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許久未見,甚是想念。歡迎來到新一期的《聖痕故事》!
如今風靡國内的“科幻”作品,似乎都要與異世界穿越有關。你要是沒點史萊姆元素,都不好意思與别人打招呼。
那麼,提到科幻,你最喜歡的小說或者小說家是誰呢?要不然先通過評論和彈幕與大家分享一下?一起來看看有多少是你的同好?
這套名為【奇異旅行套裝】的5星聖痕,原型是著名的“科幻小說之父”——儒勒·凡爾納(1828年2月8日~1905年3月24日),與之前的狄更斯一樣,作家娘化後的立繪隻能說中規中矩。
技能名稱就是作家的代表作,比如上位的《氣球上的五星期》,是“奇異旅行”系列的首篇作品,正式發布于1863年,出版後市場反應強烈,讓凡爾納在小說界一舉成名。
至于立繪嘛,考慮到熱氣球和背後隐約的地球輪廓,你說這是緻敬《氣球上的五星期》也行,說是緻敬《八十天環遊地球》也行。除此以外,我個人是沒能看出有哪些明确緻敬原著的地方。上位的小圖标也是個熱氣球——不過,比較模糊,也沒必要再扣一些細節了。
中位是大名鼎鼎的《神秘島》,這是凡爾納創作于1873~1874的經典作品,也是“海洋三部曲”的最後一部。其餘分别是第一部《格蘭特船長的兒女》和第二部《海底兩萬裡》。
中位的立繪大概就是一位普通的冒險家打扮,中位的小logo也隻是一盞手提燈。與上位立繪相似,你說這是緻敬《地心遊記》肯定沒問題,因為書中的冒險家就是由一個洞口進入地心世界的,當然,你要說這是緻敬《神秘島》,似乎也可以。
由于這本小說的情節我都快忘了,很難一眼看出這些花花草草有什麼獨特寓意。
當然啊,如果你說畫師相較于1年前比較敷衍并不過分。從下位的《海底兩萬裡》裡,我們能依稀辨别出人物背後的那條“魚”,其實是鹦鹉螺号,頭罩上映出的章魚和周圍的觸手對應書中尼摩船長一行人曾大戰巨型章魚的情節。
然而,刨去這些若有似無的東西,整個畫面就很難再有很值得一說的内容。
關于聖痕的吐槽,這期就免了吧,反正之前已經說過。我們還是來聊聊儒勒·凡爾納這位大佬吧!
如果你認為這位科幻大家有一段“部分媒體”特别喜歡的那種“悲慘成長史”——出身卑微但才華橫溢,在艱難困苦中奮鬥多年,千裡馬終于遇見了伯樂,于是,文壇多了一位名垂千古的大人物!
那就大錯特錯了!
凡爾納出生于法國一個中産階級家庭,求學期間鑽研法學——這裡就暗藏了一個線索,那個年代學法學很大程度上是為了進公權階層準備的。此外,1849年,年僅21歲的他,就結識了當時已成為文壇大咖的大仲馬。
由于來看,對比同時代同樣有才華的年輕人,凡爾納的起步已經高出别人不知道多少。
在創作出讓市場為之一振的《氣球上的五星期》前,凡爾納一直是在創作劇本以及撰寫雜志文章,積累的人脈也為後續與與出版商赫澤爾父子的合作埋下了必然的伏筆。
我個人是相信,憑借凡爾納本人的才華,即使沒有這些先天優勢,他的成名也是早晚的事兒——隻是,誰不希望趁早出名呢?
凡爾納一生創作了大量優秀的科幻作品,為我們所知的“海底三部曲”、《氣球上的五星期》《地心遊記》等都可以被歸于一個“在已知和未知的世界中的奇異旅行”的總系列。于是,不管是聖痕名稱【奇異旅行】還是二件套名稱【奇幻冒險】,都沒什麼讓人眼前一亮的彩蛋。
如果你認真閱讀凡爾納的小說,會驚異地發現,與其說是這位大佬在進行天馬行空的幻想,倒不如說是在進行超越時代的預言!
今天的我們會發現,凡爾納筆下的那些創想,居然成為了後來的現實。最具代表性的可能就是鹦鹉螺号潛水艇了吧?
對了,《海底兩萬裡》創作于1869年~1870年間,這是個什麼概念呢?時代對應于清朝同治八年、同治九年,與此同時,“明治維新”進入到了第2年。
我想,凡爾納能在19世紀中後期,就大膽想象什麼潛入地心、探索海底、翺翔宇宙,不得不慨歎——大佬就是與衆不同。
與達芬奇相似,凡爾納的不少構想更多的是在當時科學技術的發展邊界内,去推斷一種可能的發展趨勢。為了創作一部新作品,凡爾納本人往往需要查閱大量資料。我們甚至可以說是半科普半科幻。
除了故事中的各種“未來預言”,凡爾納作品中所塑造的探索者、冒險家形象也激勵着一代又一代青少年從小對自然科學産生了極為濃厚的興趣,甚至部分科學家都坦言自己走上科學探索之路是因為受到了凡爾納的啟迪。
由于客觀原因,凡爾納的小說在今天讀起來可能有些過時,但請不要忘了,科幻故事往往是關于未來的浪漫主義,未來最終會成為昨天,浪漫則會向着不朽與永恒的青春奔湧!
好了,本期要分享的就是這些,接下來我們聊聊王貞儀,這位你一定沒有聽過的中國古代女天文學家!
更多精彩,敬請期待,我們下期再見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