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題:中東為何亂如麻
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17日與美國副總統彭斯會晤後,同意暫停在叙軍事行動5天
向長河(國際問題學者)
二十年前談中東局勢,人們往往會說巴以問題,因為那時巴以問題就是中東問題的代名詞;十年前談中東局勢,人們會談巴以問題與伊拉克戰後重建;五年前談中東局勢,巴以問題已然邊緣化,人們關注的是“阿拉伯之春”席卷西亞北非帶來的大動蕩以及“伊斯蘭國”恐怖勢力的崛起;而今,中東局勢則混亂如麻,各種戰争、沖突、争鬥、災難疊加、交織在一起,常常是一波未滅一波又起。
最新冒出來的是,土耳其在叙利亞北部發起“和平之泉”軍事行動,引發國際社會極大擔憂。為避免局勢升級,美國副總統彭斯日前率團訪問土耳其,美土達成停火協議:土耳其同意将叙利亞軍事行動暫停5天。
“和平之泉”是中東亂局中冒出的新硝煙,隆隆的炮聲讓接近結束八年内戰的叙利亞重新陷入戰争夢魇,政治解決進程遭受新的挫折;往南望去,在阿拉伯半島南邊的也門戰場上,多國聯軍與胡塞武裝依然纏鬥不休,包括首都亞丁在内的一些戰略重地幾度易手,戰局撲朔迷離;再往西看,利比亞國民軍與民族團結政府圍繞首都的黎波裡的拉鋸戰延宕多時,雙方難分勝負,不少利比亞平民和試圖偷渡歐洲的非洲難民葬身其間……
攤開中東地圖不難發現,除了慘烈的熱戰,還有磨刀霍霍的對峙與冷戰。以美國退出伊核協議和對伊“極限施壓”為代表,海灣地區局勢随時有“崩盤”危險,波斯灣上空波詭雲谲,戰雲密布——大批美國大兵、戰艦、戰機進駐波斯灣沿岸阿拉伯國家軍事基地,阿聯酋、伊朗油輪相繼遇襲,英國、伊朗互扣油輪,沙特重要石油設施屢遭破壞,美國無人機被擊落……
盡管亂花漸欲迷人眼,但我們要透過現象看本質,抽絲剝繭看内核。中東烽煙四起、戰火連綿、沖突與動蕩加劇背後,是地區勢力的分化組合和地緣政治格局的調整重構。從外部因素來說,是以美國為代表的域外勢力為自身利益而持續操控中東事務,激化矛盾對立;從内部因素看,個别幾個地區大國為争奪本地區的話語權乃至稱霸中東,不惜亮刀槍顯肌肉,另加教派紛争,經濟發展乏力,民生艱辛……種種因素交織疊加,讓本就一團亂麻的中東局勢越發混亂失序,也讓中東百姓期待已久的和平安甯遙遙無期。
多年來,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利用中東地區國家間固有的領土争端、教派分歧等矛盾,許以利益,分化拉攏,扶植代理人,然後制造争端,激化矛盾,挑起戰争,火中取栗,實現本國利益最大化,這是中東長期以來飽受戰火蹂躏的根本原因。
特朗普上台後的美國政府在中東赤裸裸地演繹着弱肉強食、背信棄義的叢林法則,翻手為雲覆手為雨,加劇了地區局勢的動蕩不定。為了偏袒以色列,美國不顧歐洲和本地區盟友的反對,公然将其使館遷往耶路撒冷;為遏制伊朗,美國不講國際道義與契約精神,單方面退出伊核協議,揮舞制裁大棒,加劇海灣局勢惡化……
此次土耳其揮師進入叙利亞北部,就與美國頗有幹系。多國聯手好不容易剿滅了“伊斯蘭國”,叙利亞和平進程剛剛見到曙光,美國背棄昔日盟友庫爾德武裝,突然從叙利亞北部撤軍,放任土軍大舉南下。特朗普政府此舉讓美國國内政客都看不下去了,衆議院議長佩洛西與特朗普為此在白宮“口水大戰”成為媒體熱炒話題。正是由于各方壓力,白宮派彭斯副總統急赴土耳其斡旋,與埃爾多安總統尴尬“冷對”,達成的五天停火也隻是救急,并不能解決根本問題。
種種利益至上、背信棄義的做法,也令美國這個昔日中東和平的主導者信譽掃地。美政府年初高調宣傳的解決巴以問題的“世紀協議”,因其過于偏袒以色列、打壓巴勒斯坦方面而被嘲諷為“金錢換和平”方案,未全部公布便因以色列内政因素而胎死腹中,淪為笑柄。
在大國角力與博弈中,中東地區諸多國家因教派、族群認同等原因被裹挾卷入沖突與戰争,難以獨善其身。自埃及這個傳統中東霸主因“阿拉伯之春”被拉下王位之後,土耳其、沙特、伊朗等地區大國急切想争奪地區話語權而常有“亮劍”之沖動。這些地區大國力量的此消彼長與戰略調整,造成了地區熱點的輪動與轉換。
與此同時,由于經濟發展乏力,民生困頓,中東地區國家民衆不滿現狀,尋求變革的訴求也催生了地區多國政局變化,引發了持續社會動蕩。在2011年“阿拉伯之春”中躲過一劫的多個地區國家,今年以來被其“長尾效應”擊中。在阿爾及利亞,德高望重的布特弗利卡總統黯然退位;在蘇丹,民衆示威遊行和軍事政變,使執政30餘年的蘇丹前總統巴希爾成為階下囚;在伊拉克,10月初爆發的民衆示威遊行造成上百人死亡、4000餘人受傷。
中東局勢是世界和平與穩定的“晴雨表”,我們真誠地希望中東早日平息動蕩、恢複和平,進而振興經濟、發展民生。當然,這需要域外一些大國少搞事,需要國際社會和地區國家的共同努力。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