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于髡是戰國時期齊闵王手下的一員重臣。淳于髡外表十分普通,一點也不顯眼,用現在的話說就是屬于站在人堆裡都認不出來的那種人。正因為如此,他被埋沒了很久無人欣賞。雖然外表平庸無奇,他的内在并非也是如此。他的至交都知悉他知識淵博、能言善辯,而且又機智過人。可以講,與他交往的朋友,都十分欣賞他的才華。
是金子在哪兒都會發光,淳于髡自然也不例外。當時,齊國的國王是胸懷大略、勵精圖治的齊闵王,他求賢若渴。可想而知,淳于髡如此才華橫溢,齊闵王自然想引為己用。齊闵王把淳于髡召進了宮裡,對他禮遇有加。這感動了淳于髡,決心盡力輔佐齊闵王。齊闵王大喜,令他做大夫。
淳于髡上任之後做了很多别人都沒辦法做成的事,
這讓齊闵王更加器重他了,且把自已的女兒賜婚與他。
戰國四公子之一的孟嘗君是當時齊國的名門貴族,有權有勢,當過多年的宰相。到了齊闵王時,由于他與齊闵王意見不合,一怒之下甩手不幹,跑到薛地隐居起來。
就在此時與薛接鄰的楚國要進攻薛。楚國兵強馬壯,薛隻不過是個彈丸之地,兵力糧草都無法和楚國相比。戰局一開,結果自然可想而知。想到這裡,孟嘗君心急如焚。無奈之下隻得向齊國求救。
可是剛剛與齊闵王鬧翻了臉,現在再回去求人家,豈不是很沒面子?再說,即使孟嘗君厚着臉皮去了,未必會說服齊闵王,最後隻會弄得自取其辱。此時的孟嘗君就像是熱鍋上的螞蟻,急得團團轉。
正當孟嘗君一籌莫展之時,淳于髡正好來薛地拜訪。他此次來的目的是奉命去楚國交涉國事,順路過來探視孟嘗君。孟嘗君聽說淳于髡要來看望自己,高興極了。這樣一來,正好可以請淳于髡幫助自已向齊闵王求救。他決定親自到城外迎接,并且盛宴招待淳于髡。
淳于髡一直都是朝中重臣。他善于随機應變,常為諸侯們效力,也被各個諸侯拜為座上賓。
孟嘗君開門見山地說:“我将遭楚國攻擊,危在旦夕,請君助我。”
淳于髡是個重情重義之人,自然不會讓朋友落于危難。幹脆地說:“承蒙不棄,從命就是。”
說罷,淳于髡就啟程回國了。回國後,他馬不停蹄就往齊闵王官殿跑。
齊闵王問道:“楚國的情況怎樣啊?”
這話題剛好中淳于髡之意。淳于髡說:“楚國仗着自身強大便以強淩弱;而薛呢,也不自量……”淳于髡話說到一半突然打住,其實是在吊齊闵王的胃口。齊闵王聽淳于髡說到半截便不講了,馬上又問道:“薛怎麼樣?”淳于髡見引導成功,便見縫插針地說:“薛最近建了一座祭拜祖先的寺廟,規模宏大,不過如今他們實力弱小,哪能保住寺廟。現在,楚王準備對薛地用兵,他的首要目标就是這座寺廟。唉,戰況可想而知!因此我認為薛真是不自量力,而楚也未免太仗勢欺人了。”
齊闵王一聽薛建了祭祀祖先的寺廟,立刻急了,于是立即下令調兵于薛。
國王有責任和義務保護祖先寺廟。即使以保護祖先寺廟為目的,齊國也必須出兵救薛。一旦明了薛的危難與齊休戚相關,在這種危機面前,齊闵王當然不會再去計較與孟嘗君的個人恩怨了。
淳于髡深谙說服之道。他和齊闵王的對話中,全程都沒有提到一句請齊闵王發兵救孟嘗君的話。因為淳于髡知道,如果這麼做,齊闵王很可能會嚴詞拒絕,那麼自己也隻能眼看着孟嘗君陷于危難。所以他以旁敲側擊代替正面進攻。他抓住齊闵王最關心的祖先寺廟作為說服點,旁敲側擊,點到痛處,令齊闵王自己主動發兵救薛,從而達到目的。
齊威王即位後,整天沉湎于酒色,不理國事。朝中衆臣都敢怒不敢言。淳于髡決定去試一試。
一天,淳于髡去拜見齊威王,隻見齊威王正在跟一個妃子玩要,根本不理會他,将他晾在了一邊,淳于髡一見齊威王不搭理自己,于是心生一計。他請齊威王猜謎,并說這個謎語很難,還無人猜出來。齊威王一聽高興極了,就催淳于髡快說。淳于髡說:“有隻鳥停在王宮裡很久,它很奇怪,既不飛也不叫。大王能否猜出這是一隻什麼鳥?”
齊威王思考之後回答道:“這隻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說完這句話,齊威王理解了淳于髡的一番苦心。從此,齊威王開始勵精圖治,最終稱霸天下。
齊威王八年的時候,楚國要攻打齊國。兩國國力懸殊,倘若雙方交戰,齊國難以取勝。于是,齊威王令淳于髡到趙國求救。臨走前,齊威王托他帶上一些重禮,要給趙王。淳于髡一聽,捧腹大笑。
齊威王問他是否禮物不夠,淳于髡笑着說:“我隻是突然想到一件好笑的事情罷了。”
齊威王一聽是好笑的事情,便追問是什麼。淳于髡說:“今天我從東邊來時,遇到一個老農正在拜天。他拿着一個豬蹄子、一杯酒求上天保他米糧滿倉五谷豐登。我見他拿的祭品很少,卻許了很大的願望,所以笑起來了。”
齊威王心領神會,又加了一倍去趙國的禮物。淳于髡來到了趙國,拜見了趙王,并且獻上了禮物。趙王看齊國誠意十足,十分高興,跟他親切會談起來。淳于髡分析時局,陳說利弊,說得激情澎湃、熱血沸騰。趙王很快就被他說服了,即刻派十萬精兵援齊國。趙國的援救達到了立竿見影的效果,楚軍見趙國來救,自知不是這兩國的對手,隻好退兵了。
齊威王大喜,在宮内設酒宴為淳于髡慶功。齊威王問他酒量幾何,淳于髡回答說:“喝一鬥酒也會醉,喝十鬥酒也會醉。”齊威王十分不解,既然喝一鬥就會醉了,如何喝十鬥呢?
淳于髡笑着說道:“假若大王當面賞酒于我飲,執法官站在一旁,禦史官站在背後,我戰戰兢兢,低頭伏地而喝,這樣酒量頂多就一鬥。假若父母有貴客到我家來,我恭謹地陪酒敬客,應酬舉杯,最多隻能喝到兩鬥。假若是好友遠道而來,相見傾吐衷腸,暢叙友誼,就可以喝到五六鬥。假若鄉間宴會,有男有女,随便雜坐,三兩為伴,猜拳行令,席間可以自由暢談行動,自由自在,開懷暢飲。這樣,我就是喝到八鬥也隻會有二三分醉意。當宴會到了尾聲,大家撤了桌子促膝而坐,男男女女混卧一席,靴鞋錯雜,杯翻狼藉。等到宴終人散,主人送走客人而單單留下我,我身上都是酒味。這時,我歡樂之極,忘乎所以,要喝到十鬥才會醉。所以說,酒後亂性,樂極生悲,世上的事情都是這樣的啊!”
齊威王聽完他如此精彩的酒經,不禁道一聲好。
從此以後,齊威王戒掉了通宵達旦飲酒的壞習慣。
借題發揮與旁敲側擊有着異曲同工之妙,都是借談論某個問題來表達自己真正的意思。在日常交際中,如果想要給别人提出某些意見,但又不便直接提出時,旁敲側擊法可考慮一下。提出一些看似與正題無關的話題,讓對方去領悟、去揣摩,以此達到啟示、提醒、勸阻,或教育他人的目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