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磁盤等存儲設備投入使用之前都必須要做格式化,那格式化到底是做什麼的呢?
首先,我們來說說磁盤的工作原理:
硬盤盤片是将納米級别的磁性顆粒附着在盤片的表面上,這些磁性顆粒通過被劃分成稱為磁道的若幹個同心圓,在每個同心圓的磁道上就好像有無數的任意排列的小磁鐵,它們分别代表着0和1的狀态。當這些小磁鐵受到來自磁頭的磁力影響時,其排列的方向會随之改變。利用磁頭的磁力控制指定的一些小磁鐵方向,使每個小磁鐵都可以用來儲存信息。
在磁盤剛剛被制造出來時候,磁盤上的磁性顆粒磁場方向指向是随機的。通電以後,盤片在主軸電機的帶動下以很高的速度旋轉(7200轉/分、10000轉/分或15000轉/分等),磁頭開始修改磁性顆粒的磁場排列,把磁盤表面磁性顆粒的磁場方向修改的有一定規律,數據就寫入磁盤了。
按照某種固定的、重複的格式,把數據寫入磁盤,形成一個個的扇狀區域,稱為“扇區”(數據讀寫的基本單元);同半徑的扇區組成的圓圈稱之為“磁道”。
剛出廠的磁盤,磁性顆粒的磁場方向排列是随機的,所以此時的磁盤是“沒有格式”的。
經過磁頭的寫入之後,磁性顆粒的磁場方向排列就變得有了規則即有了格式。
這種從無規則的磁場排列,變為有規則的磁場排列的過程,稱之為“格式化”,也就是把無規則的磁盤格式化出有規則的扇區。這種格式化可以理解為低級格式化。
每塊硬盤在出廠時,已由硬盤生産商進行低級格式化,因此通常使用者無需再進行低級格式化操作。
接下來,扇區要按照某種規則規劃成文件系統。事先應該想好怎麼規劃,
在window系統設計中,這個文件系統分為:
NTFS:單文件最大2TB,支持加密、壓縮、權限、配額等高級功能,是PC内置硬盤的默認文件系統。
FAT32:改進自DOS的FAT16,單文件最大4GB,穩定性和兼容性好,是U盤的默認文件系統。
exFAT:單文件最大理論上可達16EB,即避免了NTFS對U盤的過量寫入,又避免了FAT32單文件最大4GB的限制,是專門設計用來在嵌入式設備/閃存/U盤上使用的文件系統。
如果文件系統是在Linux系統中的話,就根據EXT2 ,EXT3 ,EXT4 等規劃來。
"文件系統"是按照某種高層的邏輯組合的一堆扇區,自然它也有格式,而且是更高級的格式。
磁盤的格式化過程:
把初始的磁盤“低級格式化”出一堆扇區,再把這些扇區“高級格式化”為文件系統。
簡而言之,當我們給磁盤等做"格式化"的時候,做的是"高級格式化"。将磁盤格式化成可以被操作系統使用的文件系統格式。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