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說,人的一生有三碗面,分别是人面、情面和場面。想要在社會上混出一片天地,端不好這幾碗面,還真的不行。那怎樣才能做好呢?今天和大家分享心學大師王陽明的話:不管人非笑,不管人毀謗,不管人榮辱。掌握了這“三不管”,才能在社會上順風順水。
01 不管人非笑
先問大家一個問題,鴕鳥在受到威脅的時候,它們會怎麼做?它們會把自己的頭埋起來躲避威脅。這種行為我們叫做“掩耳盜鈴”,但是即便我們明白這個道理,還是會有很多人這麼做。就比方說,我們要說的“非笑”,很多朋友在聽到别人對自己的嘲笑的時候,心裡總是一邊告訴自己不要聽,一邊自己還很在意。
和大家說個例子,在孔子周遊列國的時候,有人看不慣他的行為就說,“你這樣到處奔波遊說,不就是要顯示自己的口才和花言巧語嗎?”後來又到了鄭國,孔子和弟子走散了,子貢就和當地的一名隐者打聽孔子,沒想到隐者竟然說“累累然若喪家之犬”。被人說成是“喪家之犬”,很多朋友聽到肯定會很生氣,而孔子卻說“我雖然外貌不似狗,但現在這般情狀,也确實挺像喪家之犬的。”
這點映射到我們現實生活中來,“非笑”這點是無處不在的,如果我們每次都要因為别人的一些嘲笑生氣,那豈不是累死了?
02 不管人毀謗
有句話是說,“真正的内心強大,是從聞謗不辯開始的。”作家馮唐有一次跨界去當主持人,在節目播出之後,網上對他的罵聲很大。有朋友就看不下去,私下問馮唐,馮唐卻風淡雲輕地說,“罵我,是他們的事情。”這世上歸根結底就兩件事:一個是關我何事,一個是關你何事。人這一輩子,活在别人嘴裡,還不如活在自己心裡。面對别人的一些中傷和诽謗,不解釋,不争辯,诽謗便不攻自破。就好比一張白紙上被污染了一滴墨水,不動它,它就不會擴散。否則,就是玷污一片。
03 不管人榮辱
這裡的榮辱,更多指的是個人得失。這點呢,王陽明就很有發言權了,他曾經提倡“榮辱得失面前不動心”。年輕參加科考的時候,考了兩次都落榜了。關鍵是他父親是當時弘治朝的狀元,狀元的兒子落榜,在當時可是能說上好幾天的大笑話。可王陽明卻沒當回事,說“别人都因為自己落榜了而感到羞愧,而我卻以落榜之後感到羞愧而羞愧。”正是因為有這樣的心态,在日後的仕途上,他即便是被同僚打壓,也沒有放在心上,反倒是活出了自己的一份逍遙自在,也創立了“王陽明心學”。
人面重要,但是需要自己掙;情面險要,需要我們用心經營;場面微要,也得需要我們去迎合。人這一輩子,拾掇好這三面,相信會越來越好。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