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嶺南師範學院“萌芽”社會實踐隊開展語文第一課堂教學,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提高語文文學素養,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感悟漢字的魅力。實踐隊成員鄧詩苑、吳媛媛擔任主講人。
小老師了解到闆橋鎮普遍易姓,便從“易”字入手,講解了“易”姓氏的起源、演變以及“易”字相關常識。以視頻引入課堂,吸引同學的興趣,“易姓世代相傳至今,其所含深刻含義是不能被忽略的。”小老師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為同學解釋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特點,傳承中創新易氏。
小老師鄧詩苑指出,“易”字漢字形狀的演變具有時代的特點,每個朝代不一樣的字形,是那個朝代精神文化的體現。她引導學生觀察商、西周朝代的“易”字會意演變成水壺的形狀,從而意會為“益(即古溢字)”字,以字形與圖片相結合的形式使同學們深入了解“易”的演變。
在課堂的最後,小老師采取随堂小測試的方式,進行“易”字相關成語的競答,從同學們快速回答的反應可以看出對于“易”字已有所掌握。并根據同學們的反響開展“文字小遊戲”,對“易”加偏旁組新字,全班同學積極參與,一起動腦思考組新字。
“老師教學環節設計的好與壞,會直接影響到學生的聽課效果和學習質量。”鄧詩苑表示,我在教學生們學習文言文等較為深奧的文字内容時,我會設計多些文字互動的小遊戲,讓“教與學”的過程能夠真的“活”起來。作為一名語文的小老師,我深刻地意識到自己身上肩負着的責任使命和擔當。
“萌芽”班的學生們紛紛表示這是一節知識與趣味相結合的語文課。“雖然是短短的一節語文課,卻讓我收獲了很多,這個夏天很值得!”一班林同學激動地說道。
學無止境,教學相長,讓祖國的漢字文化在這個夏天在學生們的心裡“萌芽”!
小老師課堂書寫(葉曉清攝)
學生積極回答現場(葉曉清攝)
學生認真筆記(葉曉清攝)
撰文:李娜
圖片:葉曉清
來源:嶺南師範學院“萌芽”社會實踐隊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