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比較流行的一句話是“宇宙的盡頭是編制”,但是,物質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不談情懷奉獻家國情懷,考慮個人得失也無可厚非,今天從個人失方面談談拿到“編制”的優缺點,抛磚引玉,歡迎交流。
首先,我們說的“編制”,或者說“體制内”的工作,一般指的是公務員,事業單位員工等國家工作人員,寬泛一點也包含國企員工,軍隊文職人員等。
亮點:
1.穩定:這也是“體制内”的工作被稱作“鐵飯碗”的原因,一般來說,隻要工作稱職,可以幹到退休,和在私企工作比較不存在被辭退的風險;
2.社會地位較高:“官本位”的價值觀依然存在,對于體制内的工作還是比較推崇的,除了公務員,事業單位中的醫生,教師等崗位本身也是比較受人尊重的。
不足:
1.收入穩定:剛入職的公務員,一般的縣城3-4k,一線城市1w左右,實際值根據各地經濟發展狀況略有不同,屬于“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水平;
2.工作壓力較大:體制内的工作現在并不是想象中“喝喝茶,看看報”那麼輕松,像縣,鄉兩級的黨政機關,尤其是鄉鎮,相比較部局來說更辛苦一點,熬夜加班可能是常态。
“編制”就像一個圍城,外面的人想進來,裡面的人想出去。有的人費力上岸,發現離自己的期望值有差距,放棄吧,有些不舍,所以在下決定之前要想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麼很重要。
建議:
1.對于從政有興趣,可以直接報考;
2.對于收入的期望較高,衡量之後再做決定;
3.對于節假日休息時間期望較高,縣鄉黨政機關慎重考慮;
4.異地報考,尤其是已經成家之後報考較遠距離的崗位,慎重考慮,尤其是好多人報考外地崗位起初是抱着試一試的态度,結果考上了,時間一長,工作和家庭不能兼顧,放棄吧,可惜,堅持吧,困難依然存在,進退兩難是真的難;
5.最低服務期限,有的崗位有最低服務期限,一般為5年,不滿最低服務期限辭職是不能參加公考的,舉個例子,31歲考上公務員,有5年最低服務年限,結果幹了一年對崗位不滿意,想辭職重新考,滿5年的時候已經36歲了,一般的公務員崗位年齡限制為35周歲以下。
以上為個人經驗,不妥之處請批評指正。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