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文旅地産有什麼商機

文旅地産有什麼商機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5-20 17:31:27

文旅地産有什麼商機?來源:中國青年報“大家好,你們想知道‘一點如漆,萬載存真’的徽墨的由來嗎?晾墨、描金、填彩等工序在制墨中的作用是什麼?”安徽省歙縣老胡開文墨業有限公司研發部主任周健每天都會準時打開直播鏡頭,介紹徽墨歙硯的工藝流程及工廠曆史,背景裡,鐵錘叮當敲打墨泥的聲音不絕于耳,車間裡制墨熏染過的牆面也不時閃過,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文旅地産有什麼商機?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文旅地産有什麼商機(年輕創業者入局文房四寶行業)1

文旅地産有什麼商機

來源:中國青年報

“大家好,你們想知道‘一點如漆,萬載存真’的徽墨的由來嗎?晾墨、描金、填彩等工序在制墨中的作用是什麼?”安徽省歙縣老胡開文墨業有限公司研發部主任周健每天都會準時打開直播鏡頭,介紹徽墨歙硯的工藝流程及工廠曆史,背景裡,鐵錘叮當敲打墨泥的聲音不絕于耳,車間裡制墨熏染過的牆面也不時閃過。

去年“雙11”,文房四寶與滑雪闆、戶外電源、考古盲盒等一起被确定為消費者十大趨勢單品。從全年數據來看,筆墨紙硯銷量增速是文具行業整體增速的兩倍,90後和00後線上消費者翻倍,帶有國潮印記的文房四寶成為青年文化領域消費的新寵。為流傳千百年的手藝在電商經濟浪潮中找到新的“出路”,就像沉甸甸的擔子壓在周健這些年輕創業者的肩頭。

當年輕創業者入局傳承,古老工藝與現代營銷手段融合碰撞,迎合市場需求而推陳出新的文房四寶産品,如何敲開更多年輕人的心門,又面臨哪些實際難題?

年輕手藝人搭上電商快車道

徽州的制墨史可以追溯到唐朝,黃山市歙縣老胡開文墨廠創建于1782年;1915年,胡開文所制“地球墨”在巴拿馬世界博覽會斬獲金獎,徽文化驚豔亮相;2006年,徽墨制作技藝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名錄。

周健的爺爺周富榮是老胡開文墨廠的老制墨工人,周健的父親周美洪2007年被确定為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徽墨制作技藝”傳承人。聞着墨香長大的周健2017年從父親手中接手墨廠的管理後,定下“忠于古法,形于創新”的發展理念。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墨廠線下生意受挫,周健在淘寶開設了直播賬号,後來他又逐步開拓其他短視頻平台。沒有專業的策劃和包裝團隊,他自學手機剪輯,學會設置“徽墨”“書畫藝術”等話題。他覺得,當下,用料、工藝創新還遠遠不夠,創業者應積極由傳統批發模式向網絡營銷渠道轉型創新,嘗試電商就是重要一步。

2021年“雙11”當日,墨廠單日銷售額破天荒地突破20萬元。

和周健一樣,甘肅隴南市的85後創業者蘇金平也借助自媒體記錄傳播“老手藝”——西和麻紙的制作。“西和麻紙有着‘千年壽紙’的美譽,紙色古樸,紙質柔韌不朽,手感綿滑,它的制作流程基本和《天工開物》上記載的相符合,72道工序,每一道都是純手工……”說起西和麻紙,蘇金平如數家珍。他最早是在書畫圈裡線上推薦,或是隔三岔五在朋友圈發簡單的“廣告文案”,并寄樣品請大家試用,慢慢在書畫圈小有名氣後才開起網店,逐漸發展成為西和縣最大的麻紙銷售代理。

他制作的短視頻“真實純樸”,沒有過多技巧和包裝,從割樹皮開始,将泡、蒸、揉、搓、洗、砸、切、割、晾、曬等流程工序拍攝出來。終于,有一個父親撈紙、奶奶揭紙的視頻片段上了熱門,播放量達到8000萬,蘇金平因此增長了近10萬粉絲。他覺得這不是偶然,“因為很多人對傳統文化發自内心的喜歡”。

在文房四寶之鄉的皖南,34歲的李超也通過“觸網”來銷售家鄉泾縣的宣紙。宣紙是中國獨特的書畫用紙手工藝品,原料主要是青檀皮、沙田稻草,流程工序專業而複雜。1988年出生的李超2010年完成學業回到家鄉宣城泾縣,就是要将宣紙搬上互聯網。經過兩年省内外市場調研,2012年7月,他注冊了公司,創建了“紫芳齋”品牌,招聘了設計、運營、倉儲、客服等50人團隊,成為當地最早一批宣紙電商創業者。目前年均銷售額突破2000萬元,在他的帶動下,當地湧現出網店經營戶533戶。

要讓“老字号”重新圈粉

有了互聯網的加持,一些文房四寶“老字号”回歸公衆視野,主動适應市場需求的年輕商家用獨特理念收獲“粉絲”。生長在甘肅洮河沿岸制硯世家的28歲的盧廣成就是其中一員。

飲譽海内外的洮硯與廣東端硯、安徽歙硯齊名,并稱中國三大名硯。然而由于規模化産業化程度低,洮硯在傳承中暴露出諸多“軟肋”。“端硯、歙硯有行業協會、博覽館,介紹它們的書籍裝幀都很精美。我們洮硯卻沒有相對較好的經營、設計、包裝。”盧廣成從2014年考入中央美術學院、系統學習美術知識時,就開始嘗試對洮硯進行創新推廣,2018年畢業後回家幫父親經營洮硯工坊。他搭起小型攝影棚,為每一個洮硯拍高清特寫圖,展現每方硯台的石質、紋理及其真實的顔色,偶爾産品有瑕疵,盧廣成也不避諱,直接展示出來。他說,自己有父輩留下的傳承,有身後數百匠人的底氣,希望通過誠信經營将生意做長久。

由于洮硯價格比較高,盧廣成讓制硯師傅用老坑石的邊角料打磨出一批價格相對便宜的小硯台,這些小硯台隻有三四指寬,但石料色澤、紋路、手感與大硯台并沒有差異。盧廣成說,這類似于化妝品的試用裝,讓消費者先體驗,有了初步認知,再買大硯台的時候,心裡就有底了。牛刀小試成績不錯,盧廣成認為這離不開年輕創業者的新定位、新表達,也與當下年輕人更加注重顔值、功用性的消費理念有關。

蘇金平也注意到,年輕人成為消費主力,“他們願意為老手藝、為工匠精神埋單”。沖着這份信任,包括蘇金平在内的年輕創業者在傳統工藝基礎上做起了創新,比如在麻紙裡加入花瓣、樹葉、樹皮元素,讓産品更具個性。但盧廣成坦言,市場同樣倒逼經營者提高職業素養——現在的客戶群體更寬泛、知識面更廣、需求更多樣,創業者需要應變。

跟着市場需求走

文房四寶因其作為書法工具的傳統屬性,與教育有着天然密切的聯系,随着國家對素質教育、傳統文化的普及推廣,文房四寶創業者也迎來了機遇“東風”。

甘肅90後夫婦尉克敏、何昱蓉熱愛書畫藝術,文房四寶是他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與他們的“飯碗”密切相關。尉克敏是藝術策展人,主要做書畫藝術策劃,他發現,常常有年輕人來看展,身邊也有00後買了字帖,不時拿出來寫一寫,理由是“社會是浮躁的,自己想沉澱下來”。閑暇時,夫婦倆會為一些偏遠學校孩子送去配有筆墨紙硯和書法教材的“愛心禮包”,因為他們發現,越來越多的學校開始重視書法繪畫等藝術教育,甚至委托第三方進校開展活動,孩子們對這些課程同樣興趣盎然。尉克敏結合主題展覽研發出特色文創産品——筆簾、筆架、鎮紙……有的從敦煌文化中撷取靈感,有的脫胎于名家書畫,有的取材于詩詞歌賦,有些還被陳列在敦煌文博會展台,“讓年輕人慢慢理解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可敬可畏”。

周健也從2016年開始在墨廠開展了徽墨研學計劃,年輕工人被培養成講解教師,接待全國大中小學生及親子團。孩子們先學制墨理論再實操,還能将自己的作品帶走留念。随着多媒體教室、制墨體驗車間、硯雕體驗車間等場所建成,周健和專業院校研發的徽墨制作、描金、書法、歙硯雕刻等研學體驗課有了教學空間,研學接待量每年可達十幾萬人次。周健還瞄準年輕人追求快節奏生活、沒耐心磨墨的特點,在磨具上做文章,同時調整配方,讓産品出墨速度變短為一兩分鐘,“讓文房四寶成為年輕群體修身養性的實用文具”。

李超則從宣紙開始,逐步打通筆墨紙硯全産業。8年前,他就進行宣紙字帖産品研發,在學生練習描紅用的産品加入小清新圖案和花紋,“跟着市場需求走”。去年,一部網紅電視劇帶火了司馬相如的《上林賦》,李超立馬研發《上林賦》長卷字帖,很快成為店鋪熱銷産品,直到現在還熱度未減。今年,又有新産品書法套裝“上架”,他依托古詩詞文化IP,在宣紙上設計唯美圖案,在對聯紙的背景花紋中融入詩詞插畫,讓消費者使用時不覺得枯燥。

受衆有限,人才緊缺

在宣紙行業打拼40多年的60後曹明友是宣城市文房四寶協會秘書長,在他看來,随着書法繪畫愛好者增多和書法藝術進課堂活動的普及,受衆對文房四寶會增加一定了解,但總體而言,受衆範圍還是有限的,在這個行業創業并不容易。

安徽作為中國文房四寶的主産區,從事文房四寶相關産業的人員不下10萬人,僅泾縣的宣紙協會就覆蓋200多家會員企業,有的做精品書畫紙,有的生産機械手工紙,有的做宣紙加工,其中不乏銷售額達2000多萬元的“頭部創業者”。

但曹明友坦言,文房四寶還是在“危機中生存”。他從更小的區域維度觀察到,在盛産宣紙的泾縣丁家橋鎮,做抖音直播、網上銷售的都是年輕人,原料生産環節如曬紙等苦活,都是年紀大的手藝人在幹。

采訪中也有從業者表示,要讓文房四寶走向更大市場,就得充分挖掘其實用價值、藝術價值、文化價值和收藏價值,但基礎是得懂文化和手藝。

一位從業者提到,文房四寶行當相對小衆,外行不了解,參與不進來;真正做這行的老師傅又覺得行業辛苦,不希望孩子繼續在這個圈子裡,所以造成人才斷層。

眼下,周健同樣遭遇了年輕人才培養困擾,他和專業院校合作開發徽墨制作、歙硯制作、墨模雕刻課程,“手藝人大部分時間應該待在車間裡,如果都上網帶貨了,誰還有精力研究技藝、普及知識,還是要有專業的電商人才來做專業上的事”,他道出了行業的隐憂。

處在事業上升期的李超也擔心“人才都去大城市了”,文房四寶的産地大多在相對偏遠的縣城,創業者渴望專業懂行的電商人才團隊來為文房四寶争取流量。

2016年,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的《關于促進文房四寶産業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形成具有地域特色和全國影響力的文房四寶特色區域與産業集群;文房四寶産業與教育、旅遊、休閑養生等産業實現深度融合,特别強調要“培養一批産業高技能人才”。作為非遺類文創人才的培養源頭,職業院校也有着自己的看法和舉措。

1983年,踐行陶行知教育思想的職業學校——安徽省行知學校在歙縣誕生。該校選聘當代著名的、行業公認的、工藝水平高的藝術大師駐校教學。同時,一方面以模拟“項目承接”“創業團隊組建”形式,讓學生與文房四寶一線創業者常态化溝通,根據文化市場動态考核學生對工藝、創新理念的掌握程度。另一方面,以校企合作方式,将學生設計的産品投入市場接受檢驗。

行知學校副校長、安徽非遺職業教育集團理事長曹雄威建議,從小學到大學,學校要經常組織書法、繪畫和工藝設計制作比賽,以喚起更多學生對中國工藝美術的喜愛。政府則要對非遺傳承人加大關心和支持力度,重視對中青年非遺傳承的發現和培養工作,使這些骨幹力量進入專業、職業院校,聯手培養高素質的專業化的創業、傳承隊伍。

莫讓“劣币驅逐良币”

随着市場壯大,盧廣成等人成立了洮硯協會,修建了展覽館,收集整理和推介洮硯文化曆史資料,組織青年人才專業培訓,助推洮硯與時代節拍“同頻共振”。但他很快發現,目前洮硯市場還存在行業标準欠缺、産品分級不明确的問題。

蘇金平也觀察到,随着市場份額和需求量增大,麻紙産品的規範程度還有待加強。目前,有一些商家用機器仿造西和麻紙,給消費者帶來了不好的購物體驗。此外,手工做紙在價格上并沒有優勢,也挫傷了一些造紙戶的積極性。

去年10月,在安徽合肥舉辦的“中國文房四寶傳承與發展高峰論壇”上,中國文房四寶協會副會長、泾縣汪同和宣紙有限公司董事長程彩輝曾對媒體表示,真赝夾雜、以次充好、同業惡性競争等現象妨礙了文房四寶市場長遠健康發展。比如,宣紙用的原料是檀皮加潦草,有些企業買來漿版成品,成本低了,但對宣紙行業信譽度形成沖擊。

文房四寶是文史學者、書法家王文元的日常用品,但他在選購這些物品時也踩過不少“雷”。良莠不齊的産品質量、并不專業的“專業推薦”讓王文元養成一個習慣——盡量找産地的商家先少量購買來“驗明正身”。為了挑選一方中意的硯台,他曾用同樣一個墨條試十幾個硯台,看硯台的發墨情況,以及蓄墨後變幹的情況。

一位從業者坦言,文房四寶行業博大精深,還注重師承,有人覺得這行門檻低,學個皮毛就來開店,材質原料再“差點意思”,價格可能比較低,後期會造成“劣币驅逐良币”的不良現象。

要想解決上述難題,曹明友覺得各方都得盡力,行業協會要擔起職責,組織展覽、交流、培訓和評獎活動,增加創業者的能力和積極性,“但協會解決問題的能力有限,政府應該加強和行業協會的聯系,引導有序和良性競争,避免同行業的‘内卷’。”

王文元說,文房四寶中的每一門類都承載着一門學問,選購時,一定程度上靠的是消費者個人經驗和技巧。因此,商家想要長久留住顧客,就更應該注重口碑,和消費者之間建立信任關系,“這也能解釋為什麼老店、老字号更受市場歡迎”。

“文房四寶是實用工具,也代表一種精神文明。”曹雄威說,創業者要借鑒鉛筆、油畫筆、顔料等文具依然被現代學生使用的成功經驗,将文房四寶産品産業化升級,注重器具與内容的結合,制作出有當代印記、符合當代人審美和需求的産品,“市場快消品和高端收藏品的生産思路是不一樣的,找對客戶層、合理精準價值定位、定期推出新品至關重要。”

以硯為例,硯雕行業生産力遠遠超過了使用需求量,他指出,“硯”絕不可局限于“研墨工具”的定位,更應把其看成一種“硯文化”,在茶道、家居、旅行等行業中尋找“硯文化”能跻身拓展的市場,讓産品“接上地氣”,回歸生活、融入生活、改變生活。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