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技的進步,當我們想知道今天甚至此時此刻的氣溫、氣壓或是濕度,可以很方便地掏出手機,打開天氣App點擊查看。但其實,如果你也想知道遙遠的火星的每日天氣狀況,科技同樣可以滿足你的心願。
2019年底,根據“洞察号”無人探測器提供的數據,火星每日天氣報告正式上線。不僅如此,利用幾十年來人類陸續向火星派往的探測器源源不斷回傳的數據和圖片,如今我們已可以為火星典型天氣和氣候初步勾勒出一幅圖像。與地球相比,這顆紅色星球的氣候狀況有哪些獨特或相似之處?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氣溫
火星表面平均氣溫-63℃。
(地球:地表平均氣溫14℃)
由于火星大氣層很薄,無法保留很多熱量,使地表日夜溫差很大。
此外,由于火星既沒有植被也沒有降雨,因此任何氣候分類都隻能基于溫度。
氣壓
火星大氣十分稀薄,平均地表氣壓在6百帕上下波動,不到地球大氣層的1%。這是什麼概念?相當于從地球表面算起35公裡高(對,比青藏高原還要高得多)的氣壓。
(地球:标準大氣壓為1013.25百帕)
但是,随着季節的變化,火星氣壓變化幅度可達20%。因為火星兩極都存在主要由水冰構成的冰冠,但在表面有固态二氧化碳(幹冰)存在。幹冰在火星北極隻存在于冬季,夏季則完全升華消失;而火星南極則被8米厚的永久幹冰層覆蓋,如此差異是因為火星南極的高程較高。正因為有許多大氣層中的氣體随季節變化被凍結在冬季極區,導緻了如此大的氣壓變化。
大氣環流
火星大氣環流主要為單胞環流,大氣在熱帶地區上升,至極區下沉,再沿地面回到赤道。
(地球的大氣環流為三圈環流)
火星與地球環流的區别就在于氣流能否直接到達極地或者熱帶地區。地球上,從赤道地區上升的氣流,在高空向北流的過程中,由于科氏力的作用,氣流在副熱帶高空變成西風,并在副熱帶地區下沉,形成副熱帶高壓;從極地向南流出的冷空氣,也是由于科氏力的作用,不能直接到達低緯度。與地球相比,火星大氣稀薄得多,因此科氏力比較小,所以火星的大氣環流就隻是簡單的單胞環流。
風速
火星上地面風通常為16公裡/小時至32公裡/小時,不過,沙塵暴往往會“貢獻”極端大風,1977年“維京一号”着陸器在沙塵暴期間測得的風速就高達113公裡/小時。
(地球:2018年強台風“山竹”在廣東登陸時中心最大風速162公裡/小時)
不過,專注于火星和地球風速的“較量”可能引起誤解。因為火星大氣的密度不到地球大氣層的1%,這意味着要在火星上放風筝,風必須比在地球上吹得快得多,才能将風筝放到空中。
沙塵暴
當“水手9号”探測器在1971年到達火星時,全世界都希望能看到火星表面的細節。實際上卻看到幾乎是行星尺度的沙塵暴。此後,該風暴持續了一個月。
後來的觀測證實,沙塵暴在火星上很常見。但每隔10年左右,就會有一些失控的風暴暴發,使整個星球籠罩在一片沙塵之中。
(地球:和火星相比幸運的是,降水會洗去地球大氣中的塵埃。因此一般來說,亞微米直徑的顆粒在地球大氣中的平均生命周期在10天左右,直徑10微米以上的顆粒數小時就會“壽終正寝”)
沙塵暴前後的火星。圖/Wikimedia Commons
雲
火星的沙塵暴可以使細顆粒物質進入大氣層,并且細顆粒物質周圍環繞物質可促成雲的形成。這樣的雲可以在火星高層大氣形成,最高可達100公裡。火星上的雲是非常稀薄的,隻能在夜間雲反射太陽光和夜空形成對比時看到。
(地球:我們所在藍色星球上有一種雲跟火星雲很相似——夜光雲。夜光雲隻有在高緯度地區的夏季當太陽在地平線以下6°到12°時,即低層大氣在地球陰影内,而高層大氣的夜光雲被日光照射時,才能用肉眼直接觀察到。時候太早會因為其太薄而看不見,太遲則會落到地球的陰影之中同樣看不見)
“好奇号”探測器拍下的水冰雲。圖/NASA
降水
火星上沒有降雨。但“維京二号”着陸器曾看到過火星結霜。火星上的稀薄大氣層和嚴酷的低溫阻止了這些凍結的雲層以我們在地球上看到的雨的形式落下。但在寒冷晴朗的夜晚,撞擊地面的空氣迅速變涼,偶然情況下,水汽會結成霜凍到地面。
2008年9月29日,“鳳凰号”火星探測器拍下了同樣極為罕見的降雪事件,是在接近“鳳凰号”登陸地點附近海姆達爾撞擊坑之上,高4.5公裡的雲降雪。不過,雪在到達火星表面前就已融化蒸發。
(地球:巧的是,這種冰晶體還沒落地就已經融化蒸發的現象在地球上也有,叫作幡狀雲,是一種奇異的雲彩景觀)
(編譯自NASA、美聯社、《自然》、WMO)
(來源:《中國氣象報》2020年7月17日四版 責任編輯:王美麗)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