工作一整天甚至好幾天。

王丹丹回憶,曾有一位年輕的孕婦和她腹中的孩子,因一場慘烈的車禍死亡。因車禍撞擊太過猛烈,孕婦的面部、頭部也在車禍中嚴重受傷。

王丹丹和同事們,捧起一塊塊破損的顱骨,輕輕拼合。無法找到的缺損骨骼,他們又照着女人生前的照片,捏制了塑形模具作為填充。最後,王丹丹仔細展開女人面部每一寸破損的皮膚,進行了無數次縫合,才終于恢複了她完整的面容。

面容複原後,王丹丹又為她均勻地抹上了粉底,遮蓋住深深淺淺的傷痕,然後挑選出适合她膚色的腮紅和口紅,為她畫上了美麗的妝容。

當逝者的母親看到女兒修複完成的遺體時,一遍遍哭着撫摸她的臉。這位母親起初不相信女兒遺體還能恢複完整,可當她摸到女兒下颚骨處的一顆小痣時,母親泣不成聲:“這就是我女兒的臉啊,這是她出生就有的痣啊。”後來逝者家屬不斷表達感謝,感謝王丹丹讓這位在痛苦中逝去的女人,仿佛沉睡公主一般與世界告别。

入殓師真實經曆(入殓師王丹丹她用11年時間)7

地下室的環境,安靜且肅穆。“我們上班搬運遺體,一天能在地下室裡來來回回走上幾萬步,但說不到十句話。”王丹丹說,逝者不會說話,他們也習慣了沉默,從不主動了解逝者的生平。

“不去了解他們的故事,更有利于我們冷靜專業地為他們入殓。”但日常的冷靜,也有例外。“我們班裡的一共四位女性入殓師,除了我,都當了媽媽。她們為小孩子的遺體入殓時,就常常控制不住自己,隻能哭着完成工作。”說着,王丹丹低下頭,沉默了許久。

因為對死亡的恐懼,殡葬職業仍面臨不少偏見。王丹丹說,因為社會普遍對他們的職業心存芥蒂,所以他們與逝者家屬接觸時,幾乎從不握手,也不說再見。

但有一次,一位逝者的女兒在将父親遺體托付給王丹丹後,主動來跟她握手。“她第一次将手伸過來,我有些吃驚,就禮貌地以鞠躬躲開了。她離開時又一次把手伸向我,還是兩隻手,我實在躲不開了,她的家人們也都來和我們握手。”王丹丹說,那位逝者的家屬們将入殓師視作父親魂歸故裡的護航人,一再鞠躬緻謝,不斷跟他們說“辛苦了”“拜托了”。

那天,王丹丹回到家,心中仍久久不能平靜。平常,她的手總隔着手套去一次次接觸逝者冰冷的皮膚。對于那刺骨地冰冷,她早已習慣,而握手的溫暖,卻讓她十分意外。“那天,我不斷回想起小妹妹溫暖的手。那種溫暖,一直暖到了心裡。

入殓師真實經曆(入殓師王丹丹她用11年時間)8

地下室裡,隻有升降台和幾處窄窗可以透下來些許陽光。因此,這裡常年濕冷,晝夜不分。即便是殡葬行業的從業人員,也少有人願意來地下室、來裝殓班工作。365天全年無休,還要每天搬運、入殓幾十具遺體,這不僅是個技術活,還是個體力活。

入殓師真實經曆(入殓師王丹丹她用11年時間)9

11年前,王丹丹曾走出了這間地下室。

2011年,長沙市雨花區民政局決定從基層勞模中選拔7個人進入民政局工作,王丹丹順利通過考核,成為其中的一員。在機關曆練,王丹丹幹過救助局科長、抽調拆遷等工作,她參與負責的社會救助标準化還成了全國的試點。期間,她也受邀成為了母校長沙民政學院的客座講師。

但在機關工作7年後,她卻主動提出:要重新回到明陽山殡儀館。“公務員隊伍少我一個,會有更多優秀的人才考進來;殡葬行業服務技能亟待總結提升,我幹過、又懂标準化,我從事殡葬工作更能實現人生價值。”

家人都覺得她“瘋了”,但最終她還是放棄了公務員身份,又走進了熟悉的地下室,重新回到沒有日夜,沒有年節的裝殓班。

到現在,王丹丹在殡葬行業已經工作了11年。這11年裡,她結合國内先進經驗和湖南本土實際,在省内首推遺體化妝“油粉結合法”,帶領團隊潛心研學遺體藥物防腐技術,牽頭制作完善省内兩項專業服務标準,參與編寫了民政部職業技能教材。

入殓師真實經曆(入殓師王丹丹她用11年時間)10

也是這十一年裡,她日複一日地面對着悲傷、面對着死亡。她如何看待死亡呢?她的回答是四個字——向死而生。

德國哲學家馬丁·海德格爾說:“人是以一種面向死亡的方式活着。”在不斷走近“死亡”的過程中,去感知生命的“在場”,才更能體會生命的意義——這便是向死而生。

“人活一世,真的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一個先來,因此才要更好地活着。”王丹丹說,她現在經常受邀到社區、學校講授“生命教育講座”。

王丹丹說,走到孩子們中間去講“生命”,她更希望讓他們通過了解死亡,而更加懂得應該怎樣活着。“我會在講座中給孩子們描述死亡的樣子,讓他們通過圖片感受逝者家屬的悲痛,以此告訴他們,死亡一點也不美好,寶貴的生命隻有一次,一定要珍惜。”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