泱泱中華,自黃河流域發源而起,幾千年曆史文化,留下了許多璀璨的明珠。文化長廊裡,從《詩經》到唐詩宋詞,成就令今人矚目。而在其他領域,有聞名世界的萬裡長城,巧奪天工的北京故宮等等許多聞名于世的奇迹,不勝枚舉。它們相輔相成,共同組成了中華的千年文化。
今天,我想寫一寫我國的四大名樓,它們的“名氣”,都沾染了詩詞的氣息。它們因詩詞而得名,而得以流傳千古,得以彪炳史冊。
我國四大名樓,分别是:鹳雀樓、黃鶴樓、嶽陽樓、滕王閣,每一座名樓,又有哪些詩篇寫到了它呢?
文章有點長,一起來讀一讀吧,看看最後一首詩,你讀過沒有。
一、鹳雀樓
鹳雀樓,又名鹳鵲樓,因傳聞中有鹳雀栖于此樓而得名,位于山西省永濟市蒲州古城西面的黃河東岸,也是唯一一座位于北方的名樓。它始建于北周 ,由于樓體壯觀,結構奇巧,加之周圍風景秀麗,唐宋時的文人學士均喜歡在此登樓賞景賦詩,留下了許多不朽詩篇,以王之渙《登鹳雀樓》最負盛名,另有李益的《同崔邠登鹳雀樓》等。
登鹳雀樓
作者:王之渙 (唐)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裡目,更上一層樓。
這首五言絕句是唐人絕句中不朽的詩篇,在描繪祖國壯麗山河中寄予着深刻的哲理,洋溢着昂揚的向上的激情。
黃河奔騰入海,落日依山而下。落日的餘晖與奔騰的大海所形成的恢宏的氣派,并不足以令人駐足停留,眼前的鹳雀樓,讓人還想着更上一層樓,想要看到更遠、更廣的風景!
“欲窮千裡目,更上一層樓”,不僅對仗工整,還帶着濃濃的哲學氣息。
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另外一首李益的《同崔邠登鹳雀樓》也是一首不錯的詩。
同崔邠登鹳雀樓
作者:李益 (唐)
鹳雀樓西百尺樯,汀洲雲樹共茫茫。
漢家蕭鼓空流水,魏國山河半夕陽。
事去千年猶恨速,愁來一日即為長。
風煙并起思歸望,遠目非春亦自傷。
這是李益所寫的一首七言律詩,是對眼前景色的描寫,也是對曆史與現實的感慨。
樓高百尺,汀州雲樹,茫茫一片。漢樂箫鼓,魏國山河,都已在夕陽裡随流水逝去。千年往事轉瞬即逝,憂愁來時一日亦長,烽煙四起裡,春日不再,思歸而又傷情。
景與情,古與今,萬般思緒,在登上鹳雀樓的那一刻,一瀉而出。
腳下的樓,不再是樓,而是詩人萬般心緒的載體。
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二、黃鶴樓
唐朝詩人崔颢的一首《黃鶴樓》,使得這座位于楚天大地的樓閣,成為名樓中名氣最大的樓閣。
黃鶴樓位于湖北省武漢市蛇山的黃鶴矶頭,面對鹦鹉洲,相傳始建于三國時期,曆代屢毀屢建。現樓為1981年重建,樓址仍在蛇山頭。黃鶴樓一共有五層。高五十餘米,相當于16層樓房,攢尖頂,層層飛檐,四望如一,遠遠望去,整座樓形如黃鶴,展翅欲飛。
那麼,與黃鶴樓有關的詩篇,我們首先要讀的,就是崔颢的《黃鶴樓》。
黃鶴樓
作者:崔颢 (唐)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複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曆曆漢陽樹,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這是一首“擅千古之奇”的攬勝名作。
前半部分虛寫:仙人乘鶴而去,白雲悠悠,一去不返,空餘黃鶴樓。後半部分實寫登樓之景:漢陽的景與樹,曆曆在目,鹦鹉洲的芳草,依舊萋萋,暮色茫茫裡,煙波沉沉,哪裡才是家鄉?
傳說之景與現實之感,融合在一起,譜寫成一首壯麗的詩篇,讓位于楚天大地的這座黃鶴樓,流芳百世。
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而詩仙李白的寫于黃鶴樓的送别詩,亦讓黃鶴樓更加聲名遠播。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作者:李白(唐)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黃鶴樓上,煙花三月,與君相别。浩浩長江,孤帆遠去,消失在碧空,唯見天邊的江水,滾滾向東流。
一首惜别詩,在李白的筆下,意境全開,飄逸靈動,不見哀傷,隻見樂景,彷如站在黃鶴樓上,見到的滾滾長江,它是浩瀚的,也是望不盡的。
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三、嶽陽樓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範仲淹這句被中國曆代士人奉為立世格言的名句,也使得嶽陽樓聞名于天下。
嶽陽樓位于湖南省嶽陽市西門城頭,緊靠洞庭湖畔,自古就有有"洞庭天下水,嶽陽天下樓"的美譽,是江南三大名樓之一。嶽陽樓始建于公元220年前後,其前身相傳為三國時期東吳大将魯肅的"閱軍樓",西晉南北朝時稱"巴陵城樓",唐代李白賦詩之後,始稱"嶽陽樓"。千百年來,無數文人墨客在此登覽勝境,憑欄抒懷,并記之于文,詠之于詩,形之于畫,北宋範仲淹的《嶽陽樓記》,唐杜甫的《登嶽陽樓》,唐劉長卿的《嶽陽樓》,南宋陳與義的《登嶽陽樓》等,都是不朽的詩篇。
登嶽陽樓
作者:杜甫 (唐)
昔聞洞庭水,今上嶽陽樓。
昔聞洞庭水,今上嶽陽樓。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杜甫的一生,是漂泊凄苦的一生,晚年時節,他順江輾轉多地,登上慕名已久的嶽陽樓。
眼前是波瀾壯闊的洞庭湖,吳楚分隔兩地,乾坤仿佛浮于湖面之上。身邊并無親朋,孤舟之上,隻有年老多病的自己。關山外戰火未停,憑欄遙望不免淚流滿面,感慨萬千,潑墨寫下了這首《登嶽陽樓》。
這首詩意境開闊宏偉,風格雄渾淵深,是杜甫詩中的五律名篇,前人稱之為盛唐五律第一。從總體上看,江山的壯闊,與詩人胸襟的博大,在詩中互為表裡。雖然悲傷,卻不消沉;雖然沉郁,卻不壓抑,這也是杜詩的偉大所在。
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嶽陽樓
作者:劉長卿(唐)
行盡清溪日已蹉,雲容山影兩嵯峨。
樓前歸客怨秋夢,湖上美人疑夜歌。
獨坐高高風勢急,平湖渺渺月明多。
終期一艇載樵去,來往片帆愁白波。
劉長卿的這首七言律詩,寫的也是登嶽陽樓所見到的景色,字裡行間并不見愁緒,讀來又含了淡淡的哀思。
順着清溪到盡頭時,已是日落西山之時,高聳的山峰與半山的雲朵交相輝映。樓前歸來的客人埋怨秋夢被驚擾了,而湖上的美人卻懷疑是歌聲太吵鬧。獨自坐在高樓,夜風疾疾,看着眼前平靜浩渺的湖水,明月悄無聲息的倒映湖面上。終究會随舟而去,往來的船帆激起浪花,卻讓人不由得悲凄。
劉長卿,以五七言近體為主,尤工五言,自诩為“五言長城”,但這一首七律《嶽陽樓》,寫法也不遜于其他詩篇。
他生平坎坷,筆下的詩歌卻是意境悠遠,并不見半分頹廢,恰如登樓所見的景一般,任夜風疾疾,我自渺渺無波。
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四、滕王閣
滕王閣,位于江西省南昌市西北部沿江路贛江東岸,始建于唐永徽四年(653年),為唐高祖李淵之子李元嬰任洪州都督時所創建。因李元嬰曾被封為滕王,故冠名"滕王閣"。初唐詩人王勃詩句“落霞與孤鹜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使得滕王閣流芳後世。
它與黃鶴樓、嶽陽樓也并稱為江南三大名樓,同時,也是古代儲藏經史典籍的地方,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就是古代的圖書館。封建士大夫們迎送和宴請賓客也多喜歡在此,留下過許多曆史名篇,有唐代王勃的《滕王閣序》,唐代張九齡《登豫章郡南樓》,唐代杜牧的《滕王閣》,宋代蘇轼的《登滕王閣》,宋代辛棄疾的 《賀新郎.賦滕王閣》,文天祥的《滕王閣》等。
滕王閣
作者:王勃 〔唐代〕
滕王高閣臨江渚,佩玉鳴鸾罷歌舞。
畫棟朝飛南浦雲,珠簾暮卷西山雨。
閑雲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
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
這首詩附在作者的名篇《滕王閣序》後,概括了序的内容。滕王閣臨江而立,歌舞已停,雲饒畫棟,珠簾卷雨,白雲悠悠的倒映在潭中,物換星移又過去了幾個春秋?閣中的帝子今日可還在?隻有檻外的江水空向東流。
全詩從空間、時間的角度分别對滕王閣進行描寫、詠歎,筆意縱橫,語言凝練,氣度高遠,境界宏大,與《滕王閣序》真可謂雙璧同輝,相得益彰。
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鐘陵餞送
作者:白居易(唐)
翠幕紅筵高在雲,歌鐘一曲萬家聞。
路人指點滕王閣,看送忠州白使君。
白居易結束了三年江州被貶生涯之後,即将赴任四川忠縣時,來到南昌,與朋友告别,友人在滕王閣上安排歌舞宴會,為他送行,白居易便作下了此詩。
白居易的詩“老少皆宜”,并不難懂,用了倒叙手法,先寫宴會場面之華麗、歌聲之悠遠,也間接的寫出了滕王閣之高。末句才點出是為了歡送白居易,路人觀此盛景,指點圍觀的情景。
這首寫在滕王閣的詩,實則寫的是送别之景,而滕王閣當時的名氣,也可見一斑,或許是因為王勃的一首《滕王閣》,讓世人皆知,名聲大噪。當然,我們也間接的看出赴任四川的白居易,此時坐在滕王閣上,一掃“江州司馬青衫濕”的戚戚然,滿懷着“翠幕紅筵”的歡喜,躊躇滿志欲大展宏圖的喜悅之情。
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每一座樓,都有屬于它自己的傳奇,都有詩人賦予它的不一樣的詩情畫意。唐詩與着四座名樓,也結下了深深的情緣!
你去過哪一座樓,看到過哪一處風景,讀過哪一首詩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柳月青帶你讀不一樣的詩詞,喜歡請點擊關注哦,支持一下美女作家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