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日,華為鴻蒙操作系統Harmony OS 2.0正式發布,并宣布華為旗下的百款手機将支持這一系統,而作為華為的旗艦機型Mate40系列,Mate30系列,P40系列以及折疊屏Mate X2系列當天就可以預約公測下載鴻蒙系統嘗鮮。
一時間,微博上,朋友圈裡關于鴻蒙的内容刷了屏,身邊不少人都搶先體驗了鴻蒙系統。钛媒體第一時間在Mate40 Pro上進行了嘗試,體驗上總結來說可以歸為“好用, 不卡頓”。
鴻蒙系統獨有的卡片功能,可以在應用程序上随時上劃呼出卡片進行操作,而不用打開應用程序,更輕量化的操作,提升了用戶的操作效率。
可以讓進程最小化的藏在後台“實時在線”,但又幾乎不消耗資源,方便用戶随時打開應用。
在手機屏幕上下滑可以呼叫出超級終端,在同一個華為ID賬号下,多設備直接通過“拉,拖”就可以進行配對連接,在多設備上共享、互傳文件、圖片等,辦公效率大大提高。
還有媒體測試後發現,采用鴻蒙系統後,手機的電池續航提升了10%,這都是對于用戶來說實打實的好處。
随着鴻蒙系統的發布,也有多家廠商第一時間宣布自家産品支持鴻蒙系統,在都具備鴻蒙認證下的IOT設備之間,可以互聯控制,而不依賴于手機,真正做到了多設備之間的連通,萬物互聯才是鴻蒙最終的星辰大海。
有一種觀點認為,“鴻蒙隻能在華為手機上體驗,我不用華為手機,也就無所謂,而其他主流手機廠商也不支持用鴻蒙,鴻蒙再好,也與我無關。”
實際上,鴻蒙真不是一個手機操作系統,它的目标是萬物互聯。首先來看手機的發展,Strategy Analytics的研究報告指出,2018年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首次出現全年下滑,從2017年全年的15.1億下降5%至14.3億。這是一個持續下滑的數據,到2020年大概同比下降了6%。
同時,從2018年開始,消費者使用手機的時長基本穩定在4至5個小時,這預示着移動互聯網産業的發展面臨一個新的轉型期—萬物互聯。
其次,據智研咨詢發布的《2020-2026年中國物聯網産業運營現狀及發展戰略研究報告》數據顯示,2018年,全球物聯網設備連接數量将高達91億個。預測2025年全球物聯網設備(包括蜂窩及非蜂窩)聯網設備将達到252億個。2018年我國物聯網連接規模為23億,預計2022年物聯網連接規模将達到70億。
也就是說,我們的移動互聯網生活正在從以手機為中心向着以萬物互聯的物聯網生活演進。
而目前世界上稱得上生态的操作系統隻有谷歌的安卓和蘋果的iOS。但谷歌的安卓在設計之處是作為手機操作系統開發的,版本之多,也造成了不同設備之間互聯存在一定障礙,比如有的電視盒子上還是安卓4.0,8.0版本,而手機上已經是安卓11版本,所以說,安卓天生就不是為了物聯網存在的操作系統。
蘋果的iOS系統可以做到自身蘋果系統的多産品之間的互聯,但這是一個封閉性的生态系統,不是蘋果自家的産品,無法互聯,逼着用戶買蘋果全家桶。
而華為的鴻蒙操作系統,從2016年研發之初就确定了目标是為了萬物互聯,做到跨設備使用,讓設備之間無縫協同,如果用“天生快,一生快”這樣的比喻來說鴻蒙,還是蠻恰當的。
實際上,做一個操作系統是相當艱難的,需要有大量資金投入,要有技術研發實力,有大量的硬件基礎支持,還要趕上一個“好時候”。
以微軟的windows操作系統為例,當年的Vista開發費用超過200億美元,相當于人類史上最偉大的科學計劃之一“阿波羅登月計劃”的費用。
Linux雖然是一個開源免費的操作系統,但全世界的組織都對Linux開發進行了的大量投入。2008年,Linux基金會的一項研究表明,發Linux社區發行版Fedora 9要花大約108億美元。
而蘋果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利用iOS系統和蘋果APP商店,為用戶提供了生态閉環。但這還不夠,蘋果同樣看到了萬物互聯趨勢,并推出了M1芯片,利用底層硬件上的打通,通過M1芯片,蘋果在半年之内順利打通了從手機到平闆電腦,再到桌面計算的硬件生态。
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常用的隻有微軟的windows,谷歌安卓和蘋果iOS。
如果說,微軟的windows是因PC時代到來而崛起,谷歌的安卓則是因為移動互聯網時代手機的出現而崛起,那麼在下一個萬物互聯時代的黎明即将出現之際,華為又怎麼能放過這個将大家重新拉在同一起跑線上的機會?
華為在研發上的投入每年都超過10%以上,而已經貫徹多年的1 8 N的全場景戰略,讓華為擁有了除手機之外還有筆記本,平闆,耳機,運動手表,智慧屏,音箱,車機等設備,同時還有支持華為認證的大量第三方IOT産品。
如果說手機的數量是1,那麼IOT的設備可能就是10,甚至100。這也是為什麼在文章開頭就強調鴻蒙系統絕不是一個手機操作系統,當放眼萬物互聯時,會發現IOT的設備是10倍,100倍于手機。
因此,鴻蒙系統相比其他手機廠商具備了最廣泛的IOT硬件生态基礎。小米的生态系統也非常廣泛,但可惜并沒有去研發底層的操作系統,而是用着安卓。
美國的制裁讓華為将之前的“備胎計劃”鴻蒙系統加速研發叠代,反而加快了在萬物互聯上的布局。
有一種言論說“鴻蒙是套殼的安卓”,實際上這是對于開源認知的誤區。安卓本身用的開源代碼就超過了80%,蘋果的macOS則是基于FreeBSD而來。我們可以把開源代碼理解為一個“工具箱”,隻要符合開源社區的規範,任何人都可以使用“工具箱”裡面的“工具”去組裝生産自己的産品,鴻蒙操作系統本身也是一個開源操作系統,任何一個遵守鴻蒙規範的開發者都可以去使用在自己的産品上。
難道為了理發,還需要自己先學會煉鐵,做出一把剪刀來麼?這也太違背開源精神了。
但是,鴻蒙操作系統也面臨着挑戰,再好的系統,也需要被廣泛的使用才會有影響力,光靠華為自身的産品是遠遠不夠的,如何發動第三方品牌加入鴻蒙,指數級别的擴大硬件品類,将生态的“土壤”做厚實。
推出易用的開發工具給開發者,給與有力度的獎勵措施鼓勵開發者在鴻蒙系統下開發第三方應用,相比蘋果和安卓的應用數量, 目前的鴻蒙應用還遠遠不夠。
在鴻蒙發布會上,華為消費者業務CEO餘承東用了“沒有人是一座孤島”來講述華為目前的危急狀态。在文章的最後我也很願意用這句話作為警示。
在萬物互聯的時代,人和人,設備和設備之間,都是相連的,沒有一個人,一個設備,是可以獨自存活,獨善其身的。
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去使用華為鴻蒙系統并不是用“愛國”簡單能涵蓋的,本身萬物互聯的時代也需要有一個新的操作系統應運而生,隻能說鴻蒙系統恰恰是“順勢而生”。
而放眼全球格局視角來看,這也是中國企業在5G領先之後,又一次有機會在萬物互聯時代上做到領先,固然遇到的困難非常多,但這一仗必須拿下。
每個人都不是一座孤島,今天錯失機遇,難道還等着下一次再被制裁麼?(本文首發钛媒體APP,作者/項歐)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