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送金融進千家萬戶

送金融進千家萬戶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1-13 08:46:16

送金融進千家萬戶?浦發銀行設在湖南長沙的3家社區支行以及設立在四川西昌的1家社區支行,正式退出運營,民生銀行一天之内有9家社區支行退出運營……最初為打通銀行服務“最後一公裡”而存在的社區支行,如今頻現關停,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送金融進千家萬戶?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送金融進千家萬戶(樓下金融怎樣走好)1

送金融進千家萬戶

浦發銀行設在湖南長沙的3家社區支行以及設立在四川西昌的1家社區支行,正式退出運營,民生銀行一天之内有9家社區支行退出運營……最初為打通銀行服務“最後一公裡”而存在的社區支行,如今頻現關停。

作為“家門口的銀行”,以社區支行為載體的社區金融在我國已經發展了五六年時間,與當年的火熱狀态相比,目前社區支行狀況堪憂,總體呈現“進少離多”。

銀保監會統計顯示,截至7月5日,今年共有270家銀行社區支行開業,然而卻有358家社區支行正式被批準關停。

值得玩味的是,這些關閉的社區支行幾乎沒有給居民的生活帶來多大影響,甚至有人在幾個月之後才發現社區支行的關閉。的确,與現在便捷的手機辦理業務相比,打着“銀行最後一公裡”誕生的社區支行還是太遠了。

從轟轟烈烈如雨後春筍般興起到冷冷清清關閉上演“關閉潮”,不過6年而已,但這股風潮是在市場規律主導下的重新洗牌,還是社區支行真的無法繼續走下去?

曾經的競争籌碼

社區支行的概念,源于2013年原銀監會的一份《關于中小商業銀行設立社區支行、小微支行有關事項的通知》。在文中,原銀監會将社區支行、小微支行定位于服務社區居民和小微企業的簡易型銀行網點,屬于支行的一種特殊類型。不過,與一般支行不同,社區支行和小微支行的主要特點是不辦理對公業務,單戶授信餘額不超過500萬元。目前,全國持牌的社區支行有5700多家。

社區支行通常坐落于住宅區附近的商鋪之間,面積較小,一般配置兩至三台自助機具,加上兩至三名員工。大多數的業務由客戶自助辦理,必要時員工也會給予協助,客戶基本都是來自周邊小區的居民,以中老年客戶居多,流量并不大。

與傳統銀行相比,社區支行功能設置簡約、定位特定區域和客戶群體、服務便捷靈活。因此,推出之初,社區支行被形象地形容為24小時便利店式的“樓下金融”,意在打通金融“最後一公裡”,提高金融服務精準覆蓋。

事實也是這樣,基本的存取款或者咨詢理财産品的需求,社區支行基本都能滿足,除此之外,有的社區支行還提供生活繳費的業務,包括燃氣費、水電費等。由于客戶範圍較小,一般也不需要排隊。

在其短暫的黃金期内,社區支行由于面積小,為銀行節省了部分運營成本,而銀行人員的長期駐紮又增加了和居民的良好互動,助推了銀行挖掘客戶和深度營銷活動。另外,對于工作時段沒時間去銀行的上班族來說,在周末或下班之後去社區支行也很方便。對居民而言,的确是一大便民措施。

但很快,社區支行便背離了其設立的初衷。特别是互聯網金融開始崛起,在其沖擊之下,為争奪存款及客戶資源,我國商業銀行尤其是股份制銀行紛紛下沉社區挖掘客戶,掀起了設立社區支行的浪潮,社區支行成為銀行在壓力之下有力的競争籌碼。

“不少商業銀行的社區銀行,隻是把銀行開進了社區,其服務、營銷和産品都與以往傳統銀行網點沒有太大區别。”一家商業銀行支行的負責人介紹說,社區銀行本應立足定位,從社區銀行與其他金融機構的區别入手,将其差異化優勢發揮出來。現在問題是,一些社區銀行在設立上,并未突出特色化的服務,而成為“跑馬占地”、無序競争的一種不正常手段。

逆風行駛的社區支行

調查顯示,社區支行的困境多半來自于越來越便捷的手機銀行和移動支付。在其強大的滲透力背景下,社區銀行好像在逆風行駛,即使僅僅是“最後一公裡”,也走得格外艱難。

移動支付的普及讓街邊賣菜的大媽都省去了找零錢的麻煩,更别說伴随着互聯網誕生的“數字原生代”了,現代人對現金支付的需求大大減少,社區支行ATM的使用率也大大降低。據調查,過去傳統網點每天有三四百人進出,現在一天還不到100個人。

中國銀行業協會發布的《2018年中國銀行業服務報告》顯示,據不完全統計,2018年銀行業金融機構離櫃交易達2781.77億筆,同比增長6.97%;離櫃交易金額達1936.52萬億元;離櫃率達88.67%,同比提高4.36個百分點。

“很少人去銀行網點了,更沒人去社區支行了。”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币研究所研究員甄新偉認為,我國遠程提供金融産品和服務的功能越來越強大,對社區支行所承擔的傳統渠道服務替代很快。

上海财經大學國際金融系主任奚君羊則認為,另外一個影響社區支行業績的重要因素是,目前的社區支行,不是獨立的經營機構,而是銀行的派出機構,這就使得其經營活動缺乏充分的自主權,産品開發、服務模式等都是統一标準化的。按照規定,社區支行實行有限牌照經營,一般不辦理人工現金業務和對公業務。

從業務範圍看,社區支行主要包括理财銷售、個人貸款、繳費結算等,業務簡單且同質化較為明顯,并不能滿足某些社區特殊的金融服務需求。

據業内人士此前測算,一個社區支行從店面租金(平均20萬至50萬元)到人員配備(一般2至4人,每人年薪按10萬元計算),從店面裝修到設備置備(二者總計5萬元左右)等,一年成本至少要100萬元。按照目前的利差計算,要覆蓋100萬元的成本,需要拉到2億至3億元存款才不賠本。對很多社區支行來說,這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于是,門庭冷落、網點關停、駐點人員回支行網點幫忙——這是現今很多社區支行比較普遍的現象。

面對如此困境,很多銀行選擇“一刀切”,就像開設的時候的一擁而上,關閉時也決絕果斷。從2017年下半年開始,陸續有社區支行退出運營,當年就退出了216家。2018年,又有813家關停,并引發了社區支行頻關停現象的讨論。據統計,到今天為止,共有1300多家社區支行退出運營。

“最後一公裡”何去何從

社區支行真的已經走到了生命的盡頭嗎?對于一部分社區支行來說,并不完全是這樣。

事實上,“關停潮”并不是在所有地區的社區支行發生,這和地區的發展程度密切相關。

據了解,“關停潮”多出現在經濟較發達的地區,這部分人群由于外部環境和客觀條件,已經能夠基本實現金融服務的線上獲取,但是在城市的老齡化社區和經濟欠發達地區,社區支行模式的銀行服務,仍然是為居民提供金融服務的重要方式。

即便是在一線城市,仍然有社區支行能逆風而上、綻放異彩,不僅沒有“凄切凋零”,反而“生機盎然”。

位于北京市朝陽區的浦發銀行北京分行賽洛城社區支行,因為提供寵物等待區、便民服務區、兒童服務區以及免費收貨點、存錢額度積分兌換商品等個性化服務,獲得居民認可。“關鍵是差異化生存,然後提供精準對接服務。” 興業銀行普惠金融部網點的一位負責人認為。

調查表明,商業銀行經營陷困境無法實現盈利是主因。原本計劃“個人業務和小微企業”兩條腿走路的社區支行,目前大部分隻做了個人業務。面對小微企業融資難困境,近期有專家支招“通過賦予社區銀行法人地位、享受貸款審批權限”來解決,以便給社會銀行更多出路。

融360大數據研究院主編殷燕敏則認為,關于社區支行的定位以及未來的發展方向,國内其實還是處于探索階段,并沒有成熟的盈利模式,各家銀行的業務定位也因此有所差異。

“可以肯定的是,在移動支付迅速發展的市場大環境下,銀行的離櫃率勢必會越來越高。因此,社區支行要明确如何定位服務用戶,或需要分區域、分層次地滿足不同用戶的需求。”殷燕敏表示,社區支行未來的個性化、精細化服務或許才是競争力所在。

有業内人士指出,“輕型化、精簡化、智能化、自動化、親民化、精細化”将是社區支行今後的發展方向。社區支行還可以通過互聯網技術,推動線上線下融合,突破原來設定的一公裡的服務半徑。未來可以借助廣泛的網點分布和深入居民社區的優勢,開展符合當地居民需求的各種活動,提供各種場景體驗的社區服務。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