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三角是我國第一大經濟區,是全球重要的先進制造業基地,全球最牛的内河黃金水道從這裡奔流入海,這裡有我國最繁華的城市上海,有人均GDP最高的省份江蘇,有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的省份浙江,我國十大城市有4座城市都位于這裡。
綜上所述,安徽加入了長三角這個大家庭後,經濟發展必然會得到質的飛躍,果不其然,短短幾年的時間,安徽就迎來了三大利好。
我們先看安徽加入長三角的時間節點
2008年,國家印發了進一步推進長江三角洲地區改革開放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意見,其中安徽首次應邀出席長三角主要領導座談會。雖然安徽出席了,但此時安徽還并未真正地加入長三角,隻是應邀。
2009年,長三角地區主要領導座談會中,安徽作為正式成員出席。
2010年,長三角城市經濟協調會,合肥和馬鞍山首次加入,經濟協調會的作用是提升長三角城市之間的合作廣度和深度,推動城市間更加務實高效的合作。
2013年,長三角經濟協調會首次在合肥舉行,其中蕪湖、滁州和淮南正式加入。
但是此時安徽融入長三角的事還沒上升到國家層面,直到2014年,國家發布了關于依托黃金水道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指導意見,其中提到了安徽為長三角重要組成部分,合肥為長三角城市群副中心,這時候,安徽才算名正言順的進入長三角這個大家庭。
然後到了2016年,國家通過《長三角城市群發展規劃》,提出推進五大都市圈發展,其中就有合肥都市圈,此時合肥以及都市圈成員已經被提到了比較高的位置了。
所以,安徽加入長三角得到國家層面認可的時間應該在2014年,那麼2014年以來,安徽到底迎來了哪三次重大啊利好?我們從後往前推。
第一大利好,江浙滬對皖北地區的結對幫扶12月8日,國家發布了《滬蘇浙城市結對合作幫扶皖北城市實施方案》,具體結對合作幫扶名單如下圖,期限至2030年。
近些年,在江浙滬蓬勃發展以及合肥蒸蒸日上的同時,皖北地區的發展相對滞後的問題變得更加的明顯與突出,所以長三角内部要縮小差距且一體化高質量發展的話,就必然要對皖北地區進行幫扶,我想長三角以後大概率也會打造一個共同富裕示範區,而不僅限于浙江省。
這次結對幫扶對于安徽來說可謂是難得一見的重大利好,首先結對幫扶的城市的幹部會互派挂職,前者能帶來更先進的城市發展與治理經驗,後者則能到更發達的城市中去學習更多元更先進的城市發展理念。
然後既然是幫扶,未來這些城市一定會在經濟、教育和醫療上進行深化合作,經濟上比如産業園的合作與搭建,幫助完善供應鍊等。
教育和醫療上,比如讓更多的人才前往皖北的高校和醫院任職或挂職,開展更多的教育和醫療上的合作交流,以提升皖北地區高教、醫療的實力和技術。
第二大利好,長三角地區布局G60科創走廊2017年,上海松江區與杭州、嘉興合作建設G60科創走廊,其目的是沿G60高速公路構建産城融合的科創走廊。
到了2018年,G60科創走廊第一次聯席會議召開,而安徽的合肥、蕪湖和宣城正式加入,而此時科創走廊也提升到了長三角層面,明确了要成為推動長三角高質量一體化發展的發動機。
到了2020年,G60科創走廊的金融科技産業合作示範園區正式落戶合肥。
可見安徽在加入長三角這個大家庭後,有什麼好事都能分一杯羹,有什麼好的發展布局都能共享共赢,而這個G60科創走廊也正好途徑上海、浙江、江蘇和安徽,也就是長三角的四大成員。
第三大利好,合肥都市圈得到國家層面的支持要知道都市圈的編制與規劃,一般最先都是從省份的層面着手開始的,而合肥都市圈也不例外,早在2006年,安徽省就提出合肥要提高經濟首位度,形成具有較強輻射帶動力的省會經濟圈,但此時并未看到具體的實施和變化。
直到2007年,安徽确定了以合肥為中心,巢湖和六安為兩翼的省會經濟圈,此時已經很明确了,經濟圈概念快馬加鞭,且經濟圈成員也在未來幾年不斷擴張。
2009年,淮南市和桐城市正式加入合肥經濟圈。
2013年,滁州市加入合肥經濟圈。
而此時的合肥經濟圈的成員并不算多,也隻停留在省份層面的規劃與編制,我們以2014年,安徽加入長三角這個節點來看,你會發現随後的合肥經濟圈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2016年,國家通過的《長三角城市群發展規劃》,其中就提到了發揮上海中心城市的作用,推動南京都市圈、杭州都市圈、合肥都市圈、蘇錫常都市圈和甯波都市圈的同城化發展,而此時的合肥就不叫經濟圈了,升級為都市圈了,成員也擴容了,增加了實力強勁的蕪湖和馬鞍山。
也就是說合肥從安徽省着手規劃的經濟圈到現在長三角認可的都市圈,并且此項規劃還通過了國家層面的認可,那麼合肥都市圈在長三角做為後盾的情況下也必将得到更多的支持,所以在不久的将來,我認為合肥都市圈被國家正式批複的可能性也會大大提升。
未來,我們看到的不僅僅是一個合肥市的一騎絕塵,更能看到整個安徽省的蒸蒸日上,如果說合肥的崛起是從大拆違和大招商開始的話,那麼安徽的崛起便從加入長三角後正式拉開帷幕。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