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生物起源和進化方向

生物起源和進化方向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9-13 19:16:50

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人認為自己的性别搞錯了,需要變性。而且變性的大多是男性想變成女性。這就涉及人和高級哺乳動物性别的起源。

生物起源和進化方向(生物性别的起源是從什麼時候開始)1

遠古的生物性别

生物醫學的研究不斷有新的理論和證據證明變性有着生物學基礎,這就是決定人和動物所有行為的根源——基因。而在胚胎的基因性别分化中,誰也不知道何時基因會有突變和差異,就在"上帝"一打盹中,控制性别的基因出現了誤差,或把本是男性基因的胚胎拼接成了女兒身,或把本是女性基因的胚胎拼接成了男兒身,這就為将來的變性打下了生物學基礎。

研究發現,除了因心理原因和環境影響而打算變性的人外,的确有許多人是基因問題,說到底是性染色體的問題。對變性的區别應當與異裝癖等假性變性者區别開來。據統計,真正的變性者也許隻有1/35萬。不過真正要求變性的人從性染色體和大腦的某一區域中都可以找到他的性别根源。

生物起源和進化方向(生物性别的起源是從什麼時候開始)2

如果要往遠古追溯,生物,包括動物與植物是無所謂性别的。那麼性别是什麼時候形成的,又是怎麼形成的呢?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張昀從微觀形态比較的角度提出生命在6億年前就出現了雌雄之别的性别分化。古生物學界一般認為生物至少有35億年的進化史,而性别分化是一件非常重大的事情,因為伴随性别分化,生物才出現了複雜的遺傳系統和世代交替的複雜生活史。

張昀教授對古生物研究已有30多年,他在對貴州前寒武紀(即6億年前)的磷塊岩中保存的多細胞紅藻化石進行研究後發現,這種包埋于膠磷礦中的葉狀化石的切片,在顯微鏡下顯示出罕見的保存得很好的細胞和組織。在這些原始植物中發現了具有類似現代高等藻類精子囊和果胞囊的生物的有性生殖結構。對這些物質和相關物質的研究表明,原始生命在内外環境的共同作用下,經過30多億年漫長的生物學和化學進化,終于在元古宙末(6億多年前的晚前寒武紀)進化産生了具有有性生殖方式的多細胞原植體生物,并在淺海環境繁榮起來。

生物起源和進化方向(生物性别的起源是從什麼時候開始)3

這一結論的可行性在于,在我國貴州發現的前寒武紀古植物化石是全球目前已知的第一個具有有性生殖方式的可信的生物化石證據。但是這種有性生殖方式後來是怎樣進化的,以及怎樣進化到動物和人身上,還需要相當多的研究才能揭開謎底。但這一研究結果至少說明了,在遠古時期,動植物是沒有性的,後來進化到兩性生殖,也可能進化得不徹底而留下了一些中間環節和其他的性别。因為早就有人問過,人為什麼隻有兩性,而沒有千千萬萬種性别,而這種可能性是存在的。

線粒體基因的作用

最近新的研究又表明人類之所以發展為隻有兩性,是因為首先要保護自己的生存,在隻有先能生存和繁衍下去的情況下,才能談得上美觀和後來的兩性美。英國巴思大學生物教授赫斯特提出,生物性别的數目取決于有性繁殖的方式,而這又是由于人體内另一種基因——線粒體基因所決定的。

生物起源和進化方向(生物性别的起源是從什麼時候開始)4

線粒體的特點是分裂速度很快。在遠古時代,如果一種生物能找到配偶的機會是99%,那麼一旦線粒體基因發生突變,這種突變就很容易傳給後代。而傳給後代的突變破壞力很強,嚴重時可造成後代生存困難。由于這種生存的危機,人類自身就演變出了一種辦法來排除這種生存的危險,就是在交配的過程中去除一組線粒體。而去除的則是精子中的線粒體,當精子進入卵子後,其線粒體就被毀滅。這也是為什麼今天人類的線粒體基因遺傳隻有母系的線粒體而缺少父系的線粒體的原因。而且地球上的絕大部分物種也是隻從母體那裡繼承線粒體,從而避開線粒體互換而引起災難性的基因突變後果。

那麼線粒體基因又是從什麼地方來的呢。生物學家推論,線粒體基因是遠古時代細菌的後代,因為它的DNA是由某種特殊的細菌演變而來的。線粒體在人體細胞中的功能是供能,因為它能生産能量。它感染人體的細胞後就被細胞發現具有如此好的功能和作用,而被細胞留下來,或者從另一個角度講線粒體進入人體細胞後也發現了這是一個存身的好地方而千方百計地留了下來,最後成為人體的一部分。由于有了線粒體,人的性别也就變成了隻有兩種。這與某些生物比較就可以更能明白其中的原理。

例如,蘑菇原來有3.6萬種性别,但是蘑菇的不同在于它在交配時不會允許兩組不同的線粒體進入同一細胞,這也避免了不同的線粒體快速複制,造成基因突變的後果。所以蘑菇才有較多的性别。

生物起源和進化方向(生物性别的起源是從什麼時候開始)5

男性基因和女性基因

那麼作為一個具體的生物個體,人的性别又是怎樣确定和分化的呢?科研人員進行的探索又初步揭示了人和動物兩性分化的一些秘密。早在好幾年前,英國和美國的生物醫學科研人員就發現,哺乳動物的性别分化的決定因素在于基因上的某些堿基對。第一個被發現的決定性别的基因是“睾丸決定因子”(TDF)。這一基因是在哺乳動物的精子細胞核Y染色體中發現的。

此後研究人員又在人的Y染色體中發現了一種稱為SRY的基因,并認為它是決定性别的基因。而且在其他哺乳動物,如猩猩、豬、家兔、馬、牛、和老虎等的Y染色體上也找到了SRY基因。研究人員還發現,小白鼠的SRY基因隻存在于睾丸中。這說明SRY基因與睾丸決定因子有密切關系。在懷孕後10.5天的雄性小白鼠胚胎的泌尿生殖嵴區域内TDF基因很活躍,到第11.5天,生殖嵴區域内可形成小白鼠的睾丸,并可使胚胎模糊的性别明顯化。

生物起源和進化方向(生物性别的起源是從什麼時候開始)6

所以研究人員認為TDF是一種遺傳開關,一旦它被打開,就可能決定胚胎是否發育成雄性。再後來的研究證明,所謂決定性别的基因TDF就是SRY。正是在胚胎的發育過程中SRY基因決定着性别的分化。所以人們也稱SRY基因是男性基因。

最近新的研究又表明,決定人和哺乳動物性别的還存在着另一個基因,即女性基因。美國哈佛大學的一個研究小組發現,這一稱為Wnt-4的基因存在于Y染色體中,如果該基因被激活和履行它的職責,所有的人就會成為女性,所以認為該基因是女性基因。科研人員在小鼠胚胎中發現的這種Wnt-4基因是為一種發出某種信号的蛋白編碼的基因。

在正常情況下,Wnt-4在胎兒的腎髒中是有活性的。沒有這種基因,腎髒就不能發育。而Wnt-4基因如果出現突變,小鼠在出生後也會很快死去,因為沒有這種基因就沒有腎,而沒有。腎則不能通過腎過濾和排出體内的毒素。由于腎與生殖系統的發育是聯系在一起的,Wnt-4基因突變的小鼠體内的生殖系統也存在問題。

由此可以推論,Wnt-4基因是決定胚胎之所以發育為雌性的“女性基因”,如果它出現問題或突變,胚胎就會向雄性方向發展。而SRY基因是決定胚胎發育為雄性的“男性基因”,如果它出現問題或突變,胚胎就會向雌性方向發展。這就是今天關于兩性發育的最新科研成果和人與哺乳動物為什麼會分化并發育成兩性的一種初步解釋。人類細胞中有23對染色體,其中常染色體為22對,而性染色體,即第23對染色體分為X和Y,X是女性性染色體,而Y是男性性染色體,由它們決定人的性别和性别角色。所謂的睾丸決定因子、SRY基因、Wnt-4基因都存在于Y染色體中。

其他的因素

此外決定人和哺乳動物性别的不僅僅是生殖細胞或胚胎中的基因分化,也可能與人大腦中決定性别的特殊部位有關。荷蘭的研究人員研究了6名由男性轉變為女性的變性人,發現他們的大腦中确實有一個極其微小的結構,而這個結構更容易出現在正常女性的大腦中。後來對24名普通男女的大腦研究才發現這一決定性别的部位在下丘腦的一個叫做BSTc的部位。在變性者(男性變女性)的大腦中,BSTc不像是男性的而更像是女性的,因為他們的BSTc比女性的BSTc還要小。由于有這種生物學的原因,許多男性才哭着鬧着拼死拼活要變成女性。

對人腦的研究還發現了關于變性的一些生物學基礎。美國研究人員發現,解剖時将男女大腦縱向剖開,可以看到兩個幾乎完全一樣的淺灰色核桃體,但是它們存在一點區别,在男人的大腦中呈現為或黃或紅的斑點都集中在左側;而在女人的大腦中,這些斑點則集中在左右兩側。紅黃兩色斑點标出了人腦緊張活動的區域,圖像表明,在進行同樣的語言表達的行為過程中,男人僅僅使用左腦,而女人則同時使用左右腦。這種不同表現了男女兩性大腦緊張活動的區域是不同的。

總體來講,右腦負責直覺與綜合,左腦負責語言與計算。美國耶魯大學的神經生物學家薩利和貝内特a舍維茲夫婦用核磁共振和正電子攝像技術對大腦做圖像記錄表明,在進行同樣的語言表達過程中,男人的左腦中位于眉骨後側的“布洛卡區”在核磁共振儀上表現得非常活躍,但右腦沒有什麼動靜。這說明他們僅僅使用左腦。

女性受試者則同時有左右腦的活動。而在運動時,男女在使用大腦灰色細胞方面有不同,男人使用得少而女人使用得多。此外在進行解題計算觀察大腦的實驗中,女生中成績優秀者和成績一般者在大腦的使用上沒有什麼差别,而在男生中成績優秀者的腦颞葉(位于耳後的腦組織)在高速運轉,而成績一般者的腦颞葉并沒有投入使用。這說明女性使用大腦的效率最高,符合消耗能量最少但獲取智慧最大的高級進化形式。這種男女性的區别也說明兩性分化是有着較強的生物學基礎的。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