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末代的慈安太後即東太後,是清代鹹豐皇帝的妻子,比慈禧太後小兩歲。姓鈕祜祿氏,原是廣西右江道穆揚阿的女兒,鹹豐在未做皇帝前與之婚。鹹豐二年(1852)二月,诏封貞嫔。四月二十七日進内。五月,诏晉貞貴妃。六月,已拟為皇後。鹹豐死後,進為慈安太後。1881年(光緒七年)去世,死因成謎,葬于定東陵。
她的性格與慈禧太後截然不同,為人幽閑靜淑,舉止端莊,口木讷不善言辭,在衆妃嫔中從不争寵,備受鹹豐皇帝的尊重。鹹豐死後,她進封為慈安太後,位居慈禧太後之上。
而慈禧太後,1852年入宮,賜号蘭貴人(清史稿記載懿貴人),次年晉封懿嫔,1856年生皇長子愛新覺羅·載淳(同治帝),晉封懿妃,次年晉封懿貴妃,1861年鹹豐帝駕崩後,同治帝的登基,作為同治帝的生母,“母以子貴”才登上皇太後寶座的。
慈安皇後在鹹豐十年(1860年),随帝逃往避暑山莊。轉年(1861年)七月,鹹豐帝死,她為未亡人,年二十五歲。載淳繼位,就是同治帝,兩宮并尊:尊慈安為“母後皇太後”、慈禧為“聖母皇太後”,加以區别。 因慈安太後住居在東六宮的鐘粹宮,俗稱慈安太後為“東太後”;慈禧太後住居在西六宮的長春宮,俗稱慈禧太後為“西太後”。
而慈安太後有三件事被曆史記憶,也被後世關注:
第一件是兩宮太後垂簾聽政。同治帝繼位年的十一月初一日,明清政治史上發生一件大事:“兩太後禦養心殿,垂簾聽政。”這不僅是改變清朝祖制,而且是明清皇朝史上的空前之舉。
第二件是同治八年(1869年),慈禧大太監安得海出京,山東巡撫丁寶桢将其捉拿,慈安太後立命誅之。
第三件是光緒七年(1881年)三月初十日,慈安皇太後在鐘粹宮突然崩逝,年四十五。安得海的死和慈安的死,兩者之間,有關聯嗎?有人、有書說有。
先說安得海的死。《清史稿·後妃傳》記載:“同治八年,内監安得海出京,山東巡撫丁寶桢以聞,(慈安)太後立命誅之。”從此慈禧同慈安結下嫌怨。事情經過是:慈禧貼身太監安得海,受慈禧派遣,乘樓船南下,行至山東泰安,山東巡撫丁寶桢密派人跟蹤追捕抓獲,将其送到濟南。安得海言:“我奉皇太後命,織龍衣廣東!”
丁寶桢上奏朝廷,慈安太後問:“法當如何?”諸臣叩頭奏:“祖制太監不得出都門,擅出者,死無赦!”巡撫丁寶桢“棄安得海于市”,丁寶桢殺了安得海,暴屍三天。慈禧當時沒有怨恨、報複,反而讓他升為總督。為什麼?有人分析道:慈禧年輕守寡,傳聞同安得海“有一腿”。安得海暴屍三天,公示安得海确是一個太監,從而為慈禧太後洗刷了不白之傳言。
再說慈安太後的死。慈安的死,死得突然。《清史稿·德宗本紀》記載:光緒七年(1881年)三月“辛未(初九日),慈安皇太後不豫,壬申(初十日),崩于鐘粹宮”。人們傳說慈安是被慈禧害死的。
這是怎麼回事呢?慈禧害了一場大病,據說是患“蓐[rù]勞”,《王力古漢語字典》說:“蓐,孕婦生産。”醫生薛福辰“說假病、下真方”,用補藥,效果好。慈禧病愈,慈安知道慈禧失德,仍置酒感悟她。慈安保存鹹豐臨終前給她的手谕——内容是如果慈禧跋扈,就用此谕誅之。
但是有一天,慈安太後患病,吃了太醫所開的各種藥,都不見效,一氣之下,就不願意再吃藥。沒想到不吃藥,幾天之後,慈安太後的病居然奇迹般的自己痊愈了。
大病初愈的慈安太後興起就到頤和園散步,頤和園中的慈禧太後左臂纏着白紗等着她的到來。慈安太後看到慈禧非常奇怪就上前問慈禧原因。慈禧回答道:“見慈安病卧床榻,就從自己的臂膀上割下一片肉,讓人煮湯為你滋養身子。”慈安聽了感謝萬分地說。便回宮中,取出鹹豐皇帝的臨終密谕,當着慈禧的面,燒為灰燼。
慈禧對慈安的舉動既驚訝又感動。數日後,慈禧請慈安到長春宮,拿出點心招待慈安。慈安有午睡醒後吃點心的習慣,就吃了點心,連說:“好,好!”慈禧說這是她娘家送來的。過了幾天,慈禧派人送點心給慈安。慈安吃了慈禧派人送來的點心後,腹痛惡心,遽然死去,年四十五。慈安死後,沒等娘家人來就入殓,更加引起人們的猜疑。據載:孝貞(慈安)崩,諸臣皆大驚,抵宮見孝貞已小斂,慈禧坐矮凳上。按慣例,後妃薨,即傳戚屬入内瞻視後小斂,但孝貞薨,椒房無預其事者。又雲:孝貞故喜小食,薨日,慈禧以糕餅進禦,逾數時薨。(《述庵秘錄》)然而,慈安得的是什麼病,慈禧是否害死慈安,慈安是否保存鹹豐帝手谕,宮廷詭秘,沒有确證。這正給戲曲小說和影視創作留下想象空間,也成為學者難以解開的曆史懸案。
常言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慈安太後死因懸案,給後人留下點思考。
更多精彩關注中國曆史網:kklishi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