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營銷工具操作?2021年,我們還要做微博嗎? ,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微博營銷工具操作?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2021年,我們還要做微博嗎?
當品牌藍V興起的時候,我們找到了一個新的渠道,代替品牌官網成為了品牌和用戶對話的新窗口,這個變化其實是很順其自然的,因為時代從互聯網時代變成了移動互聯網時代,品牌藍V在風口上,廣告人都紛紛投入其中,碰上創業潮,無數digital公司湧現,想要打造出作品來,幾年過去了,風口不在,上頭的我們冷靜了,需要思考的問題變多了:
“社媒賽道裡的車多了,用戶為什麼還要上你這輛車?”
“預算逐漸有限的我們,怎麼把有效花錢?”
“我們究竟應該如何運營微博?”
“微博在今天,真的還要做嗎?真的要停更嗎?”
……
停更微博從來都不是理智的行為,關于官微的運營态度,我的建議是,不要停更,但要從“放肆”到“克制”,重新思考運營手段和内容策略。
對于品牌來說,微博是能夠讓品牌的産品與服務形成巨大影響,并深刻觸達用戶的重要平台,但是很多品牌賬号疏于管理和運營,流于形式,反而對品牌形象造成一定影響,在做官微之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準備。
靈魂提問:扪心自問:你是在運營官微還是在生産互聯網垃圾?
如果是身處一線的運營們,一定被要求過這樣的KPI:“每天2-3條原創内容,1條轉發互動内容,每周要參與1次聯動”這就是我在負責海爾空調官微時對内容的要求,對于這幾條數據要求,我是十分抗拒的,品牌每天真的有那麼多話要說嗎?每天真的能産生這個頻次的優質内容嗎?聯動到底為了什麼而聯動?
重壓之下,必有水貨,規劃些不痛不癢的内容,湊夠條數,又或者參考些熱點和營銷号,出些尬到要死或者八竿子打不着的内容,這種情形之下産生的内容不過是生産互聯網垃圾罷了。
仔細想想,現在的你,在生産互聯網垃圾嗎?
一、如何更有目的性的做内容?1、理解你的賬号品牌所在的行業,品牌的成長階段,品牌希望通過微博發揮出的作用都不盡相同,所以這一塊是沒有标準答案的,甚至在不同的時間,這個答案也在變化,而運營者需要在做規劃時,不斷地詢問自己這些問題,答案是一切内容規劃的基礎。
我們需要正視自己的位置,搞清楚自己的價值,才能在對的方向上做對的内容。拿一家餐飲藍V舉例,當時品牌已經在全國擁有了45家自營門店,微博上已經有了不少用戶的主動曬單,同時品牌也将贊助一次偶像活動,他需要微博這個戰場通過外圍替他發聲,所以當下去注冊了賬号,但對于這個品牌而言,花費大力氣去運營是一種資源浪費,所以在贊助活動後,官博的主要内容就以點贊曬單、翻牌贈禮、産品動态、消費者意見反饋為主來操作,運營可以說是相對比較簡單的,釋放出人力的同時,簡單保證品牌在微博上有個窗口即可。
2、理解你的粉絲如果以上是在"知己",那接下來就要好好看看我們的營銷對象,做好"知彼"的工作,賬号的粉絲基本分為這三類:
已經消費的用戶
對你産生好奇的用戶
你想要吸引的TA
3、粉絲對官微的需求是什麼?這些粉絲希望我們給到什麼樣的内容呢?這個答案我們從"馬斯諾需求層次理論"裡尋找 。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的基本内容是将人的需求從低到高依次分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低級階段)、社交需求、尊重需求(中級階段)和自我實現需求(高級階段)五種需求。其實粉絲對微博内容的需求也是如此。
對應到内容的分類:
必要信息=産品相關的幹貨,實際對用戶産生使用價值的内容;
被保障的感覺=投訴有門,有保障的售後服務;
和品牌産生情感聯系=官博與用戶間的互動,包括評論互動、粉絲内容翻牌、針對粉絲發起的線上活動等等;
粉絲的身份歸屬感=專屬于微博粉絲獨家待遇與福利;
價值觀共識=品牌内容的共鳴感。
前四類我們看作是官博的日常内容,最後一類可以歸為品牌内容。總結來看,粉絲需要的是:實在的日常内容 真誠的品牌内容。
二、實現内容的手段有哪些?根據以上五類内容,我們的産出方式在實際過程中,主要分成自産内容、聯合内容以及外圍内容,自産内容是由品牌自己産出的内容,需要符合品牌的對外形象。外圍内容其實不同品牌也有不同的部門在負責,有的品牌已經由PR部門在負責,有的則沒有明确的說明,成為被忽略的部分。實際上,官博運營操作較少的品牌,運營小編可以考慮去挖掘一些正在成長期的博主或者說是KOC,用産品置換測評。
1、藍V聯動着重想和各位分享的是藍V聯動,聯合内容主要是指藍V聯動及KOL的内容合作。随着前幾年跨界合作的流行,藍V聯動也成為了運營KPI。在這個部分,想要強調的是,每一次的聯動要思考一下意義,為了什麼要做聯動,不少為了聯動而聯動的活動,其實都是藍V自己"一個人開狂歡的party",忙活了半天,隻是自己累了而已,藍V聯動主題是一定要意義和創意的。
舉一個我之前做過的聯動例子:“海洋五子”,海洋五子是大火團綜《青春有你》五位未成功出道的練習生限定團,粉絲們因為五位優秀的練習生未能成功出道,在相關超話瘋狂發帖表達意難平,海洋五子的超話熱度一度碾壓一直穩居第一的蔡徐坤超話,熱度爆表,急需完成互動KPI的我臨時起意,叫上了海天拌飯醬、海馬汽車、海之言、海底撈調味料四家海字開頭的品牌藍V跟海爾空調一起組成了“海洋五子”,并發布了聯合态度海報,每家提供了自家一定數量的産品進行抽獎,海洋五子粉絲熱情高漲,積極轉發,當天數據爆表,當你的聯動主題能和創意結合的時候,其實數據起的是很快的。
當然,大量的曝光是一把雙刃劍,當越來越多的海洋五子粉絲關注到我們的聯動時,開始出現質疑我們蹭熱度的聲音,之後聲量越大,微博端各品牌負面指數開始上升,迫于壓力,各品牌隻能進行删帖處理,所以,發起聯動之前一定要提前做好各種特殊情況的解決方案,并且确定是好的主題在進行聯動。
2、KOL聯動而KOL的合作部分,建議各位在篩選時,把内容的産出能力也放進衡量标準。我們做的事情也應該更多地從投放轉向精品内容産出。過去我們看重KOL的渠道,他的粉絲圈層,想把品牌帶進他的粉絲視野裡,那都是相對較硬的廣告。對于現在的我們來說,預算使用可能需要盡可能地發揮更多價值。
最後:關于從業者的一點思考1、工作門檻有人說新媒體是一個門檻較低的工作,這麼說可能沒有錯,但是想要留在這個行業裡,一點都不容易,這個行業需要我們不斷學習、會思考、懂策略、有創意、能執行、吃苦耐勞還要敢追熱點…… 所以做好這一件事,就需要我們不斷努力。
2、工作價值新媒體,其實也是一種媒體,既然是媒體,我們也要學會謹言慎行,我們發起的每個活動,也要想想他的價值,我們說的每句話,也要想想他的影響,如果你隻是在期待把工作完成,那麼你很難在這一行有所作品,同樣的,你也成為了那個在創造互聯網垃圾的人。所以我們工作的發揮空間很大,當你在創造有價值的内容時,你所在從事的工作也擁有了更多價值
“品牌是一種錯綜複雜的象征,它是品牌屬性、名稱、包裝、價格、曆史聲譽、廣告方式的無形總和。”
——大衛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