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木棉媽媽
家裡有女兒的,父母都會格外小心,就像一個朋友說的:自從生了女兒,看身邊人都不像好人。
剛剛高考結束,各地新聞層出不窮,最讓人費解的是發生在四川省的一件真事兒:
高考前一天,來自四川的女生小王發現自己的身份證和戶口本都找不到了,她向母親尋求幫助時,母親用無所謂的态度說:找不到就算了,大不了不考了!
什麼?高考也能這麼随意嗎?原來事出有因啊,媽媽舍不得女兒高考後去外地求學,于是故意把身份證藏起來,媽媽認為,隻要孩子不高考,就不會離開自己了。
這位媽媽的教育方式讓我不禁想起正在熱播的電視劇《帶着爸爸去留學》,朱露莎也是一個被媽媽“圈養”的小姑娘:這個不許,那個不行,你要上學,将來家裡就靠你了。在這樣的環境裡長大的姑娘,談戀愛被發現,甯可男友坐牢都不敢承認。
沒有媽媽的“監督”,朱露莎一場接一場參加party,跟不同的男生交往,俨然一副交際花的形象。
有些時候,你越是禁止的東西,孩子就越是好奇。養女兒,你越是擔驚受怕,越是不敢讓孩子單獨行動,孩子對這些事兒就越是好奇、越是蠢蠢欲動。
上大學那會兒,有個舍友,在家裡被管的特别嚴,媽媽從來不讓她做發型,别說拉直、燙發了,連去理發店都是千篇一律的學生頭,因為從小被管的太嚴,上大學後,媽媽又不能時刻陪在身邊,這位舍友就徹底放飛自我:
做頭發、通宵上網、交男友,一件事都不落下。
可能她的媽媽一定無法想象離開自己的監督女兒竟像變了個人似的。
這些天上海“殺妻藏屍案”有了結果,朱曉東被判死刑。楊俪萍的父母做夢都沒有想到,女兒會以這樣的結局結束一生。
楊俪萍畢業于上海師範大學,上海本地人,性格偏内向,是老師和家長嚴重的乖乖女,她從小到大都沒做過什麼出格的事情,更沒讓父母和老師擔心過。畢業後在一家小學任教。
然而這樣長大的女孩兒認識了沒有什麼正經工作的朱曉東,在别人看來如此不靠譜的一個人,為什麼楊俪萍會選擇他?因為朱曉東身上有她想要的自由和叛逆,比如朱曉東會養蜥蜴、蛇這些冷血動物,還會消失消失幾個月騎行去西藏,認識朱曉東以後,楊俪萍還在手臂上紋身。
人越缺失什麼,就越渴望什麼,這句話在楊麗萍身上體現的很好,從小循規蹈矩的長大,按照父母和老師的标準來建立人設,可她内心卻向往自由,希望按照自己的意願生活。
父母的出發點是好的,希望孩子一輩子都看不到生活中的黑暗,真正的保護并不是“禁止”,而是引導:我知道世界上有善,也有惡,但我要選擇善。
美國普渡大學做過一項很有趣的調查,科學家在一群未成年兒童面前拿出4本書,這4本書的封面上分别寫着以下内容:
第一本——這是最暢銷的書
第二本——這本書的作者最有名
第三本——這本書的内容非常精彩
第四本——這本書僅限21歲以上的成年人閱讀
結果顯示,大部分未成年人根據封面内容,最想看的是第四本書。
就像亞當和夏娃偷吃禁果一樣,你越說不可以,他們越好奇。
古代大禹治水,講究疏導,疏順導滞,利用水自高向低的自然趨勢,順勢疏通,如果一味阻擋、抵制,洪流永遠都抵擋不了。
教育孩子更是如此,保護孩子的本意是好的,可引導更重要,我們應該給孩子體驗的權利,學會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嘗試。
一分鐘認識我:木棉媽媽,優質育兒領域創作者,在這裡我們一起讨論育兒經驗、分析孩子的行為、習慣、讓孩子健康、快樂成長。如果你喜歡,請關注我,棉媽會繼續努力輸出更好的内容。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